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足球教学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素质教育越来越被教育部门重视。新课改以综合素质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传递核心素养。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老师要发挥自己学科的特点,根据小学生身体条件等特点,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转型,从做好足球教学出发,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角度培养学生体育精神,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提高。
  关键词:教学  体育项目  小学生足球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a)-0063-02
  1  体育项目核心素养的概论
  体育项目的核心素养就是“体育文化水平”。也就是说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修养和素质。学生的体育素养首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影响。其中后天因素可以通过合理的培养进行提高。后天因素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品质等。必须重视各个方面,全面培养,才能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1.1 体育知识
  体育知识是指一切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内容,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如健身活动、专业知识、人文精神及教学理论等都属于体育活动的范围。学生们在掌握这些基本体育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观看世界上的重要体育比赛,来了解体育的真正價值,从而让自己具有对体育的评价与欣赏的能力。
  1.2 体育认知
  我们通常所说的体育认知是人们对体育的了解与认识的反应。这种认知受个人体育素质和学习态度的影响很大,而且其影响还具备稳定的特征。体育意识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在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等方面具备较高的水平,还能够充分理解体育活动的价值。而且,体育意识还对学生提出了合理评价体育活动的性质的要求,通过这个要求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1.3 体育行为
  体育行为是指人们为了完成某种目的还利用不同的方法的活动,她的特征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他的概念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所有与体育有关的行为都是体育行为。像运动、欣赏、教学、科研等行为都可以被称作体育行为。而且,自然环境、家庭因素、生理条件等因素都会对这些行为产生影响。而且不同的体育应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他们的特征也不一样。体育行为通过让学生为体育活动制定计划,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进而促使他们形成优良的体育运动方式。
  1.4 好差体质
  所谓体质就是人的身体素质,通俗的讲就是一个人的身体的好坏。一个人的体质好差一般主要是受来自父母的先天性因素与后天个人的生活方式等两方面的影响,好与差的最直观表现是身体的协调性与身体机能指标的正常性。此外,生活环境也是体质的影响因素之一,平时也要引起人们的重视。体质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运动素质与健康素质。心理素质良好身体强健的人健康素质比较好,而运动水平高则体现了较好的运动素质。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得知体质好差,是学生体育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
  1.5 体育的技能
  体育技能是锻炼技能、运动技能及评价技能等的总称,每位学生都应该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运用一些适合自身的其他技能。同时还要加强对这些技能的练习,不断提高这些技能的水平,促使自己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不断提高。
  1.6 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指在体育运动过 程中时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 征。体育品德在体育道德。运动规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规范和约束。在体育活动中,要遵守规则,服从裁判。通过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增强自己的体育意识,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来促使体育品德的提高。
  2  小学足球教学在核心素养下的转型战略
  接下来将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提几点关于培养小学足球教育体育素养方面的建议。
  2.1 建立健全校园内部足球文化
  与体育的其他项目比较,校园足球特别讲究团队精神的应用。所以教师要重视这种特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创造良好的足球氛围。体育组要以发挥带头作用。校园足球文化宣传同样重要。通过宣传,可以帮助学生以及老师一起树立良好的足球运动观念。除此之外,足球教育还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实际性格差别也很大。足球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校的现有体育设施和教学水平,在充分掌握每位学生个性特点的前提下,来合理安排足球运动项目。同时要多方面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足球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学校还应该充分发掘自身特色,来具备具有学校明显特征的足球活动,提高足球教育的层次。具体来说,学校可以举办“足球黑板 报设计”比赛,“足球 徽章设计”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校形成更加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让学生对足球的热情更高。此外,还可以开设校园足球论坛,为学生交流经验提供平台,让学生在相互探讨中养成优良的体育认知。
  2.2 考虑现实,因材施教
  学校内部学员众多,这些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方式、身体素质等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一刀切”,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如可以为身体素质好的同学适当加大训练强度,增加他们的运动量。对于身体素质相对差的同学,要依据起身体条件为其做好训练计划,循序渐进,让他在完成训练的同时不断增强信心,进而提升其对足球的兴趣。同时,对身体素质差的学生,要从基本动作开始,循序渐进,让他们一步一步的对足球产生兴趣,热爱运动。   2.3 校园足球比赛需要常态化
  众所周知,足球教育的开展离不开足球比赛的举办。不同学生的兴趣不一样,他们对足球的喜爱也不会一样。有些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很低,在短时间内激发起他们对足球的热情很困难。因此,教师要创新教育方法,通过组织足球比赛,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其朝着目标前进。众所周知,足球本身就具有竞争性,而学生学习也需要这种竞争性。学生为了获得成功,就会加紧学习,不断提升对足球的兴趣,最终爱上足球。同时足球比赛还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足球比赛还是一种实践教学。通过足球比赛,可以对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进行很好的检查。除此之外,学生在足球比赛中,也会通过比赛压力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更好地训练。足球比赛的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自己的体育核心素养。
  3  结语
  新课改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教师必须认真领会贯彻新课改精神,依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相关学习,为其安排合理的教学计划,培养好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把教学方式从一元式转化为多元化,则不仅能实现足球教学的转型,还可以提高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核心素养,强化他们的足球技能,让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最终为学生的体育精神的培养,良好品德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子明.基于体育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足球教学的应用探究[J].青少年体育,2018(12):60-61.
  [2] 鐘典模,贺扬.试论课堂教学中提升体育核心素养的五大策略——以体育健康课分组分项教学中的足球课堂为例[J].新西部,2018(35):163-164.
  [3] 田杰,辛振海.农村小学校园足球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理论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1):81-82.
  [4] 蔡伶俐,崔福亮,何为.初中校园足球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探究与构建[J].青少年体育,2018(10):61,56.
  [5] 王猛.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辽宁省校园足球集中调研暨中小学体育艺术课程改革推进会在盘锦举行[J].中国学校体育,2018(6):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1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