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玉米螟是各玉米品种较常发生的一種虫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虫害,主要危害玉米的主茎或者果穗,造成玉米大幅度的减产。掌握玉米螟的发生规律、掌握最佳的防治时间对于有效的防治该病意义重大。防治玉米螟的措施较多,其中主要包括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化学防治法和物理防治法,采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可有效的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玉米螟;危害;发生规律;防治时间;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10-0055-02
  玉米螟又称为玉米钻心虫, 可以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最主要危害玉米的主茎或者果穗,会使玉米茎折断,造成玉米的营养供应不足,授粉不良,最终导致玉米幅度的减产。玉米螟是世界范围内的害虫,在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会给玉米种植带来严重的后果,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对于玉米螟的防治需要充分的了解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危害,确定最佳的防治时间,同时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对于玉米螟主要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以及物理防治。
  1 形态特征
  玉米螟的幼虫在初孵时通体为乳白色或者半透明,老熟幼虫时为污白色,体背有明显的毛片。成虫的雄性和雌性的颜色略有不同,雄性的整个颜色为黄褐色,颜色较强,腹部较瘦,而雌性的颜色为黄色。玉米螟在玉米上为鱼鳞状的排列。玉米螟的卵为扁平的椭圆形,最初为乳白色,逐渐变为淡黄色,常为20~60粒卵呈不规则鱼鳞状排列形成卵块,虫卵孵化前在中央会有黑点。
  2 发生规律及危害
  玉米螟危害的部位不同,对不同生育期的玉米产生的危害也不同,其中以幼虫的危害最为严重,可造成玉米花叶、折雄、折秆、雌穗的发育不良,导致籽粒发生霉烂而最终减产。
  2.1 心叶期的危害
  玉米螟在幼虫期主要危害玉米的心叶,初孵幼虫会取食玉米嫩叶的表皮和叶肉,即潜入心叶内蛀食心叶,使被害叶呈现半透明薄膜状,或者排孔状,这种被害叶称为花叶,花叶无法继续的生长,因此,心叶期被害的玉米生长发育不良,长势较弱。
  2.2 孕穗期的危害
  在玉米孕穗期时玉米螟幼虫先在玉米穗上部啃食,随后玉米幼虫在玉米打苞时钻入雄穗中取食,啃食玉米穗髓部组织,钻蛀穗柄或者雌穗着生节及附近茎秆内部,导致玉米茎折断,这使得受害玉米的营养和水分的输导受阻,造成玉米穗的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玉米穗无法长大,雌穗发育不良,结实率下降,玉米秸秆的虫蛀处还易受到外力作用而折断,形成早枯,造成严重的减产。
  2.3 抽丝灌浆期的危害
  在玉米抽丝灌浆期玉米螟的幼虫虫龄较大,大量玉米螟进入雌穗内部将花丝啃断,导致玉米穗无法进行灌浆。玉米螟幼虫还会在玉米穗外部啃食玉米籽粒,进入穗内啃食髓部破坏组织,会导致玉米颗粒发生霉变,最后腐烂,导致玉米千粒重下降,严重降低玉米的产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抽丝灌浆期正是玉米穗成熟期,此时的气候条件和环境条件也是玉米螟大量发生的时期,此时玉米螟对玉米作物的危害最为严重,也是最需要加强玉米螟防治的时期。
  3 防治时间及标准
  玉米螟最佳、最需要防治的时间是玉米的心叶末期和抽丝灌浆期,需要确定好这两个时间,其中心叶末期的确定方法是用手捏玉米喇叭口内的基部,可以感觉到雄苞的前端,但是从喇叭口向内看,却看不到雄穗苞;抽丝灌浆期的确定是从抽丝开始,每2天检查1次,当抽丝株达到60%时,即为抽丝盛期。防治的标准是当心叶末期的花叶率在10%以上时需要进行全面的普治。
  4 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目前玉米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也是虫害防治的重点和难点,不及时的防治会造成玉米穿秆、倒伏、千粒重降低等,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防治玉米螟需要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与物理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4.1 农业防治
  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具有特殊抗性的品种越来越多,在品种的选择上宜选择抗虫品种。另外,在整地时要将虫源彻底的杀灭。在玉米收获时将玉米秸秆收获后进行妥善的处理,或者将秸秆处理后粉碎还田,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玉米越冬基数,或者可以将玉米秸秆粉碎后沤制成肥料。在玉米打苞抽雄期,在受害较严重的地区,可以实行人工去除部分雄穗,将其带出处理干净,可以大面积的消除玉米螟幼虫。
  4.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使用玉米螟的天敌来实施防治的技术。这种防治技术安全、无害、方法简单、效果较好,也可以使用赤眼蜂,这是一种卵寄生性昆虫天敌,可以在玉米螟的产卵期、盛期和末期释放赤眼蜂,选择天气晴朗时,根据虫害的发生情况确定放蜂量。具体操作为当越冬玉米螟化蛹率达到20%时的10天后第一次释放,释放量约为0.7万头,5~7天后第二次释放,释放量约为0.8万头。释放时要考虑到风向和风速。另一种是利用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技术,在早春越冬的幼虫开始复苏前对残留的玉米秸秆喷洒白僵菌粉,用量为每立方米秸秆垛100 g,可以有效的防治玉米螟的危害,或者在玉米心叶中期用白僵粉兑煤渣颗粒施入,也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4.3 物理防治
  利用玉米螟有趋光性的这一特点实施物理防治方法也可达到良好的效果。使用高压泵灯对玉米成虫进行诱杀,具体方法是在玉米秸秆堆入处、玉米田周边15 m处布置高压汞灯,与水地相结合,对玉米螟虫进行诱捕,水地中的水要及时添加,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洗衣粉或者洗洁精。高压汞灯使用的时间一般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每天晚上7时到凌晨3时使用。
  4.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法是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的方法。在苗期如果花叶达到20%,即使用药剂。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末期各使用1次,每株进行撒施,化学法虽然操作起来比较繁琐,但是却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一种方法。常用的药剂主要包括1.5%或3%辛硫磷颗粒剂、0.4%敌杀死颗粒剂、1%杀螟灵颗粒剂。在穗期防治可以加入甲柳克颗粒剂,撒施在玉米花叶上,可提高防治效果,另外,在玉米螟幼虫期,可以大面积的喷洒BT粉,也可有效的控制玉米螟的扩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9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