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键盘音乐”词条节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佘慧瑛
【摘要】本文是对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键盘音乐”词条的节译,选取了十四至十五世纪键盘音乐的发展这一部分内容,介绍了早期的包括羽管键琴,管风琴等在内的键盘乐器的发展。
【关键词】键盘音乐;羽管键琴;手稿;十四世纪;十五世纪
【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A
17世纪中叶前,作曲家们很少将键盘乐器和其他乐器进行对比,演奏者们会根据场合选择适宜的乐器。礼拜式和包含了长音符或踏板部分的音乐通常以风琴来演奏,舞曲和受欢迎的小调则通常用羽管键琴。尽管如此,大部分的保留曲目仍可用不同的乐器来进行表演。在巴克洛的鼎盛时期,就有很多作曲家利用管风琴、羽管键琴或击弦古钢琴来彰显个人风格,直到18世纪下半叶,在钢琴发明约1700年之际,钢琴区别于其他乐器的特点才开始出现。这也是本文章节划分的依据。
虽然现存的键盘音乐的起源仅能追溯到十四世纪后半叶,但演奏者和乐器却早在其很久之前就出现了。早期保留曲目的缺失似乎和手稿的遗失有关,但更多的是因为早期的演奏者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始的演唱部分和即兴创作。
最早熟知的键盘音乐的根源是罗伯茨布里奇于1360年左右创作的手抄本(GB-Lbl Add.28550)。这个两页的片段,附有之前在罗伯茨布里奇、小修道院创作的手稿,虽然手稿是在英格兰创作的,其中的一些音乐来源于法语的原始歌唱。以埃斯坦比耶形式开头的音乐段落(有一段落仅在结尾用埃斯坦比耶,另外两段落全部采用埃斯坦比耶形式)与意大利伊斯坦匹塔舞曲中单声部歌唱段落风格相近,后两个段落是对經文歌的精美改编,这种做法也曾在《福韦尔传奇》(F-Pn fr. 146)中出现。
终曲基于英国的坎蒂列那,是一首不完整的歌唱部分。在埃斯坦比耶(estampie)中,歌曲的写作大多分为两个部分,在收束部分音乐的协和统一感会更显饱满。在经文歌中,三声中部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强调或者“润色”了结合方式及相对短音值,。虽然余下的部分通常未修改,但偶尔有些部分可以删节或者额外添加。虽然同时代的西班牙有证据表明相同的音乐可以用小型的便携管风琴演奏,但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那首作品是为某种乐器而创作的(马歇尔,E1992)。
雷纳手稿(F-Pn n.a.fr.6771)的主体和法恩莎的手稿 (I-FZc 117)的部分分别来源于十四世纪晚期和十五世纪早期。只有弗朗西斯科·兰迪尼的键盘作品《这少女的歌谣》和未经识别的键盘作品收录在雷纳的独家声乐剧目中;但是法恩莎中最古老的部分由键盘音乐组成,尽管有时可用两个非键盘乐器演奏。十四世纪和十五世纪早期的意大利和法国作曲家(例如兰迪尼,雅格布·德·博洛尼亚, 马肖和彼埃尔·德·莫林斯)对于世俗声乐作品的改编曲,还有包含两个凯里·格洛里亚对子的礼拜式的乐曲,都是基于素歌上帝的弥撒第五部分的赞美诗(见例一)。凯里·格洛里亚(Kyrie-Gloria)的曲集是在礼拜仪式中最早的为交替作品而设计的音乐,只有交替的独唱声部留给了管风琴,而剩余的部分由无伴奏的合唱队齐唱。虽然很多世俗声乐作品是三声部,但是除了几个在法恩莎中是三声部华彩和弦外,这首曲子在两个手稿中都是两声部。此外,还有一些意大利片段起源于帕多瓦和格罗宁根。
其余的十五世纪音乐资源都来自德国,其中当属亚当·艾乐堡1448年提出的符号记谱法(现在归私人所有),康纳德·普尔曼1452年提出的基本法则,和贝克斯海姆大约在1460-1470年之间创作的管风琴书。艾乐堡的符号记谱法因五首短前奏曲而得名,这五首作品都是最早的为人熟知、且不依赖于原始歌唱的钢琴作品(舞曲除外)。其中的一首有踏板标记; 其他的两首需要双踏板的部分。在这两个作品中,音符从第五到第三段循环往复时,绚丽的上层音乐线条和下层音乐线条就相互交织。普尔曼的《基本法则》是阐明即兴演奏和作曲技巧的专著之一,提供了各式各样华丽的片段,有男低音模式、有经过修饰的收束的模式、有两个自由的段落和两个静止低音的声部。除此之外,这份手稿包含了许多前奏曲,有些声部由格奥尔·德·柏德姆、纪尧姆·莱格林特、保姆加特纳和(可能是)普尔曼等人基于宗教和世俗的男高音歌手的作品而创作,还有一个是《茨歌莉娅的眼泪》中改编曲。贝克斯海姆的管风琴书,是十五世纪流传最广的键盘材料,可能也与普尔曼或他的门徒有关系。贝克斯海姆包含250多首作品,其中一半基于法国艺术歌曲和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作曲家所写的经文歌或歌谣。它们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所有起初的神韵在当中都有所应用,其中一部分是经过修饰的,而剩下的部分或多或少保留了原来的样子,如罗伯茨布里奇的赞美诗;第二种类型为其他新的作品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只借用了男高音。手稿中剩余的部分包含礼拜式的素歌作品,前奏曲和基于宫廷舞蹈的旋律作品。在礼拜式作品中,素歌有时会在某一部分中出现长时值的等音符,而余下部分会有节奏更加丰富的复调音乐。但是素歌本身往往是经过装饰的甚至说是释义的。前奏曲大多是经过小节划分的(不像艾乐堡的作品),而且常常是交替的和弦跟华丽的乐篇,预示了后来的托卡塔音乐。有时一些作品会分为两部分或四部分(键盘音乐的一项革新),但大多数作品分为三部分。男高音和假声男高音的线条(两种在三部分作品中最低的声部)大致有相同的范畴;在早期的声乐作品中,假声男高音总是在最后才加入到作品中,一直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需要和男高音声部交叉、再交叉,来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踏板的标记是弱或是很弱;由于作品集的最后一个乐音阐明了踏板应该在男高音和假声男高音的曲调中应用,恰巧这两处要求声音更低,所以它们也可以应用在别处。
参考文献
[1] Hornby,A.S..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Z](6th edition)ed.Sally Wehmeier.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3]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
[4]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5]柯林斯COBUILD英汉双解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6]朗文英汉双解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7]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英汉双解)第5版[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8]刘敬国,何刚强.翻译通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9]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10]英汉大词典第2版[Z].上海:上海译文出报社,2007.
[11]武锐.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12]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第二版)[Z].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
[13]朱珊.译路同行—中西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95-106.
[14]朱珊.英汉翻译的多维度探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佘慧瑛(1994—),女,山东青岛人,青岛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音乐学与英语双学位学士,研究方向:钢琴表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37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