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冬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及关键防控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对甘肃省冬油菜田严重或较重发生的黑缝叶甲、油菜蓝跳甲、黄曲条跳甲、茎象甲、蚜虫、斑潜蝇、地下害虫等害虫和白粉病、黑斑病、菌核病等病害的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介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在油菜播期、秋苗期、花前和花后宜采用的防控技术,以期为油菜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冬油菜;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 S435.654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4-011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油菜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油料作物,种植规模近20 万hm2,超过全省油料总播种面积的50%[1],稳定其种植规模、提高其单产对于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增加农民经济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油菜产量的因素较多,其中病虫害是其关键影响因素之一[2-3]。据调查,甘肃省油菜由于病虫害特别是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率在10%~30%之间,严重地块接近绝收。因此,在油菜产业发展中高度重视和加强病虫害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危害特点
1.1 黑缝叶甲
黑缝叶甲是甘肃省东部地区油菜田严重甚至猖獗发生的一种叶甲科害虫,其幼虫和成虫均可造成危害。油菜收获前(6月上中旬),成虫潜土越夏,入土深度10~20 cm;下茬油菜出苗后(9月中下旬),成虫又出土迁至油菜田危害,主要为害幼苗,造成第1次危害;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成虫交尾并产卵,卵产于油莱根部土缝、土块或枯叶下,以卵越冬;翌年春苗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卵孵化后以幼虫迁到地上为害油莱,造成第2次危害;4月中下旬后,幼虫钻入土中化蛹;5月上旬至油菜黄熟,成虫羽化出土,取食油菜叶肉并啃食嫩茎,形成第3次危害;之后,成虫入土越夏。
1.2 油菜蓝跳甲
油菜蓝跳甲在甘肃省冬油菜种植区1年发生1代,主要以成虫潜伏在油菜植株底部叶下、心叶内或表土缝隙中越冬,个别以卵粒在土壤中越冬。3月上旬至下旬,以成虫造成危害,叶片上形成小而密集的孔洞,其间进行交尾、产卵,卵产于土表或近下部叶柄内。4月上旬,卵粒陆续孵化,初孵幼虫即可潜入油菜叶柄、茎杆及根内危害,以潜入根茎部取食为主,随幼虫的不断蛀食危害,在油菜受害组织内形成短而粗的潜伏道,引起根腐和缺苗断垄。老熟幼虫老熟后,进入4~12 cm土层化蛹。油菜结荚后,成虫陆续羽化并密集在嫩叶、嫩荚上啃食,造成直接危害。油菜收获后,成虫转移至杂草等植物上继续取食并逐渐潜入土表越夏。直至秋季,新播油菜出苗后,成虫又陆续迁入为害油菜,致使子叶、真叶上密布小孔洞,严重影响油菜生长势甚至引起死苗。
1.3 黄曲条跳甲
黄曲条跳甲是为害油菜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其成虫和幼虫均可造成危害,在甘肃省1年发生2~3代,以成虫在油菜底部叶下、土块下和杂草丛中越冬。3月中下旬后,成虫上升至地面开始取食,将叶片啃食成小孔洞或缺刻,甚至仅剩叶脉,随着气温升高,其食量大增,危害性也越大;成虫善跳跃可飞翔,一天中以11:00—14:00活动最盛;成虫有趋光性,据此可诱杀成虫;成虫产卵期较长,世代重叠严重,一般卵散产于植株周围湿润的土隙中或细根上。幼虫孵化后,在3~5 cm深处的根部取食,幼虫蛀食菜根、剥食根皮、咬断须根,甚至引起植株枯死、诱发软腐病,幼苗受害常造成缺苗断垄;老熟幼虫在5 cm左右深处的土层内筑土室化蛹,蛹期15~25 d。
1.4 茎象甲
油菜茎象甲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油菜田土缝中越冬。第2年春季油莱抽薹期,雌成虫用口器在油菜茎上钻蛀一小孔,将卵产于其中;10 d左右卵孵化,初孵幼虫在茎内上下蛀食,受害茎肿大、扭曲,直至崩裂,遇风易倒折,严重影响受害株生长、分枝及结荚,提早黄枯,籽粒不能成熟或全株枯死;油菜收获前,幼虫从茎中钻出,落入土中,在深3~4 cm处筑土室化蛹;20 d左右,羽化为成虫,成虫受惊扰时落地假死;油菜收获后,成虫转移至其他植物(主要为十字花科植物)上取食和越夏,直至新播种油菜出苗后,再迁回油菜田危害,11月中下旬进入越冬。
1.5 蚜虫
为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等。常多种蚜虫混合发生,以成、若蚜群集在油菜的幼苗、嫩叶、嫩茎和近地面的叶片上吸食汁液。油菜蚜虫繁殖力极强,取食量大,导致叶片大量失水,营养不良,生长缓慢,叶面卷曲皱缩,叶色不均或发黄。油菜蚜虫还可以传播芫青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多种病毒病,加重对油菜的危害。
1.6 斑潜蝇
斑潜蝇是甘肃省油菜田普遍发生且呈逐年加重危害的食叶害虫,常见种类有美洲斑潜蝇、拉美斑潜蝇等,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严重。该虫在甘肃省油菜主产区的发生高峰期在4月中旬后,雌成虫刺伤叶表皮吸食汁液,并在伤口处产卵,雄成虫在雌成虫刺伤点吸食;幼虫孵化后潜入叶肉内取食,在叶表皮下形成弯弯曲曲的孔道,虫道终端明显变宽,虫道内留有明显虫粪。产卵点和蛀食虫道明显影响光合作用,影响油菜籽粒的产量和质量。 1.7 地下害虫
油菜田发生的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蛴螬和地老虎等,主要为害油菜根茎部,造成缺苗断垄。
1.8 白粉病
白粉病对油菜叶、茎、花器和种荚均可造成危害,被害部位产生近圆形放射状白色粉斑,病斑上生成白色粉状物,即白粉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轻者仅荚果稍微变形,重者叶片褪绿黄化早枯、种子瘦瘪。甘肃省冬油菜产区主要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来源,条件适宜时释放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导致油菜发病,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引起多次再侵染,致使病害流行。干旱年份或遇到時晴时雨、高温高湿交替气候,病害发生严重。
1.9 黑斑病
黑斑病是甘肃省油菜产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在油菜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对叶片、叶柄、花梗和果荚均可造成危害,其初侵染来源为带菌的油菜种子、上茬十字花科植物病残体和当年发病的十字花科植物(如萝卜、白菜等)。种子带菌可直接引起种子腐烂和死苗;上茬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病残体和当年十字花科植物病株上形成的分生孢子借助风力传播到秋播油菜田,致使秋苗发病,对油菜叶片造成一定危害。翌年春季特别是3—4月,病株上形成的分生孢子和外来分生孢子(存留于土壤等处的病残体上产生)形成大量再侵染,引起油菜叶片、叶柄、花梗和果荚受害。植株下部叶片受害最重,初生褐色圆形病斑,略具同心轮纹,四周具黄色晕圈,病斑常穿孔破裂,湿度大时病斑上着生黑色霉状物;叶柄、叶柄着生处、花梗和果荚上亦可形成类似病斑。发病严重时,叶片干枯、荚果发育不良、结实差、籽粒弱小,甚至植株死亡。
1.10 菌核病
菌核病是对甘肃省乃至全国油菜生产威胁最大的病虫害之一[4]。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和种子中越冬和越夏,翌年春季(3—5月)萌发释放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主要侵染衰老的叶片和花瓣,进而扩展到叶柄、茎杆和角果,病害亦可通过病、健组织接触实现再侵染。该病害以结实期的茎部受害最重。茎部染病后,初形成浅褐色水渍状病斑,继续发展成轮纹状的长条斑,边缘褐色,湿度大时病茎表面出现棉絮状白色菌丝,偶附着黑色菌核,内呈空腔状并填充很多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茎易折断;叶片染病,初呈不规则水浸状,后形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黄褐色,有时有明显轮纹,边缘暗青色,具浅黄色晕圈,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病斑易穿孔;花瓣染病,初呈水浸状,后渐变为苍白色,最后腐烂;角果染病,初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变灰白色,种子瘪瘦,无光泽。
2 关键防治技术
2.1 播期防控技术
2.1.1 合理轮作倒茬。选用玉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茬口种植油菜,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尽量安排当季油菜田,远离上茬油菜田块。
2.1.2 药剂拌种。用60%吡虫啉种衣剂10 mL直接拌种 300~500 g,或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5 mL直接拌种500~1 000 g,可有效防治蚜虫、跳甲等多种害虫,亦可兼治油菜病毒病;用种子重量0.2%~0.3%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种子质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种子质量0.3%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可对苗期病害有一定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2.1.3 药剂封杀。用辛硫磷或毒死蜱毒土(药剂∶细沙或细沙土=1∶60~100)600~750 kg/hm2,在播前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通过浅耕(耙)埋入土内,随后播种。该技术可有效杀灭土壤内越夏(冬)害虫(如黑缝叶甲卵、黄曲条跳甲各虫态、油菜蓝跳甲成虫等)和营地下生活的害虫(如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
2.1.4 物理封杀。在油菜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地区,宜大力推广全膜栽培方式,通过地膜层隔断寄居土壤的害虫向地上传播和地上害虫进入土壤越冬越夏的通道,从而切断其生活史,大幅度降低害虫(病原)基数,减轻危害损失。
2.2 秋苗期防控技术
秋苗期,黑缝叶甲、黄曲条跳甲、油菜蓝跳甲等优势害虫迁移入油菜田形成较大危害,可以选用50%辛硫磷乳油2 000~2 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800~1 000倍液叶面喷雾加以控制;亦可选用2.5%辛硫磷粉剂或2%巴丹粉剂田间喷粉(30 kg/hm2),防效优异。
2.3 花前防治技术
春苗期,黑缝叶甲、黄曲条跳甲、油菜蓝跳甲等优势害虫二次迁至地面蚕食叶片或啃食根茎,斑潜蝇蛀食叶面,抽薹期前茎象甲开始蛀入茎杆危害;黑斑病、病毒病等病害在一些田块形成危害。因此,可于早春叶面喷施50%辛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2.5%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或22%高氯·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防治。抽薹期前,结合防治茎象甲叶面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5]。
2.4 花后防治技术
花后重点防治蚜虫、斑潜蝇、白粉病、菌核病等病虫害。叶面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2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 500倍液,喷药次数视病虫害发生程度确定[6]。
3 参考文献
[1] 陈其鲜,崔小茹.甘肃油菜“一菜多用”技术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4):67-68.
[2] 曹艳.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J].江西农业,2018(6):34.
[3] 杨清坡,刘万才,黄冲.近10年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J].植物保护,2018,44(3):24-30.
[4] 刘刚.近年对油菜生产威胁最大的病虫害是菌核病和蚜虫[J].农药市场信息,2018(16):12.
[5] 张全秀.门源县小油菜病虫害防治措施[J].青海农技推广,2018(4):15.
[6] 王明文,彭昌家,罗东洋,等.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6):106-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190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