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设计艺术中美学品格的支撑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曹琪 李正
摘 要:当下大众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其审美倾向趋于个性化、多样化,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文章通过对东西方美学文化的思考,探讨设计艺术与美学品格的关系。艺术家只有加强文化内涵和美学修养的建设,才能创作出高品质的设计作品。
关键词:美学;审美修养;文化内涵
美学,是一门研究关于审美活动现象和规律的一门抽象性学科。艺术美学,通俗来说就是事物艺术之美的感性体现,这种美蕴含着艺术性。艺术作品是创作主体以实现美为目的,按照美的规律,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表现语言从而创造出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态。由于设计艺术活动是为人而服务的,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设计产品就必须要迎合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求。设计艺术与美学,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学可以以艺术作品为载体,通过艺术形式语言来呈现,给人以一种美的体验;艺术也同样需要通过美学来表达,以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审美追求。
一、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家的一切设计创造都是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客觀反映,结合其自身的审美修养进行的艺术创造,是对生活美好情感物化的结果。当代设计的核心就是将生活与艺术美学相结合,使艺术美更为大众化。设计拉近了艺术美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彼此相融。艺术美学是渗透进各行各业的,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对美学有着较高的追求。生活中接触到的许多事物都与设计相关,影视、服装、书籍装帧、海报、网页、建筑景观、家具、雕塑等,方方面面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艺术美学。
艺术美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艺术美是艺术家的精神产物,是在客观现实基础上的艺术创造,渗透着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具有人为性。在面对同一客观事物时,不同的艺术家往往有其各自的角度和审美情趣,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提炼,从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例如,在对马这一客观形象进行描绘时,不同艺术家笔下的马,形态各不相同。唐代鞍马画家赵幹,注重对马的精神状态的刻画;宋代李公麟则发展运用了白描的画法,笔下的马多是古雅的风格;元代大家赵孟頫则追求笔墨的形式美感,其画马多透露出简率、飘逸的美感。一切艺术形式的发展都需要以艺术家一定的美学修养和文化背景为根基,赋予作品以艺术美的欣赏性。
二、传统美学观——以五代两宋山水画为例
中国传统设计美学观源远流长,有着十分丰富的美学思想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大到国家宗庙、祭祀礼器,小到诗书笔墨、服饰衣着、陶瓷玉器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反映出独特的东方美学内涵。受儒家美学思想中的“里仁为美”和道家思想中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影响,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不以物象的写实逼真为能事,注重画家的心境和气韵的表露,以及对意境美的追求,寄寓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思,蕴含了丰富的内涵。
中国山水画至五代北宋趋于成熟,进入了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美学著述极为独到,皴、擦、晕、染等绘画技法也已发展得较为完备,在唐代青绿重彩的绘画基础上,发展了水墨淡设色,可谓是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奠定了基础。五代山水艺术从地域来看,发展了以荆、关为代表的雄伟浓厚的北方山水画派和以董、巨为代表的清逸秀美的南方山水画体系。荆浩在唐代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开北方山水画源头,上承隋唐,下启两宋乃至后千余年山水画发展的新局面。荆浩的山水理论著述《笔法记》,在总结了前人的山水画技法的基础上,认为山水画应当注重气、韵、思、景、笔、墨的“六要”,系统地探讨了对自然山水的表现方式,强调山水画者应师法自然,强调对真山水的观察、体验,关注去欲的心性修为。其中提到“真”和“似”的区别,“真者,气韵俱盛”,写山水之形即为了传山水之神,强调了形与神的统一。画者在观察自然山水的客观形象的同时,也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提炼其内涵、气质和生命力,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从而达到形神的统一,这与顾恺之的传神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北宋山水画艺术呈现出一批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举重若轻地位的画家,其中就“李郭画派”最为杰出。李成,五代至北宋初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山水大家,北宋时期被誉为“古今第一”。李成学画之初虽师法北方山水画派的关?,但其笔下的山水却不是雄浑壮阔的面貌,而是自成一家。作为唐代宗室的后裔,李成不受王权的“顺昌”与“逆亡”的扰乱,他专心于心性修为,沉迷于儒家修养。李成画中的自然山川清秀、润媚、淡雅,笔墨不粗壮浓重,流露出平和安详的意境,体现出“发乎情止于理”的儒家境界。其代表作《读碑窠石图》系宋人临摹,借以窥见李成笔墨苍润、画风文秀,画中景象幽远、萧瑟,坡陀下古木参差,巨石嶙峋,荒芜日久,笔墨爽利秀润,营造出静穆、苍凉的意境,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我们可以从李成山水画中,体会到唐代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在水墨形式上的一系列的发展,注重主观性情的表达,和对自然山川的感悟提炼,而非对客观事物的描摹,表现出清旷、秀润、苍茫的格调意境。
北宋中期的山水大家郭熙,是李成画派的重要继承者,与之并称为“李郭”。郭熙善于细腻描绘不同季节、气候、地区的微妙变化。其山水理论成果《林泉高致》中提出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的技法。受道家美学的影响,郭熙认为好的山水画能够达到荡涤心灵、愉悦身心的目的。所画山水注重真实情感的流露和表达,创造富有感情色彩的意境,笔下山水或清旷秀润,或幽深曲折,或雄伟浑厚,极大的丰富了李成画派,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代艺术家在研究领悟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同时,可着力于与现代先进设计理念交汇、融合,形成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化,又不失传统文化精髓的当代设计。
三、西方美学变革
18世纪的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兴起与发展,促使设计与制造相分离,标准化、批量化和机械化成为生产的主导方式。资本主义社会唯利是图,摒弃了手工业者和艺术家充满个性的创意设计,新技术、新材料拼凑出来的是滥用装饰、外观肤浅的产品,使得产品的装饰与功能之间相悖离,这种设计上的混乱与矛盾导致了西方美学从古典到现代的转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设计经验的积累,现代设计的发展发生了根本的变革。现代设计在两百余年间取得了革命性的辉煌成就,创造了有别于传统设计的新时代风格。特别是20世纪的德国包豪斯风格、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等,都意味着现代设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简洁明快的线条、单纯的色彩以及对科学技术的提倡,都反映出新时代西方美学文化中的理性品格。芝加哥建筑学派代表人物——沙利文,是第一个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理论的人,他认为优秀的设计应该是好的功能配以合适的形式,这也成为日后德国包豪斯所遵循的信条。正是为了美学追求,沙利文杜绝一切装饰,艺术美并不需要人为的装饰和添加,而是喜欢采用自然形态作为装飾。随后的德国包豪斯为现代设计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提倡将手工艺与建筑、艺术相结合,废除了产品不必要的装饰与形制,主张形式追随功能,创造出服务于普通大众的工业风格产品。包豪斯更是提出了技术与艺术相统一的理论观点,明确肯定了现代化大生产对创造美的意义,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现代新型材料的特性与美感,其树立的功能决定形式的审美设计观深刻影响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四、设计美学的悖逆现状
在现代设计的多元化环境中,毋庸置疑,文化是十分重要的,是社会物质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因素。设计与普罗大众的生活日益紧密相连,人们或许无暇欣赏纯艺术之美,却无时无刻不受设计直接服务于生活的影响。美学形态可以通过设计来给予人们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美化心灵、提高智慧、获得健康和谐生活的目的。艺术家利用独特的物质形态来表现设计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识形态,向使用者传达设计背后的独特美学思想和文化价值观。
由于受当代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以及物质消费主义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等精神文化内涵几近断裂,其核心价值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代中国艺术设计以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价值观为导向,比比皆是“千城一面”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盲目抄袭、简单复制已成为当代中国艺术设计的通病。其根本原因是,缺乏设计价值和美学品格的支撑,对东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忽视。当代中国设计失去了自身的文化建设,转而将设计定位成一种漠视文化观念,不顾自身民族文化立场,唯利是图的手段与途径。由此可见,当代中国设计界对东方美学品格和精神内涵的需求是如此的迫切。
五、结语
笔者认为,优秀的美学设计,其目的是人而不是物,设计的目的就是创造更适合人类发展的审美方式。好的设计照顾人们的审美情趣,创造更适合人类发展的生活方式。我国的现代设计艺术虽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设计艺术美学还依然处于滞后状态,设计的构成较为单一,理念相对匮乏,缺乏美学修养的支撑和对东方传统美学思想的吸收、融合。我国当代艺术家在探索研究时,应将优秀民族文化融入现代设计,学习西方设计的优点,重创新,努力提高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应用,满足人们精神上对艺术美的高层次追求,艺术家才能在设计创作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钢.传统文脉与设计思维[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2]程霞.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美学创造[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
[3]谷利民.全神尽相:中国传统山水画研究[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6.
[4]汤洪泉.中国山水画文化传承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
[5]张大鹏.艺术美源于生活[J].学术百家,2011(6).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通讯作者:李正,苏州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品牌策划与品牌战略、设计思维与设计管理、时尚艺术与服饰文化、成衣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4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