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住房经济消费问题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改善农村居民住房条件,提高农村居住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倾斜,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度增长,极大地刺激了改善住房的需求。介绍了当前农村住房经济消费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农村住房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农村住房;住房消费;农村住房质量;农村配套设施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2-002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7         文献标志码:A
  1  农村住房经济消费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住房需求也从满足生存功能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一方面,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幅增加,全国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从1978年的8.10 m2增加到2012年的37.1 m2。预计未来10年,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还会以年均0.6~0.8 m2的速度增加[1]。另一方面,农民住房消费支出在农民总消费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消费结构产生变化。衡量农村居所的标准不再局限于面积大、楼层高,住房结构、配套设施、区位环境等综合因素变得更为重要。
   联合国《住宅人权宣言》指出:“享有良好环境、适宜人类居所是所有居民的基本人权”。尽管我国农村住房发展迅速,但是相比城市住房管理,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消费意识,农村住房消费存在超前消费、盲目跟风等现象,许多家庭不惜举债修房。住房建设常常出现“中看不中用”“室内高大上、室外脏乱差”等,水电、通讯、卫生等基本配套设施无法使用,降低住房实际使用水平。而且,农村宅基地产权变更几乎不会对住房消费产生影响,人们更多出于婚丧嫁娶的目的进行住房改造,出现了“一户多房”等资源浪费现象。近年来,中央政府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解决农村住房消费问题,对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农村住房经济消费存在问题
  2.1  住房资源浪费
   在农村,人们会将住宅看作一个家族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许多农村家庭为了装点门面,不仅要求建筑外形富丽堂皇、比肩城市别墅,还要在数量上“高人一等”,以拥有多套住房为傲,造成了住房资源严重浪费。农村经济发展,让人们的住房消费欲望不断膨胀,在外地的村民也把老房建设看得尤为重要,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追求气派、奢华、高档,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攀比之势更是严重。从20世纪70年代的砖瓦房到外廊式楼房,再到现在的独栋住宅、花园别墅,房屋更新速度过快,消耗了太多的物质基础。
   农村宅基地管理缺乏流动性,导致人均居住面积过大,“一户多宅”现象严重,反过来又加剧了住房资源紧缺。农村宅基地属于集体,农民经过审批后可以长期免费使用。根据2006年浙江省农民居住用房数据显示,近一半的农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在50 m2以上。一些高收入家庭掌握更多的社會资源,因而占有大量农村土地,这部分人群已经修盖了新房,但是又不拆除旧房;或者常年不在农村居住,却依然热衷修建高档住房;即便是废弃旧房也不进行农耕改造,这与国家保护耕地、减少农宅面积的政策是背道而驰的。
  2.2  超前消费严重
   随着房屋造价成本攀升,房屋消费进一步增加,对于绝大多数的农村家庭而言,超前消费成为常态。当前,我国农村竣工房屋造价逼近1 000元/m2,在沿海发达地区还会更高。修建一座完整的农村住宅,需要花费大量物质财产,一般农民家庭难以承受。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借钱、借贷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农村金融信贷业务基础薄弱,银行通常不会向农户提供装修贷款,他们只能向亲朋好友借钱修房。农民由于缺乏对住房装修的整体规划,一些家庭在资金短缺时甚至要去找高利贷机构借钱。过度的超前消费挤占了其他消费空间,哪怕吃得少、过得差都要把房子盖起来。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有些农村家庭宁愿拿钱盖房,也不拿钱治病、供孩子上学,所有消费都将盖新房放在首位,远远违背了建房的初衷。
  2.3  住房质量不高
   农村居民对住房需求认识不足,对房屋建设又欠缺科学规划,普遍出现住房结构不合理等实际问题。虽然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很大,但实际可利用率、房屋承受风险的能力都很低。以房屋结构为例,农村居民在建房前通常不会咨询专业人员,几乎都是“自给自足”,这就导致房屋修建重点放在面积上,忽略了食宿功能分离、空间转化率等具体问题,厨房、厕所、居所同处一个空间,内部结构极不合理。
   同时,我国地大物博,气候环境、风俗文化、地理位置等都对房屋质量有很大影响。如地震多发的西南地区,防震防灾是第一需求,选用钢筋混泥土才能保证住宅的安全系数。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全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房仅为6.04%。云南、甘肃、四川等地区,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许多农村住房根本抵抗不了风险灾害,对生命财产构成威胁。
  2.4  配套设施缺失
   农村住房修建通常没有一个严格标准,呈现出零散化、无序化的状态,这就导致多数地区区位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脏乱差现象频发,进而影响村民的生活质量。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是有限的,无法兼顾到每家每户,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配套性差、共享性低,无集中供水供气设施、饮用水质量差、无垃圾处理场,随处可见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拉电线、乱铺管道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的生活环境[2]。涉及到教育、卫生、医疗等更高层次的服务设施,更加寥寥无几。
  3  农村住房经济消费转型策略
  3.1  引导消费观念,促进协调发展    合理的消费观有助于农村住房经济的协调发展。居民的消费支出不仅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同时也受长期消费习惯的影响。而且,当住房差距问题不断扩大,少数人占有大量农村住房,而有的农民没有固定居所,巨大的现实矛盾甚至会引起不稳定事件发生。
   农村居民在参与住房改造过程中,传统小农意识滋生出“盲目跟风”“好大喜功”等思想,无法从根本上认清房屋的实际价值。所以,各地政府应当充分做好农村住房建设的宣传工作,鼓励农民理性、健康地进行住房投资,倡导根据自身收入水平合理消费,严厉打击违规违建、长期闲置、盲目攀比之风。社会机构要加大对农村住房经济的关注,建立如城市住宅的“按揭贷款”等金融制度,发展新形势下的农村住房资金机制和金融体系。广大农村居民也要提高思想认识,不再把住房水平和社会地位“划等号”,杜绝囤积房屋、奢靡浪费的风气。
  3.2  规范住房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
   调整农村住房产权,是调节农村住房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农村住房制度既有自然经济的性质,也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特色。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户一地”的宅基地分配方式、有偿征地制度都出现了新问题。所以,应尽快完善宅基地政策,采取具体措施加强农村住房管理,如将农村居民“一户一宅”的宅基地使用权物化,允许进行异地置换和城乡间置换。鼓励农户用农村宅基地指标换购政府主导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和新社区住房[3]。同时,参照城市房地产的建设经验,为农村居民住房颁发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可以自由买卖、抵押、租赁、转让,完善农村住房产权流转制度。相关部门还要严格限制宅基地权限,控制新增宅基地规模,杜绝“一户多宅”现象的发生。要求新建房屋退还原宅基地才能开工建设,退还的土地将用于保障安置或农耕作业,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3.3  保障房屋质量,落实质检排查
   住房质量直接关系到人身财产安全,提高房屋质量是农村住房建设的根本保证。
   首先,农村住房要有一定的布局规划,鼓励居民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段建房。根据当地所处的环境,挑选适宜长期居住的建筑材料,如位于地震带的农村地区可以推广钢筋混泥土,提高住宅的安全系数。
   其次,许多农村住宅都是自建的,功能不健全,质量不可靠。针对这种情况,農民新建住房必须经过当地规划部门的审批,具备正规设计图纸。施工队伍也要经过技术培训,建房过程中加入质量监督环节,切实改变农村建房无规划审批、无设计图纸、无工程监理、无资质施工的“四无”现象。施工队伍要按照设计图纸,优化住房结构和功能布局,达到最佳居住效果。
   最后,政府部门应做好房屋质量监管工作。一方面,要将当地农村住房建设情况存档入库,按照定期检查的方式,掌握农村各家各户房屋的安全系数,排查危房、排除隐患。另一方面,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政府部门要履行好实时监测职责,制定完整的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3.4  建设基础设施,构建新农村生态
   农村住房消费不止是一座房屋的重建,更是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修建一种新颖的、健康的、完善的农村新型社区。这就要求农村住房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整个村庄的生活、工作、科教娱乐、生态环境等综合因素,全面做好基础设施的配套服务工作。
   首先,政府部门要提前规划,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好住房聚集区的道路、水电、通信、垃圾处理等设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建设学校、医疗、文体活动中心等。
   其次,改善村容村貌。对不规范的住宅进行整修改建,保护村庄中的历史文物,适度开发自然生态资源,提供注重生活品质的农村生活空间。
   最后,村民要自觉转变观念,不再把农村住房看成单一个体,而是当成一个农村大家庭,积极遵守村中制定的规章制度,养成文明规范的行为方式,共同打造幸福和谐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廖长峰,杨继瑞.我国农村住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3(11):29-33.
  [2]黄玉玺,李军.我国农村住房发展的主要矛盾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5(7):83-87.
  [3]陈丽.农村居民平均住房消费倾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5(5):1255-12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7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