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时代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魏晋智
【摘要】语文一直是初中教育的重点学科,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初中生整体学习水平,在培养初中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时代推动了语文教学的数据化与信息化,为因材施教,践行现代化教学理念提供了平台。本文阐述了“互联网+”的意义,同时分析了初中语文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时代下教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互联网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资源更新速度快,借助互联网教师可以获知最为前沿的信息,为学生提供具有时代价值的语文知识。但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若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则会产生阻碍教学发展的负面因素,为此,有必要通过探究该时代下初中语文教学,为促进教学与“互联网+”优势整合而努力。
一、“互联网+”对于教学的意义
“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是指网络与教育整合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互联网具有传输速度快、信息容量大等优势,为教师教学方式、流程等提供了新设计素材,同时也便利了学生学习。“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通过运用信息、科学、网络技术能够为学生搭建更适宜的学习平台,为学生学习知识开辟了路径。
互联网自与教学融合后,我国教育领域精彩纷呈,教学内容、过程更富趣味性,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教师教学带来了便利。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初中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互动较少,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往往较为被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各种网络工具深受初中生喜爱,但学生多在网络平台进行娱乐消遣,较少学习知识。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网络内容,运用网络构建与学生互动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网络学习软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的同时与学生进行交流,继而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摒弃不良娱乐消遣活动,抵御网络不良思潮,借助主流文化培养学生,逐渐提升其品位。尤其是针对内向学生,教师通过互联网更容易与其互动,提高其交流积极性,探知其思想,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學活动。
二、“互联网+”时代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
(一)线上线下联合教学流程
“互联网+”时代下初中语文教学可以探索开发线上线下联合教学的方法,探索与当代初中生相符的网络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教师讲解《乡愁》时就可以采用下述教学方法。首先,课前预习阶段,在进行教学活动前,教师向学生布置“微课预习任务”,任务内容包括自学指导与检测,其中自学指导包括《乡愁》的创作背景、作者经历、诗歌特点、朗读节奏等;自学检测内容以字音、韵脚、线索等的检测为主。也就是说,要求学生通过课前的微课自学对《乡愁》基础知识能够有所了解、熟悉,并通过检测训练得以初步掌握。其次,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设计三步骤教学方法,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交流学习。第一,自主学习,教师在设计学生自主学习任务时应当保证设计活动的实效性,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最好要求其将学习成果书面化,就《乡愁》而言,教师可以做如下设计,要求学生读三遍,每一遍的任务不同,第一遍从物中品情;第二遍从文字中悟情;第三遍从全篇感悟乡愁主旨。第二,合作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引导学生自行组成小组,以每组4—6人为佳,选择1名组长,分工完成任务,主要讨论自主学习成果,就自主学习的书面成果进行探讨,教师应当做好辅助工作,保证各个小组有计划地学习。第三,交流学习,以班级为单位,每组选择1名同学发言陈述,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该环节教师可以适当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带领学生深入思考,突破教学难点。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互联网深化教学,比如说带领学生观看海峡两岸的图片,让学生明白《乡愁》抒发的不是一般的思乡之情,而是对祖国大陆的深切思念,具有其他思乡作品无法相比的深度等。最后,教师讲解完教学内容后,可以通过云平台布置课后任务,学生在云平台终端完成并提交课后任务,教师在平台上检测学生任务完成效果。同时依托于平台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探究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二)“互联网+”下的阅读教学
初中教材中包含大量阅读材料,但往往截取某一名著片段,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素材储备十分有限,而“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教学能够突破其限制。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把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辩证思维等。例如,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老先生这一人物就存在多种评价,包括作者回忆往事、嘲讽封建教育等等,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在网络上搜索资料,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融合互联网的阅读教学将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互联网+”时代能够让教材中的人物、情节动起来,它们不仅仅是枯燥乏味的文字,而且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幕幕多彩的画面,例如,教师在讲解《春》时就可以向学生呈现春草、春风、春雨等图片,形象而生动地展现盼春、赞春;讲解《高原,我的中国色》《隆中对》《李逵见宋江》等等阅读素材时,均可以将它们转换到多媒体投影上,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事件。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观看图片、视频等,交流分享感悟、体会,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自然而然会提高其学习兴趣与自主性。
(三)“互联网+”下的写作教学
兴趣是人们学习知识的起点,对某事物具有兴趣能够引导其自觉学习相关知识内容。就写作而言,它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往往不易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其自觉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例如,以“秋天”为主题,教师引入网络资源对该主题进行讲解,第一,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解析该题目,教师可以于课前在网络平台上收集与秋天相关的图画、音频等资料,之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视听的影响下对秋天会产生更加形象的认识,从抽象的文字上升到具象的视听资料,进行体验和感悟。第二,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写作相关的网站,引导学生浏览网站,开展日常学习活动,比如“中学生”网站,这类网站通常会举行一些写作比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比赛,进而激发其写作兴趣。
初中生受年龄所限,在阅历、经验、知识等方面均处于发展之中,体现在写作上即为“无话可说”,教师运用互联网有助于改良这一情况,比如创设情境,以丰富学生阅历,提高学生写作的真情实感。例如,以“可爱的环卫工人”为主题,学生写作应当重点呈现环卫工人的可爱,通过细腻的笔触进行描写。但是,当代初中生对环卫工人的印象一般均停留在其身着橙色衣裳,每日清扫城市卫生,其他方面知之甚少。若对环卫工人不了解,则很难写作高质量文章,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能够彰显环卫工人可爱之处的视频,以此创设情境,营造写作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其写作欲望。或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自行查找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与同学分享,之后进行写作。
三、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时应当灵活运用互联网资源、技术,结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现代化程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还应当注意“互联网+”时代的负面效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发挥其优势,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沂岩.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策略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8.
[2]张积福.基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3).
[3]张佩.“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路径初探[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65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