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引导幼儿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蓉

  [摘           要]  我国地大物博,拥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是一个人拥有强健体魄的根本,而人民的健康状况直接关乎到国家的发展,病从口入的说法就表明了我国在很早之前就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一个人的饮食习惯从幼儿时期养成,并且一旦养成极难更改,健康饮食行为习惯教育应该从幼儿开始,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引导教育对幼儿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深入探讨培养幼儿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分析我国幼儿普遍存在的无规律饮食、挑食、偏食和爱吃汤泡饭等不良饮食习惯,最终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从帮助幼儿正确认知食物;帮助幼儿认识健康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使其从情感上喜欢并接受健康食物;组织专题实践活动,促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方面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学生;幼儿;健康饮食习惯;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  R17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7-0120-02
   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会受到自身習惯的影响,而这些重要的行为习惯通常都是在幼年时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能使人们终身受益,但坏的行为习惯会使人们终身受害,饮食习惯的养成更是如此,坏的饮食习惯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我们应该格外重视对幼儿健康饮食行为习惯养成的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就是幼儿的引导者和教育者,身上担负着保育幼儿成长的重任,不仅仅要对幼儿进行文化启蒙教育,更要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引导幼儿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是确保幼儿茁壮成长的关键。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更加重视个人的身体健康以及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所以学前教学专业学生更应该注重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帮助孩子正确了解食物,认识到健康食物对身体的重要性,形成初步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使孩子在未来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并因为养成的良好习惯而终身受益。
   一、引导幼儿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的含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身心健康的幼儿需要具有发育健康的身体、乐观的心态、愉悦的情绪、强健的体魄、协调的四肢、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本身不具有辨别好坏习惯的能力,需要父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每天定时定量饮食;帮助幼儿正确认识食物,了解什么是对身体有益的食物,什么是对身体有害的食物,明白健康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正确饮食,少吃或者不吃垃圾食品,戒掉挑食、偏食等习惯;引导幼儿在不监督的情况下自主吃饭,并常常提醒孩子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一边玩耍一边吃饭,促使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引导幼儿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这一过程被称之为“食育”,最早起源于日本。由于日本当时出现了发育不良、患有肥胖症和不良习惯的幼儿,促使日本在2005年颁发了《食育基本法》,并在全国实施推广,其重要核心理念是向民众科普健康饮食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文化和对食物的珍惜之情。随着推广工作不断深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被众多国家借鉴学习。我国有着仅属于自己的独特饮食文化,对饮食的研究极其深远,对食物的认知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国的食育理念最初是由李里特教授提出,从此我国对食育的认知更加深入,同时国家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需求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仅要具有教导启蒙幼儿的能力,还有拥有引导幼儿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的能力,因为幼儿对行为的认知有很大的不足并且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极大的耐心和强大的观察能力,要不厌其烦地纠正幼儿错误的行为习惯,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进行饮食习惯养成的引导不仅是为了促进他们茁壮成长,拥有健康的体魄,同时更能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还可以教会幼儿爱的能力。
   二、引导幼儿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一)我国幼儿普遍有着不良饮食习惯
  随着时代的蓬勃发展,我国已经达到全面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饮食水平大幅度提高,导致现如今的幼儿普遍养成挑食、偏食、无规律饮食和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甚至有些孩子患上肥胖症或者与视力相关的疾病等。有些幼儿只喜欢吃肉类食物,拒绝吃绿叶青菜和天然水果等。幼儿在面对不喜欢的食物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有些幼儿选择不吃饭静静坐在椅子上;有些幼儿在家长逼迫下张口接受食物,但会把食物长时间含在嘴里而不咽下去;有些幼儿着采取暴力不合作状态,通过语言、哭喊、推翻食物等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喜欢。经过幼儿营养家的调查得出,城市幼儿与农村幼儿的营养状况呈现出巨大的两极分化状况,城市幼儿普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能量,吃蔬菜和水果比较少,导致患上肥胖症的幼儿数量逐年增多;而农村幼儿则缺乏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入,促使幼儿身体营养不良,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各地区,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引导幼儿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二)幼儿时期是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由于幼儿无法准确分辨健康信息和不良营养信息,需要成人的正确引导
  幼儿是人一生中的启蒙时期,也是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需要有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饮食规律是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的基础,全面饮食、不挑食、不偏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教导目标,对幼儿进行食育,不只是教导幼儿正确饮食,更是培养他们自主生活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形成珍惜食物的意识,了解健康食物对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各种信息杂糅在一起,而幼儿不具备分辨好坏信息的能力,当幼儿受到大量不良营养信息的影响时会造成一定的误导,同时因为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大量的快餐垃圾食品被生产推销,很容易影响到幼儿对食物的喜爱与选择,最终导致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养成,但大多数家长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所在,缺乏对幼儿进行饮食教育的意识,这时候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引导教育。    三、引导幼儿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的策略
   (一)帮助幼儿正确认知食物和饮食行为习惯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通过组织游戏活动来帮助幼儿正确认知食物的来源、生长环境、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每种食物对身体的好处以及健康饮食行为习惯的基本概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幼儿不喜欢的食物的原因,然后以不喜欢的食物为主题组织活动,为幼儿介绍其外形特点、成长环境和过程、营养价值,并为这个食物编著一段小故事,通过故事情节来引起幼儿的喜爱之情,最后让幼儿品尝这个食物的多种做法,从根本上减少幼儿挑食偏食的现象。
   (二)帮助幼儿从情感上喜欢并接受健康食物
   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受到心理和情感因素的影响,如幼儿喜欢油炸食品、饮料、膨化食品、蛋糕、糖果等不健康食品,因为油炸食品、饮料、膨化食品可以强烈激发幼儿的味觉,增强食欲,而蛋糕和糖果中的甜味可能给幼儿幸福感,遇到味道清淡的天然蔬菜和水果时,幼儿通常表示拒绝和不喜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从幼儿的情感方面入手,帮助幼儿从情感上喜欢并接受健康食物,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积极和家长沟通,双方一起努力引导幼儿的饮食喜好,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做食物,如做豆腐。大豆变为豆腐这一过程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惊奇的,可以引起他们的制作兴趣,当豆腐被真正做出来时会带给他们极大的成就感,从情感上喜爱豆腐,彻底接受健康食物,改善挑食、偏食现象,培养健康正确的饮食行为习惯。
   (三)组织专题实践活动
   参加实践活动是帮助幼儿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时常组织专题实践活动,带领幼儿种植、采摘食物,在实际接触食物的过程中加深对健康食物的了解。还可以带着幼儿进行食物制作并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激发幼儿对健康食物的喜爱和认知,明白健康食物对他们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克服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幼儿在接触厨具、制作食物的过程中会感受到食物的来之不易,初步形成珍惜食物、感恩食物的情感意识,建立正确健康的饮食观念。
   饮食是一个人生存的根本,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幼儿茁壮成长,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引导幼儿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深入探索食育的有效方式,引导每个幼儿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从而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纪巍,毛文娟,代文彬,等.关于我国推进“食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2).
   [2]童璐,张莉.幼儿园开展食育的必要性与实践策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7(6).
   [3]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
   [4]熊小清.淺议幼儿园幼儿饮食管理与对策[J].饮食保健,2017(8).
   [5]胡丽敏.浅谈幼儿园食育开展的必要性[J].丝路视野,2018(2).
   [6]王剑虹.食育,舌尖上的未来:幼儿园开展食育的价值追求及实施策略初探[J].好家长,2018(11).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3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