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功能应用研究新思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城市绿地系统是现代城市空间形态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载体。城市绿地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塑造城市景观风貌、提供市民公共活动空间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功能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绿地功能;应用
  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概述
  在《园林术语标准》定义:城市绿地规划是一门对城市区域中的绿地进行合理安排的学问,它需要像基础工程项目一样用具体、量化的方式将这部分资源统筹规划起来,便于社会公众使用它,带来积极的社会效益。
  但是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中的基本定义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一项非常特殊化、重要性的工作,它不仅要求绿地系统在规模、空间分布和绿地设计等方面具有相关配置,还对其提出详细的专业化限制条件,使得整个绿地系统能够满足现代化生态建设的需求。
  城市规划中明确了它的基本内容是:在城市规划这一重要工作中,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指导该工作实施执行的指导方针和原则,以此为思路展开具体的工作安排。并且,我们需要树立坚定的规划要求和责任意识,紧密围绕城市绿地规划目的将各项工作实施开展起来。此外,责任部门和具体工作单位需要严格划分绿地范围和区划,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安排和调整,并给出详细的建议和意见。
  2 绿地系统规划遇到的问题
  2.1 生态资源及城市自然环境的破坏
  一直以来,我国许多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往往以楔状布局形式为主,重点把外围生态环境渗透到城市中来,尽管这种布局有利于加强城区和外围区域内的绿地的联系,但在具有地带性的生态环境区域是十分敏感的,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张,城市中许多的生态资源环境遭受破坏,导致城市自然山水格局并未形成城市独特的特色景观。
  2.2 城市文化与地域特色的丧失
  高速的城市发展使得城市建设一味的追求速度,而遗忘了城市千百年来沉淀的城市特征。城市的发展不断以牺牲城市自身的地域特色和城市文化为代价,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也并未与城市传统文化、本土民俗风情相融合,导致大量的城市面貌趋于类同,上演着“千城一面”,城市的文化和地域特色正在逐渐消失。
  2.3 未充分考虑绿地的综合功能
  土地资源紧缺已成为我国当前的一大国情,然而当前许多城市的绿化建设只注重绿地的游憩和观赏功能,而对绿地维持城市生态上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持城市整体稳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却很少关注,导致用于城市景观、防灾避险、生态保护等的功能绿化用地各自为阵,未充分考虑绿地的综合功能,导致绿地的功能单一,使用率较低。
  3 绿地系统功能分析
  3.1 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生态建设
  城市绿地系统主要由结构要素(基质、廊道、斑块等)构成,各组成要素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和作用,共同完成城市的生态建设。体现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环境,很多植物都具有除尘杀菌、净化空气的作用;可以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防止风尘和水土流失、防护防震和战略防空,为市民的生态教育的普及提供场地。另外,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但可以控制降雨时沿地面流淌的雨水量、实现对雨水的回收再利用,还可以有效增加绿色空间。城市的绿地系统对于城市生态建设,不管是从指标方面还是实际效益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生态建设的核心基础。
  3.2 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人文环境
  一般认为,城市的特色建筑体现城市的特色,如安徽黄山地区的徽派建筑,东北地区的雪屋等,但近些年来学者们发现,景观比建筑更能展示城市的特色。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的“千城一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文化元素较少融入到城市绿地环境中。塑造城市文化特色的主要手段是加强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首先,城市绿地能够融入城市的人文资源,不断的挖掘城市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气息,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创新发展,突出该城市的文化特色。其次,城市绿地可以结合城区中特有历史风貌保护区,从保护城区整体风貌特色出发,提升景观文化内涵,丰富文化游憩内容。将城市人文特色通过城市绿地展现出来并对本地文化进行传承,构建极具特色的绿色环境。
  3.3 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安全需求
  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城市要求有更好的避险和减灾能力,对城市绿地防震避险功能的需求逐渐加深。作为城市受到灾后应急避难的唯一室外大型空间,城市绿地对城市的建设和安全的需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绿地系统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和减轻自然、人为灾害给城市所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居民日常生活所处的建筑、街道、广场等环境安全性的营建,提供足够的绿地空间作为应急避难场所,为城市居民塑造安全、健康的城市环境。
  4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绿地功能应用的有效措施
  4.1 突出“核心”
  鉴于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思路及指标体系的指导性考虑,塑造生态的城市环境需要综合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等多方面因素。自然环境作为城市空间构成的基础,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尽量整合自然资源,以自然环境为核心进行布局,发挥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并结合绿地其他功能需求进行统筹规划和建设。从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和思路出发,改变城市绿地现状“见缝插针”、“占边把角”的被动状态,抓住自然资源的核心地位,力争在城市向外无限扩张之前就规划好完整的绿地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环境的有效改善。
  4.2 把握“重心”
  在进行绿地系统规划时,要把工作重心从满足城市的经济发展轉向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在以往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都是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绿地系统布局,很多绿地建设都是为了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在当代城市居民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的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尽量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以适宜城市生态的发展。
  4.3 围绕“中心”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土地的一种利用方式,有可能同时具备生态、游憩、文化、经济和安全需求五个基本功能,也有可能只具备其中一个或两个,但因为我国的绿地系统规划在用地布局上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绝对的功能分区给绿地系统的布局带来显著的困扰,大多忽略了城市居民、环境的多种需求,使城市绿地大量的被侵占。生态城市目标下的绿地系统规划应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考虑通过绿地系统内部的协同运作,最终达到绿地多功能协同的目标,建设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城市风光。
  5 结束语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增快,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核心区可供利用的空间越来越少,公共开放空间越来越紧缺,面临着绿化不足,空间拥挤,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的现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满足人类居住需求。因此,责任部门和具体工作单位需要严格划分绿地范围和区划,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安排和调整,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贾媛媛.快速城镇化地区绿地空间格局评价与调控研究-以合肥滨湖新区为例[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15.
  [2] 林永亨.城市绿地功能研究[J].城市绿地环境,2014.
  [3] 郑西平.北京城市绿地系统功能评价与发展策略[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4] 林志翔.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J].景观结构研究[J],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94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