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精准资助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院校现行资助模式存在对象难以确定、资助形式刻板、资助效果不佳等问题,不利于高职院校精准资助工作的开展。大数据具有技术优势,将其引入高职院校资助工作,能为精准资助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基于大数据高职院校可从多个视角选择精准资助路径,以提升精准资助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精准资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9)02-0017-03
  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近年来,逐步建立完善了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企业赞助等多种形式的资助政策体系。随着资助政策的不断出台和推行,精准资助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资助模式[1]。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精准资助成为一个重要命题。大数据技术具有其内在技术优势,能在高校精准资助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高职院校可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为资助对象选择科学合理的资助形式,将资助理念从“大水漫灌”提升至“精准滴灌”,以实现高职教育的精准扶贫。
  一、高职院校现行资助模式存在的问题及精准资助的相关概念
  (一)高职院校现行资助模式存在的问题
  其一是对象难以确定。资助对象作为高职院校精准资助的主体,须采取有效手段、对资助对象的家境经济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对资助学生进行多重认定,以保证资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开展精准资助工作的首要步骤是完成家境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如何确定资助对象成为一个普遍难题。资助对象认定困难、程序繁琐,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资助时只能根据学生提交的书面材料进行判定,这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公平公正性[2]。学生来源范围广,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校方难以全方位地掌握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出现评选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情况。同时,由于资助名额有限、资助时间有限,会出现名额不足或名额不够的情况,达不到精准资助的效果。
  其二是资助形式刻板。高职院校传统的资助形式刻板单一,仅以家庭经济收入作为资助考核的标准,家庭人均收入少,获得资助的概率大。基于此,资助往往通过满足贫困生的资金需求来实现,不考虑是否真正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资助形式单一,存在两个弊端。一方面,贫困生不能很好地发挥资助资金的作用,有可能出现随意挥霍或攀比等浪费金钱的行为;另一方面,未能从学生现有需求出发,资助前未能有效地评定学生的真实需求,不能真正发挥资助的价值,难以从不同方面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
  其三是资助效果不佳。传统的资助模式一定程度上通过满足学生目前的资金需求,但其以物质资助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育人成效不佳,不能實现资助的育人功能。一些受资助学生会将资助金用于满足自己基本生活需求或节省一部分用来回报父母,却未将其用于追求更高目标以提升完善自我,该种方式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一定程度上难以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二)精准资助的相关概念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重大历史使命,明确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3]。从以往的工作实践成效来看,经济困难家庭若有子女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有助于从整体上改善整个家庭面貌。教育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又是高等教育精准扶贫的关键部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精准扶贫面临的首要任务。
  精准资助是指以“精准扶贫”为指导思想,通过提供精准而又有效的资助模式,明确资助对象,而后根据对象的不同实施差异化的资助形式,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资助目的与资助对象间的契合度,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升个人发展潜能提供针对性较强的保障体系。其特征体现在对象精准、需求精准、形式精准、效能精准等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精准资助工作主要体现在精准资助模式的设计、资助对象的精准确认、不同资助方式的提供等方面。
  二、大数据技术在高职院校精准资助工作中的意义
  (一)大数据技术的内在优势
  大数据是指运用相关技术软件工具在对海量数据进行综合处理,进而产生有利的相关技术信息。在技术层面上,大数据具有信息量大、信息来源广、信息处理快、信息真实可靠等内在优势。
  大数据技术是信息革命的主要成果之一,大数据本质上是海量信息的数字化分析,具体到个体而言,大数据就是个体自由活动的数字化,借助于技术手段为认识个体的活动规律提供信息支持。随着信息化不断普及,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工作获得了较快发展。在智慧校园工作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大数据工作具有较好积累,能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为精准资助工作提供相关支持。
  (二)大数据技术在高职院校精准资助工作中的应用
  其一,为资助工作提供充足的基础信息。目前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困境主要表现在校方很难掌握资助学生的具体情况,信息流通不畅。校方对学生提供材料真实性难以具体核实,难以整体把控资助对象的家庭实际情况。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海量的信息、科学的信息筛选,为校方提供第一手的学生各方面信息,便于校方结合具体文件内容,审核贫困生的经济情况,进而实现二者间的信息对称、信息共享,有利于资助工作真正帮到需要帮助的学生,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
  其二,为资助形式的多样化提供相关依据。一方面,校方可以凭借大数据技术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最基本的资金需求到学生的职业需求、未来发展需求等多方面内容,有利于校方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资助形式,真正地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技术,校方可以借鉴其他优秀资助模式,从不同资助形式中学习先进经验,从而实现资助形式的多样化,真正从每个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资助对象都能够有所收益、有所成长。   其三,为资助效能的提升提供技术保障。高职院校传统的资助模式资助效果不明显的很大原因在于未能实现大数据技术和资助的有机结合。大数据技术具有很多内在优势,通过大数据技术的系统分析,能尽可能地实现精准资助。大数据技术可支持高职院校建立完善的家庭困难学生库,实现高职院校贫困生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校方进行选择性合理资助,提升资助效能。
  三、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精准资助的路径选择
  (一)确定精准资助的对象与形式
  首先是确定精准资助的对象。要实现精准资助目标,其首要工作是确定合适的资助对象,确保资助对象选择的合理性。大数据在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收集等功能具有内在优势,高职院校可设置资助信息服务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信息分享方式,寻求资助学生的户籍信息、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等资源,将学生提交的表格信息和学生真实情况进行有效对接、综合评估分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助对象确定地精准化。
  其次是确定精准资助的需求与形式。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资助信息服务平台能综合反映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记录从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到学生的职业需求再到学生的人生规划等不同方面的倾向。校方可借助大数据技术的管理、分类的优势,实现对不同需求学生的分类,从一般困难到特殊困难,从基本需求到自身发展需求,进而确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资助形式,多方面地满足不同资助对象的需求,改变以往以满足资金需求作为主要资助形式的做法。
  (二)完善精准资助的保障机制
  其一是制度保障。高职院校精准资助的实现须依靠制度作为保障。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合法权益,严格规定各种信息的使用和管理,保障学生个人信息的隐私和安全。另一方面,建立主管精准资助的工作机构,规范其职责,防止利用学生信息实施不法行为的发生。
  其二是人员保障。一方面,应培养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学生资助工作人员,促使他们熟悉大数据技术,以更好地进行资助信息的获取、管理和分析;另一方面,资助工作人员也须对精准资助工作有清晰的认知,熟悉资助的各项流程,避免各种违规操作的出现。
  其三是技术保障。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须具备高科技的手段加之高端化的信息服务平台,才能更好地保证信息采集、存储、处理、运用、分析之间环环相扣,保证精准资助工作有序開展。
  (三)健全精准资助的技术路径
  其一是数据采集平台的确立。利用现有数据节点技术和网络化优势,高职院校应在智慧校园框架内广泛实行一卡通制度,建立学生信息数据库,全面掌握学生的基础信息、轨迹信息。基础信息是指学生的户籍、家庭成员职业、家庭成员相关情况(家庭成员患病、父母离异)等;轨迹信息是学生的学费缴纳情况、受资助情况、贫困生的认定信息、餐卡消费、银行卡异动等情况。
  其二是数据分析机制的构建。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需对数据作进一步的梳理,尤其要关注一卡通消费情况,重点关注学生用餐次数、平均用餐金额、用餐金额异动等相关信息。研究表明,家境困难学生(尤其是家境特困学生),其在学校食堂的用餐次数要远远超过非家境困难学生;家境困难学生在食堂的整体用餐金额低于非贫困生[4]。一卡通的使用情况,能全方面地反映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学校可借此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认定、分类,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实施精准资助。
  其三是数据运用方式的明确。高职院校可基于大数据制定一个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从不同方面监测学生、分析学生、选择学生,再结合民主评议等程序,多途径地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确定合适的资助对象,根据资助对象的不同需求选择合理的资助形式。
  (四)构建资助工作的联动机制
  在精准资助工作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往往来源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网络信息管理部门等,因而需加强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联动,借助信息技术与部门联动,实现精准资助的目标。高职院校可在满足学生基础性资助的基础上,积极践行发展型资助理念,通过勤工助学、创新创业等形式,为学生增加资助项目,不断提升资助工作成效[5]。
  参考文献:
  [1]项家春.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助力扶贫攻坚探析[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16-18.
  [2]罗丽琳.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精准资助模式构建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197-204.
  [3]徐玉成.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内涵、着力点与行动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16):32-38.
  [4]吴朝文.大数据环境下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模式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41-44.
  [5]丁文剑.协同理论视角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23):64-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5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