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莫让碎片化阅读“碎化”语文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洋

  【摘要】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发现,许多的高中生乃至部分语文教师也对这种碎片化的快速阅读青睐有加。但是,这种貌似高效的“碎片化阅读”带给我们语文教学的伤害却是深远的。这些支离破碎、似是而非的所谓“精华”,往往是“残羹剩饭”,营养少之又少。和碎片化阅读相比,深入的“整体阅读”无疑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更加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整体阅读;语文教学;有益帮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今天这个网络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花最少的时间,干最多的事”似乎成了很多人奉行的準则,“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 “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类的快速阅读如今正大行其道。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发现,许多的高中生乃至部分语文教师也对这种碎片化的快速阅读青睐有加。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方面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需要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学习,另一方面却是面对高考的压力,学生和教师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进行“整体阅读”,“碎片化阅读”耗时短,并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快速提升语文成绩。于是,能够“速成”的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往往就格外受到欢迎。
  但是,这种貌似高效的“碎片化阅读”带给我们语文教学的伤害却是深远的。这些支离破碎、似是而非的所谓“精华”,往往是“残羹剩饭”,营养少之又少。学生的习作在短期内貌似有了较大的改变,内容似乎翔实了,语言也比较优美了,分数可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教师一旦长此以往依靠这样的阅读方式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则无异于揠苗助长。很快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会进入瓶颈,乃至于死胡同,因为学生缺少“整体阅读”给予的系统化的滋养和思考。
  和碎片化阅读相比,深入的“整体阅读”无疑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更加有益的帮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整本书的阅读和研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加大了对学生整体阅读指导,只有引导学生去阅读、品味、探究一整部作品,他们才可能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品深邃的思想和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
  近几年,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推进这种整体阅读。高一的时候,在一节作文课上,我让学生完成了一篇作文——《西游记》里共有多少个妖怪。最后,我告诉他们我的结论“一共两个妖怪,有背景的和没有背景的”时,学生瞪大了惊奇的眼睛,因为他们的阅读体验基本都是来自电视剧《西游记》或者是少儿版的。于是,我便顺势引导学生细读《西游记》原著,引导他们探究原著中师徒四人性格特点、妖仙关系、重要情节如“黑熊精为何只偷袈裟、假悟空的金箍棒哪来的”等。一年下来,我的整体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高一暑假结束后,学生纷纷撰写了自己的阅读感悟,如《金箍棒究竟是啥样的?》《机心的猪八戒》《笨死的白骨精》……虽然许多观点还略显粗陋,但是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静心阅读、审慎思考的习惯。在接下来高二的教学中,我又指导学生整体阅读了《红楼梦》、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高三完成了《精神明亮的人》《容斋随笔》和《浮生六记》的整体阅读。
  除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对这些经典书籍进行整体阅读,在教学中我还结合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实施主题性的整体阅读——整合阅读,即以不同时事热点、文化现象等为阅读主题,选取相关文章进行整合编写,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共同研读的阅读教学。如以“你短视频了吗?”为主题的整合阅读,我分别从近期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上收集整合5篇时事论文,引导学生进行关于这一热点现象的整体阅读,进而帮助学生打开眼界,从更高、更全的层面思考。在课堂上学生针对阅读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甚至是针锋相对,表达了自己在深入了解“短视频”这一热点现象后新的思考。在清明节放假前,我又编写了以“赏花那些事”为主题的整合阅读,分别从我国赏花的历史、日本赏樱花的渊源、古代的赏花习俗与文化以及近年来我们国家赏花出现的诸多问题等角度,遴选了8篇论文。通过这次整体阅读,学生在课后的练笔中纷纷表示,原来赏花还有这么多的门道,我们古人是这样的一种审美情趣啊,还有个学生风趣地表达“我们中国人,赏的不是花,是文化啊”。
  这样的整合阅读,耗时短、内容新、涉及面广,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时事热点灵活组织,是我们语文的课堂教学一种高效的整体阅读。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这种阅读,对相关知识、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整体的思考。每次阅读后的周记随笔,又进一步优化阅读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整体阅读基础上的写作,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提高。
  随着我在教学中对整体阅读的逐步推进,我的语文课也悄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变得喜欢发言了,针对课本上一些文章的解读变得丰富了,讨论问题时爱较真了。讲到苏东坡的词,学生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主动要求补充课本内没有的篇章, 并且还自主举办了一次“苏词朗诵会”。不少学生还从此开始了创作诗歌,一位女生在假日游玩后写下了一首《游潘安湖》:芳草微雨连湖岸,潘安湖景更绚烂。遥听竹林天籁声,心波不觉已平澜。最美光景留不住,只待天公笑颜开。虽然诗作还显稚嫩,但是还有什么比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诗歌的种子更令老师欣慰的呢?到了高三,学生还自主开设了两次读书沙龙,一次研讨交流了《精神明亮的人》,还有一次是两个女生主持研讨了昆曲《游园惊梦》,这着实让我意外,尤其是后一次的研讨,学生们针对其唱词进行了深度的赏析,作为主持的两个女生还分别撰写了3000多字的文稿。
  可能有很多老师会说,让学生这样花费时间进行整体阅读太耽误时间了,书本上的课文都来不及讲,哪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啊?那么,我不禁要问:如果认为引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思考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那么你节约下来又要去干什么呢?我们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教呢?
  温儒敏教授曾在中国教育报发表过一篇讲稿,他建议让学生多读“闲书”,即课外书,家长老师越是不让孩子们读“闲书”,就越是打压阅读兴趣,语文素养也就不可能提高,考试也不见得考得好。以前批改学生作文时总是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是“旁征博引”有余,关注当下不足;“风花雪月”泛滥,贴近生活不够。有些学生甚至走进一种误区,以为高中语文的读书就是积累素材,背诵佳句,写作只要多引用古诗词和名言,就能得高分。其实结果,这些缺乏整体阅读的学生,写起文章来只是拙劣地掉书袋,生拼硬凑,文章既没有深度,也没有高度。
  从实施整体阅读教学的效果来看,我们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并未因为整体阅读挤占时间而下滑,反倒学生将更多的课余时间投入到了语文学习中,将更多的精力用到了语文课堂上。近五年,我所教的学生中有升入国内一流名校的,也有在省级作文大赛荣获一等奖的,而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对经典的整体阅读。
  未来的高考语文试题将要加大阅读的篇幅,要增加分析探究题的深度,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也表明了提高语文素养需要整体阅读。所以,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如果还仅仅依靠课文、鸡汤文、浓缩经典精华阅读等内容碎片化的阅读,想学有所获,无异于痴人说梦。正如作家阿来所言:“阅读本来是个非常宽广的存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获得更加系统而全面的知识,简单来说,我们获得了知识的深入性,“我思故我在”,也不仅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哲学术语了。
  风物长宜放眼量,高中语文中我们不妨以三年的学习为整体规划,在教学中有序推进整体阅读,将书本打开,将视野和心扉打开,莫让碎片化阅读“碎化”了我们的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6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