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牛牧华
[摘 要] 现代教育主张将思想政治理论协同教育各类课程同行的综合教育理念来施行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促使我國国内各大院校纷纷对思想政治教育开始重视起来。为了可以在专业课程教育中突出思想政治的协同性,大部分院校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并结合学生的需求制定了相关思政问题的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院校的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德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176-02
随着思想政治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国内高校为了落实思想政治会议提出的教育方针,实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有效结合,始终致力于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不断完善和探索。不过就现阶段的成果而言,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对思政教学的理念仍然没有达到有效协同其他课程同时教学的高度,除去高校设置的思政课外,思政教育在其他专业课程中的体现并不明显,重视专业教育培养,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意义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从而达到全方位育人、培养人才的目的。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借助并合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载体,充分挖掘出每一个专业课程当中隐藏的思想政治元素,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共同实行教育的新方式,最终形成课程思政的创新型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发展的顺利与否关系到学校培养综合型人才概率的高低。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应该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使自身具备积极向上的思想,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当代的高等教育方面,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占据的比例微乎其微,所谓的思政教育仅局限于在思政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而其他学科的教师往往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问题,只重视专业知识教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如今多元化的教育背景下,思政教育需要更多的延展渠道来辅助教学,从而实现日常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相辅相成的教育局面。
二、思政教学在高校的现状
(一)重教育、轻德育的教育思想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教学方式迟迟达不到理想化的状态,这与学校以及教师的教育思想有关。专业课程的教师往往会对专业知识更加注重,在传授专业知识时只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困惑,忽视对学生德育的引导。
(二)思政课程教学时间较短
我国高校的思政课程普遍存在内容单一、课程安排较少等问题,从而给学生带来思政教育并不需要被重视的认知误区,造成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抗拒、逃避心理。
(三)思政教学资源使用不合理
大学生的很多专业课程中蕴含了一些思政教学的资源,但由于日常专业课教师过于注重对专业知识的讲解,从而缺乏对学生德育主动性的培养,导致很多专业知识中涵盖的思政理论教育无法被发掘,造成思政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
(四)教师之间沟通较少
思政教学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学生在接收与理解思政课程内
容时往往需要通过与别人探讨和交流才能充分吸收思政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思考,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思政教学的讲授方式不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思政教师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师的沟通也不够及时,导致思政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协同性无法形成一致的思想,造成思政教师仅仅是按照自身的观点来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不仅教学方式上过于单一,长时间的这种教学方式还会加重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迷茫以及厌倦。
三、课程思政在高校实践中应关注的问题
课程思政理念是依托于国家推出的教育方针而萌生的全新教育理念。我国高校正在以专业课程为主的教育理念逐渐向课程思政的新教育理念慢慢靠拢,在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转型期,针对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采取适当合理的解决办法尽快完善教育模式。
(一)改变专业教师的固定思想
教师作为主导的一方是教育改革最关键的一部分,课程思政的新理念意在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价值的同时还要注重价值的引导性,不仅需要专业课程的教师对自身负责的专业有很高的文学素养,还要不断拓宽自身的学术视野,在日常的专业课传授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从而加强专业课程的德育亮点。
(二)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枯燥、单调的,所以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也时常被专业课程的教师误认为是在专业课程中强硬地加入思政话题,从而大大打击了专业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新理念的积极性。而对不同性质的课程,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理论课的专业教师相比于实践课的专业教师在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层面会更高一些。
(三)培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兴趣
课程思政的教育前提是在依据教育教学寻常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丰富课堂知识内容的新教育模式,由于涉及思政元素,所以专业课程教师在准备课程内容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难度,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方式上都需要更高的标准来进行准备。所以,想要激发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兴趣,就需要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更丰富的教育手段,保证既能实现专业知识的讲授,同时还能达到融入思政元素后德育的目标,从而帮助学生通过专业课堂这个渠道实现教育德育协同性发展。 四、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实践策略
(一)丰富教育形式,拓宽教育视野
从课程方面来说,整合专业课程的类型及属性,设置多元化的课程教育模式从而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选择,帮助学生提高自主选择的能动性以及主观意识,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延展联想的思维模式,并针对目标人才的培养开设多种类的公共选修课程以及更多丰富的专业类选修课程。
从教学方面来看,专业课程教师应将教学方法进行详细的细化,从而保证将专业知识和思政理论自然地结合到一起,将其传授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专业课程设计
专业课程教师若将抛出问题作为教学的开始,通过问题来贯穿课程整体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专业课程教师在前期对问题的设置进行专心研究,从中找出可以诱发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的问题,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育目标。同时,在学生或者小组讨论期间,专业课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给予适当的分析与引导,将课堂内容的核心理论自然地衔接起来,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当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核心被大家所接收之后,基于这个核心的基础,专业教师要适当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延展,拓展出课程内容的思政点,通过讲解专业知识与思政点之间所依附的关系来向学生讲解思政理论。如果把专业知识点作为基础,那么最后提出的思政点才是这节课程的关键灵魂。最后,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专业课程教师要结合典型事例进行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专业知识点以及思政理论,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和总结出问题、结论,同时让学生自主分析课程开始的问题和最终结论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课程思政德育工作体系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来源于思政理论课,思政理论课的设立是学校用来倡导思想价值为主导的关键方式,想要保证课程思政教育体制能有效实施,就要把高校思政理论课作为核心力量,同时借助其他专业课程的辅助教学来达到思想政治的教育目的。
我国部分高校在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上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学校不重视、教师教学模式太笼统,且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导致了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轻视心态以及抵触情绪。所以,想要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就要创新传统的思政理论课,这就需要学校制定一套完善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从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着手进行改革,不仅要从思政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变,还要提高专业课程教师对德育的引领价值意识,明确德育工作与价值观教育不仅仅是思政教师的工作职责,还应将德育扩展到教育教学整体的过程之中。
完善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不仅要培养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同时还要对所有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锻炼,通过举行会议以及讲座等措施使教师与教师之间能够得到有效的沟通交流。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增设多个学堂,将思政教育的考核也划入整体考核之中,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考核、成绩单等载体表现出来。学校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将互联网与课程思政的教育体系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思政教育。
总之,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是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質全面发展的良好基础,它的核心意义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高校选择应用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进行整合的过程,在教育上满足了学生未来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实现了专业与思政协同教学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春花,常潇丹.找准切入点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以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9(5):56-57.
[2]王晓梅.本科通识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2):165.
[3]戴丽兰.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思考和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9(1):84-85.
[4]李朝钦,徐敏.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育人工作探索[J].才智,2019(2):124-125.
[5]马亮,顾晓英,李伟.协同育人视角下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125-128.
[6]刘冰,牛莉莉,张璐.“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教师的主体作用[J].纺织服装教育,2018,33(6):439-442.
[7]都妍美,刘峰,贾春刚.高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5):42-44.
编辑 王 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