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玉米螟在广西鲜食玉米上的危害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广西鲜食玉米害虫玉米螟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生活史等,提出了广西鲜食玉米各生育期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以期为广西乃至全国鲜食玉米生产玉米螟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鲜食玉米;玉米螟;危害症状;发生特点;绿色防控;广西
  中图分类号    S435.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6-011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harmful symptoms,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life history of corn borer in fresh-eating maize in Guangxi,and put forward the green control techniques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fresh-eating maize in Guangxi,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green control of corn borer in fresh-eating maize production in Guangxi and even in the whole country.
  Key words    fresh-eating maize;corn borer;harmful symptom;occurrence character;green control;Guangxi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农产品及其加工经贸逐步发展,鲜食甜糯玉米产业化种植生产对有效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出口有积极意义[1]。近年来,广西鲜食玉米在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改善人们饮食结构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鲜食玉米生产也成为广西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亮点[3],年播种面积6万hm2左右。由于广西地处亚热带,常年气候湿润、气温适宜,非常利于玉米螟的发生危害。鲜食玉米遭受玉米螟危害后,不但影响产量,而且严重影响鲜食玉米的食用、外观品相及商品率,大大降低鲜食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同时考虑鲜食玉米的食用特点,提出以下绿色防控技术,以供鲜食玉米生产者参考。
  1    玉米螟危害特点
  1.1    危害症状
  为害鲜食玉米的主要种类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发生时间从玉米幼苗期持续至穗期。在玉米生长前期,主要咬食玉米叶片,严重时导致叶片大量被食,影响生长;抽雄后以钻蛀方式为害雄穗、果穗和茎秆。玉米螟4龄前幼虫喜欢在玉米心叶、未抽出的雄穗处取食。被害心叶展开后,可见危害形成的排孔;雄穗抽出后,呈现小花被毁状。4龄后幼虫以钻蛀茎秆、果穗、雌雄穗穗柄为主,在茎秆上可见蛀孔,蛀孔外常有玉米螟钻蛀取食时的排泄物,茎秆、果穗柄被蛀后常引起折断。幼虫主要在茎秆内化蛹[4]。
  1.2    发生规律
  玉米心叶期幼虫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致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易倒折。穗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品质下降,减产10%~30%。幼虫孵化后先群集于玉米心叶喇叭口处或嫩叶上取食,被害叶长大时显示出成排小孔。玉米抽雄授粉时,幼虫为害雄花、雌穗并从叶片茎部蛀入,造成风折、早枯、缺粒、瘦秕等现象。老熟幼虫在蛀道内近孔口处化蛹[5]。
  1.3    生活史
  玉米螟在广西1年可发生6~7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及寄主植物的茎秆、穗轴和根茬中越冬,翌年春季化蛹,羽化为成虫,成虫多在3月下旬始发,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盛发期,成虫羽化后当天交尾,1~2 d后产卵,卵期3~5 d,幼虫期20~30 d,蛹期8~10 d。玉米螟成虫具有飞翔能力强、昼伏夜出、对黑光灯趋性强等特性,幼虫具有趋糖、趋湿、趋荫及趋触等特性。
  2    玉米螟绿色防控原则
  针对玉米螟发生早且重、鲜食玉米产品农药残留控制严格的特点,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以农业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控为主,化学防控为辅的综合技术措施。
  3    綠色防控技术
  3.1    播种期
  3.1.1    种子处理。选用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的抗虫玉米品种,播种前精选玉米种子,去掉小粒、病粒、虫害粒、秕粒,并进行包衣或药剂拌种处理。
  3.1.2    清理田间残留物。清除鲜食玉米田间残留秸秆、杂草,就地集中烧毁,或者运离生产田作发酵堆肥处理等,压低玉米螟虫源基数。
  3.2    苗期至拔节期
  3.2.1    科学施肥。采用科学配方施肥,增施腐熟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强植株抗虫能力。   3.2.2    杀虫灯诱杀。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按照每1.0~1.5 hm2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进行布灯,高度为杀虫灯接虫口离地面1.8~2.0 m,灯安装在开阔处,不能被建筑物或树木遮挡。每天20:00开灯,次日4:00关停。注意及时用毛刷清理灯上的害虫及污垢,将袋内集中的虫体深埋或作饲料用。
  3.2.3    性信息素诱杀。在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羽化始见期安装玉米螟性信息素诱捕器。选用飞蛾型诱捕器,安放密度15~20个/hm2,每个诱捕器放1枚诱芯,每30 d更换1次诱芯。诱捕器支撑架系就地取材,可选择竹竿或木棍,斜插于制种田,然后安装诱捕器,悬挂于距离地面1.8 m处。诱捕器可以重复使用,诱芯不要随意丢弃,防止二次污染。
  3.3    心叶期
  3.3.1    生物制剂灌心。采用含100亿孢子/g的球孢白僵菌450 g/hm2+细河沙225 kg/hm2拌均匀,撒施于玉米心叶中,或将商品Bt颗粒剂,按1.5~2.0 g/株用量投放到玉米心叶内。
  3.3.2    颗粒剂灌心。心叶中期当玉米螟危害造成花叶率达到10% 以上时,用1.5%辛硫磷颗粒剂1.5~2.0 g/株进行灌心防治,心叶末期再施药1次。
  3.4    穗期
  3.4.1    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虫能力。
  3.4.2    人工去雄。玉米雄穗是玉米螟危害的主要部位,在雄花散粉完全后进行人工去雄,将雄穗带出田外深埋处理,可消灭雄穗中的玉米螟幼虫,降低下一代危害程度。
  3.4.3    人工剪除花絲。玉米授粉完成后4~5 d,从雌穗顶部剪去花丝,带出田外集中处理,消灭花丝中的玉米螟幼虫,避免幼虫钻蛀为害玉米穗及玉米籽粒。
  3.4.4    科学施药。若玉米螟幼虫钻入雄穗时,可选用1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或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灌注雄穗,用药量10~15 mL/株。
  在花丝幼虫每百穗到达50头或虫穗率达到10%时,用1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或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倍液,沾滴在雌穗顶端花丝基部,可减轻玉米螟危害,并兼治其他鳞翅目害虫,提高鲜食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3.5    收获期
  鲜食玉米收获完毕后,清除田间虫株残体、深耕灭茬,消灭下一茬虫源,减少下一茬危害。
  4    参考文献
  [1] 时成俏.广西玉米生产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种业,2019(4):24-28.
  [2] 吕凤金,郭珍,王子明.世界甜玉米生产和贸易概况[J].中国蔬菜,2005(3):32-33.
  [3] 时成俏,黄安霞,王兵伟,等.广西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9):1011-1013.
  [4] 王晓鸣.鲜食玉米病虫害的鉴别与防治技术[C]//刘辰海.第四届全国鲜食玉米暨速冻果蔬大会专集.沈阳: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2008:60-65.
  [5] 刘丽梅.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6(7):1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162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