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水稻是重要的农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广泛,在南方亚热带气候区可以实现水稻的1a 3熟。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技术也得到提升,不仅提升了单位产量,同时也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然而當前我国的水稻种植还存在一些缺陷,为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率,就要对水稻的生长特点分析,根据不同生长时期建立完善的水稻种植体系,进而实现水稻种植的规范化,在保证水稻种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有效应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本文以云南地区为例,对水稻的叶龄种植技术概述,并分析如何提升水稻种植技术,希望对水稻种植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830044
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人口大国,国家始终关注我国的农业发展问题。水稻、玉米、小麦都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种类,而水稻更加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以往水稻种植为提升单位产量会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会存在一定的药物残留,还会导致对环境的污染。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水稻的种植技术也在更新,最大程度地减轻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实现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的水稻叶龄种植技术以及“三控”技术应用效果显著,以下做出详细分析。
1 水稻的叶龄种植技术
水稻的叶龄栽培技术基于水稻器官的同伸规律,主要考虑到水稻的茎叶生长情况,然后采用相关的技术进行栽培,进而使种植效益得到提升。相较于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叶龄栽培技术对提升水稻高产生育指标效果显著,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种植成本,对我国水稻种植来说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
1.1 设置水稻叶龄观察点
对于水稻叶龄观察点的设置,前提是需要了解水稻的品种,同时还要掌握水稻茬口,在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后方可设置观察点,然后用橡皮号码章对水稻叶龄标记,之后的水稻生长中,需要技术人员对生长情况及时观察,做好对比记录,一旦发现水稻长势低于预期,就要根据叶龄状态采取相关措施。同时,设置水稻叶龄观察点操作简单,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使种植效益得到提升[1]。
1.2 叶龄栽培技术的改进
为提高叶龄栽培技术,使水稻种植效益有效的提升,相关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对现有栽培技术改善与提高,在改进叶龄栽培技术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到因素:土壤因素、地理因素、气候条件、人为因素。我国云南地区地势较高,太阳辐射较强,土地较肥沃,充分的水热环境让水稻生长迅速,而人们通过利用叶龄栽培技术使得水稻进一步提升单位产量[2]。
1.3 水稻田间诊断技术的改进
田间诊断技术主要是针对病虫害而言的,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会受到自然条件、肥料条件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水稻存在多种病害的威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而可以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进行诊断,通过观察以及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问题进行处理,目前在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病害类型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虫害包括:稻螟虫、稻飞虱。借助水稻田间诊断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水稻健康。同时,水稻田间诊断工作关键要把握好时间点,以抽穗期和拔节期的管理和防治为主,在日常管理中也要结合叶龄的生长阶段诊断,通过提高水稻田间诊断技术实现水稻的增产[3]。
2 如何提升水稻种植技术
为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管理人员必须及时了解水稻的实际生长情况,同时自身也要更新重视理念,积极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这样可以及早地排除水稻的隐患,管理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利用水稻种植技术中的控苗、施肥和控病虫害防治技术保证水稻良好生长。因此,管理人员要提高水稻种植技术的利用水平。
2.1 提升控苗技术
控苗技术是“三控”技术的核心问题,目前普遍存在苗数太多的问题,而关键在于控制无效分蘖。分蘖力越强的品种,单株分蘖个数就越多,并且分蘖发生越早,生长期长,越容易成穗,然而对于水稻种植,在其生长中经常会发生无效分蘖的情况,该情况的出现对水稻种植造成诸多不利影响:会造成肥料浪费;消耗水稻养分;容易造成水稻出现病虫害,最终使水稻产量降低,影响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控苗技术只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水稻种植中的无效分蘖现象,在该技术的利用下可以有效减少无效分蘖数量,节约肥料。管理人员为提高控苗技术,需要重点关注水稻施肥时间、施肥用量和肥料种类,这样才会使肥料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使水稻的单位产量提升[4]。
2.2 提升控肥技术
在水稻种植技术中,控肥技术是对水稻种植使用的氮肥进行有效控制,要保证氮肥合理的使用。从云南大部分的水稻种植具体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种植户认为提升氮肥的使用量可以实现水稻加速生长的错误思想。殊不知,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具体说来:如果在水稻的生长中过多的使用氮肥,不会提升水稻的生长速度,同时还会由于无效分蘖的增多和病虫害问题使水稻成穗率降低。因此,提高控肥技术水平必须关注合理使用氮肥,当地的农业部门要进行思想宣传,改变种植户的思想,改善原有的氮肥使用方法。研究表明,分蘖速度取决于以下3个因素:已有茎蘖数、叶片含氮量、叶面积指数。因此要做到对水稻生长前期使用氮肥;在完成控苗工作后集中处理无效分蘖;在水稻生长后期增加氮肥用量,进而提升氮肥的利用效率。通过控肥技术优化和有效利用,可以有效降低种植成本,使水稻产量增加。
2.3 提升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水稻的生长期间,病虫害的种类繁多,主要是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这些疾病的出现会对水稻的生长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为提高水稻种植产量,必须开展好水稻生长期间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具体如下。
2.3.1 稻瘟病
主要的防治技术在于要种植抗病杂优组合;要做好种子消毒,养殖户需要先将稻种预浸12h,然后用强氯精按照1:300~400消毒12h,在洗净药液后开始催芽,同时还可以有效治疗细条病和白叶枯病;合理施肥用水,种植户要施足基肥,主要增施磷肥和钾肥,防止迟施氮肥,在使用上需要用水湿润灌溉。预防方法为按照每公顷用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750g加水喷雾[5]。 2.3.2 纹枯病
要打涝菌核,以此减少菌源,然后带出田外深埋;加强栽培管理,要施足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把握“前浅、中晒、后湿润”原则;适时喷药保护。分蘖后发病初期用药液施加在稻丛基部。按照每公顷用井冈霉素(5%)2250mL对水900kg喷雾,在孕穗期症状严重可以用药2次。
2.3.3 稻曲病
发病的稻田需要在水稻收割后深翻,然后把菌核埋入土中。同时要对种子处理,在药剂防治上,用药在水稻孕穗后期,主要是在水稻破口前7~10d施药;第2次施藥在水稻破口期20%左右防治会起到明显的效果。药剂以选菌唑酮可湿性粉剂(40%)按照每公顷1125g对水喷雾使用,不仅可以防治稻曲病,还可兼治穗瘟、纹枯病。此外,需要提升水稻自身的抗病虫能力,水稻茎粗的提升可以防止水稻倒伏[6]。
2.4 提升管理与育苗技术
除了以上技术的优化,还需要认真做好水稻种植的管理工作,并且把管理细节覆盖到整个水稻种植过程中,比如如何做好对水分管理,如何做好薄水分蘖,如何对耕地管理,如何防治飞禽害工作等。为提升水稻种植的产量,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和做好水稻种植的管理工作,这也是“三控”技术利用的前提。在水稻种植中,育苗技术的科学利用会影响到水稻产量,管理要以秧苗粗壮且稳健,并且蘖率高为方向,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水稻产量。同时,在管理中还要综合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对土壤养分进行优化[7]。
3 结语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类型,虽然广泛种植,但是会因为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在管理上长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水稻产量不能进一步提升。因此,需要提升控苗技术,提升控肥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此外,还要加强管理与育苗技术,在利用叶龄种植技术中要合理设置水稻叶龄观察点,改进叶龄栽培技术和水稻田间诊断技术,这对于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池宣益.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方案研究[J].农技服务,2015,32(11):53.
[2] 潘永翠.基于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6(5):57,61.
[3] 刘维志.如何优化措施实现水稻的高产种植[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8):86.
[4] 李军.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对水稻种植效益的影响略述[J].农家参谋,2017(20):52,57.
[5] 艾国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技术措施探索[J].南方农业,2016,10(21):13-14.
[6] 王腾,徐俊容.新时期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J].农民致富之友,2018(20):35.
[7] 陈仕林.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及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8(8):1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6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