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传播传统文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提升文化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提升文化传承意识,收获美好人生,是当下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任务。所以,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的策略,已经成为各位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教育课题,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继续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传播传统文化,以期为各位小学语文教师的下一步的教学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 语文课堂 传统文化 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传播历史文化教育和古文学文化教育对促进传统文化传播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应如何传播历史文化教育和古文学文化教育,进而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学作用以实现教学目标呢?根据这个问题,本文简要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传播的三个主体策略,具体如下。
  1根据历史时代为学生深入解读课文的创作背景
  根据历史时代还原特定的历史场景,并通过科学的教学引导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的创作背景,这是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启蒙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传播传统文化的第一步。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来看,能符合小学生学习情况并且具有历史创作背景的文章题材莫过于唐诗。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唐诗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学生开启文化传承的大门。
  例子1:首先,教师由古代历史上清正廉明、忠诚爱国,为国为民的民族英雄(例如包拯、戚继光、海瑞等名臣)引出爱国主义精神;其次,教师结合唐诗内容,阐明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现了作者对平息七八年的“安史之乱”之后的无比喜悦的心情,是一种非常具体的爱国精神的体现。
  例子2:首先,教师由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大詩人(例如李白、杜甫、杜牧、李商隐等)引出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诗词文化;其次,教师结合唐诗内容,阐明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具体表现。例如部编版三年级《赠刘景文》一诗中作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方式表现了作者对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诗的前两句)以及作者的广阔胸襟(诗的后两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由写作手法入手剖析传统文化的特点,进而传播文化教育,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例如:借物言志是古诗中常用的写作手法,说明我国古代文人在文化表达时的委婉特点,进一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意不重形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继续分析在这首诗中还体现了哪些其他的中国传统文化。
  2深入进行对古诗词的解读使学生充分感悟传统文化
  古诗词文化自唐宋两朝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耀眼夺目的明星。古代的诗词大家,例如李白、杜甫、李清照、辛弃疾等都对唐诗宋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他们的伟大诗篇传诵至今仍然人叹服其精妙绝伦的文笔和斑斓多彩的想象力,而且大多数传世佳作无一不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现代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诗词作品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并提升其文化传承意识。
  以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作品为例,《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两首诗既相互独立同时又共为一体,第一首诗,“春种一粒”和“秋收万颗”对比,表示农民收成不错,但急转而下的“无闲田”和“犹饿死”则直接表现了作者对朝廷统治的不满,第二首诗更为大家熟知,集中表达了作者对贫苦农民的怜悯之情。
  例子1:将这两首诗放在一起,由作者的情感体验出发引导学生讨论唐朝时期的统治体制,并深入分析唐朝科举制度下士农工商阶层地位的变化以及在大唐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对于唐诗繁荣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而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文化传承,让学生了解唐朝科举制度、诗词文化艺术、统治阶级的治国方略等一系列的古代文化知识。
  例子2:以部编版三年级《元日》《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部诗词作品为例,《元日》为其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为其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其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三首诗看似相互独立其实内在关系十分明显,即《元日》指的就是中国传统的春节,《清明》指的是清明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说的是重阳节的事情,三首诗分别指代了三个传统节日,也表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3依托古诗词教学传播传统文化
  古诗词教学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平台,其搭建策略共有如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即搭建富有古风韵味的古诗词教学环境。正所谓“人靠衣裳马靠鞍”,既要依托古诗词教学平台,就要为平台搭配一件“好衣服”,而这件“好衣服”指的就是富有古风韵味的古诗词教学环境,学生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文化传承过程会更加顺利。
  第二环节即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由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承认并注重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并善于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兴趣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由学习古诗词内容。
  第三环节即教给学生挖掘古诗词文化的方法。此为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从作者生平和作品时代背景出发学习传统文化,二是从作品内容出发深入解读传统文化,三是根据诗词作品查找课外资料,丰富文化认识,提升文化修养。
  第四环节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古诗词学习习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从学习品质、文化品质、思想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综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文化品质方面,要引导学生尊重、热爱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并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基本的学习目标。
  4结束语
  通过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中传播历史文化教育和古文学文化教育的三个主体策略可知,传统文化教育和语文教学从本质上来说一脉相承,而且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很高的契合度,所以,通过古代历史和古代诗词文化的有机结合,从而传播传统文化,将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当然,如上分析只是笔者的浅见,更多更好的传播传统文化的策略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施加龙.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教育[J].中学语文,2012(33):87-89.
  [2] 陈稣男.回归本体教育,弘扬传统文化——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传播本土传统文化的策略[J].课外语文,2016(06):4.
  [3] 于晓霞.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8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