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生物复习课建构概念模型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颖

  【摘 要】理解知识的内涵、外延,根据知识的逻辑关系建立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长期有效地记忆知识。由此可见,在高中复习课中构建概念模型是极其必要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不能深入地理解、记忆相关概念和基础知识,知识是零散接受的,缺乏条理性、逻辑性、系统性,导致学了就忘,不能举一反三,不能灵活应用。目前大多数关于概念模型的构建方法都是基于观察、想象的理论研究,没有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性指导,教师和学生还缺乏概念模型的设计和运用能力,在吸取国内外有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基础上,我总结出了建构概念模型的“公筹胶磋”四步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复习课;建构概念模型;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274-01
  对概念模型的研究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诺瓦克等人提出的。欧美和日本等大部分国家很早就有生物模型专门生产公司。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立大学教育心理学系主持的“概念模型评价在课堂学习中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现实性的研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育研究院主持的“概念模型作为科学学习评价工具的有效性研究”等这些资料显示:生物模型教学在国外得到了一定的重视。研究这几年的国内教材设置和高考试题的走向会发现,考试评价已由事实性知识的记忆考查转向对核心概念理解的考查,完善知识细节,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提高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对于同学来说尤为重要。理解知识的内涵、外延,根据知识的逻辑关系建立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长期有效地记忆知识。由此可见,在高中复习课中构建概念模型是极其必要的。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生物学课程强调探究教学不仅是要凸显“能力为重”的课程设计思路、加强对学生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要在主动学习中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重要概念,并基于核心概念有效达成课程對“生命观念“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根据学习科学和我国生物学教育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设计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都是围绕生物学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的。用大概念构建课程内容框架,淡化细枝末节的内容,降低对记忆背诵的要求,强调对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为学生主动学习留出了更多的时间。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不能深入地理解、记忆相关概念和基础知识,知识是零散接受的,缺乏条理性、逻辑性、系统性,导致学了就忘,不能举一反三,不能灵活应用。目前大多数关于概念模型的构建方法都是基于观察、想象的理论研究,没有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性指导,教师和学生还缺乏概念模型的设计和运用能力,在吸取国内外有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基础上,我总结出了建构概念模型的“公筹胶磋”四步法:
  第一步“公”是指抛砖引玉导方向:由教师创设情境,公开面对全体同学“抛出”与复习内容的相关的核心词,如在复习《基因的本质》这节课时,可以通过PPT向学生们展示一些明星家庭的全家福照片,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意识到亲子代的相似与差异都是由基因决定的,于是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抛出”即将复习的基因这个名词。最初建模时,教师“抛出”概念尽量简单,不要过大,否则学生会有畏惧感。
  第二步“筹”是指绞尽脑汁列清单:教师抛出核心词后,教师要对学生适当地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应用联想法、阅读法、绞尽脑汁、尽快地回忆曾经学过的与核心词有关的知识,这个过程需要借助翻阅、查找教材来实现,越全面越好,并要求学生将他们罗列出来。如《基因的本质》复习课学生尽可能回忆起了许多我们学过的有关基因的一些重要内容。
  第三步“胶”百感交集建框架:每个人的记忆再现是多种多样的,尽管同学们罗列的相关词语不完全相同,但是他们各自都找到了一些构建概念模型的节点,但是这些节点的呈现是杂乱无章的,是无序的,是没有体现逻辑层次关系的,紧接着由教师给出一些概念模型的图例(等级图、环状图、放射图等),让学生将这些词用“胶水”粘在图中适当的位置上,并且在连线上注明上连接词。
  第四步“磋”是指取长补短细完善:每个人构建概念模型后,需要进行组内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切磋探讨,纠错、校正、补充、完善彼此之间的概念模型,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最后每个人都设计出了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完美的概念模型,皆大欢喜,呈现出“觥筹交错”的氛围。
  利用此类方法建构概念模型时,先从简单的概念模型入手,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当熟练地掌握了方法和步骤后再提高要求。通过该方法的应用,让学生知道概念模型并不神秘,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动手、想动手去建立模型让学生把核心概念从纷繁复杂的交错关系中明确、清晰的显示出来,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简化、优化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外延,根据知识、概念的逻辑关系建立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和清晰的思维习惯,最终实现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的学。学生在建模过程中能将零散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找出纷繁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直观化、深刻化、系统化,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枯燥情绪转变为积极热情,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积极与老师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建模的好处,对建模充满兴趣,养成构建概念模型的习惯。通过小组合作,创设互助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开发每位学生的创造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安淑荣.探究式教学的模型建构实践——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教学案例[J].中学生物学,2010(6):42-43.
  [2]崔明霞.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建模的能力[J].中学生物学,2010,(10):21-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09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