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生态视角解读《在路上》中萨尔的精神之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意新 修晶
摘要: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以其“疯狂”主题而著称,其代表作《在路上》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深陷精神危机的“疯狂的”美国社会。从精神生态视角剖析主人公萨尔所面临的精神生态的失衡困境,及其最终如何实现精神生态回归,有助于揭示当时美国社会所面临的精神生态危机,激发现代人们对走出精神生态困境的探索,唤醒人们重塑精神生态平衡的意识,最终实现人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真正和谐。
关键词:精神生态;精神困境;失衡;回归
一、引言
杰克·凯鲁亚克被誉为“垮掉的一代之王”,而其代表作《在路上》亦被奉为“垮掉的一代”的信仰聲明。书中所记录的萨尔的思维、态度和行为方式不仅是作者本身的镜像,甚至可以说是当时整个美国社会的年轻人的写照。萨尔的公路之旅更是被大众视为精神上的探索,而非生活的放恣。但是从精神生态的角度来看,以萨尔为代表的“垮掉派”不仅漠视传统社会的秩序,还否定自我存在的价值。他们表现出的放荡不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实则是其陷入精神危机不知所措的表现。迄今为止,鲜有学者关注该作品所反映出的美国社会的精神生态问题。本文结合鲁枢元的精神生态理论,以精神生态为研究视角,对《在路上》这一作品的主人公萨尔进行解读和阐述。小说中存在着多种精神生态失衡现象,主要体现为人与社会之间的不和谐以及人们内心世界的失衡。剖析这些精神生态失衡现象,对于理解和深入探索小说的内涵颇有益处。
二、精神生态的内涵
近年来,地球的自然生态已经呈现出重重危机,但人对自然的破坏只是生态危机的表面现象,隐藏其后的则是人类精神生态的失衡。这一观点引发了学术界的讨论和深思。著名学者鲁枢元提出生态平衡需要从自然领域、社会领域逐步深入到精神领域。“精神生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关涉到精神主体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关涉到一个生态系统在精神变量协调下的平衡、稳定和演进。即内在关系如人的内在精神生活的平衡和稳定,外在关系如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事实上,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在物质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与之相伴而来的一系列副作用却被人们所忽视,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被其拜物观所蒙蔽,无法实现其自身价值的认同以及在社会中的定位。在当代社会中,大多数人已经陷入精神危机,具体表现为精神“真空化”、心灵“拜物化”、行为“无能化”、存在“疏离化”以及生活方式“齐一化”等,这在小说《在路上》的主人公萨尔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萨尔精神生态的失衡
就故事情节而言,《在路上》讲述的是萨尔等人物放荡不羁的公路之旅,而实际上则揭露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美国社会中,大多数人的精神世界已经陷入了精神生态失衡的困境而无所适从的真相。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萨尔陷入精神失衡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精神的真空化和行为的无能化。
(一)萨尔精神的真空化
鲁枢元提出:“精神的真空化是指现代人既失去了动物的自信的本能,又失去了文化上的传统价值尺度,生活失去了意义,生活普遍感到无聊和绝望”。萨尔的精神真空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否定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漠视传统社会的秩序。一方面,萨尔失去了自信的本能,只能跟随和依靠他人而活,以公路之旅填补自己的精神空白。“我们兴高采烈,知道我们已经把迷茫和无聊抛到了身后,正在实现我们唯一的崇高职能,动起来。”萨尔从主观上忽视现实生活所带来的烦恼,拒绝接受对自我的认知和定位,以此来掩饰他内心的迷茫与不安。他一路上放荡不羁的行为方式其实是麻痹自我、迷失自我、否定自我的表现。另一方面,他无视传统秩序,酗酒、滥交、吸毒、盗窃,他以这些突破道德底线、无视法律秩序的行为方式帮助自己暂时逃离现实生活的压抑。但是,探究其疯狂行为的背后,会发现其信仰的缺失和精神极度空虚的本质。当他从昏暗的小旅馆醒来时,竟然不知道自己是谁,然而他却并不因此而感到惊恐。此时,生活于萨尔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他满足于自己“幽灵般”的生活,而这些正是其陷入精神真空化的体现。
(二)萨尔行为的无能化
萨尔陷入精神困境的另一表现是行为的无能化。鲁枢元在《生态文艺学》中提到,“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行为的无能化是在描述现代人失去勇气、一味被动依赖时使用的一个用语”。首先,依赖是萨尔行为无能化的一个具体表现。“促使迪安到来的是一系列毫无意义的情况,我随他出行也根本是毫无意义的。”可以看出,萨尔失去自己选择生活的勇气而依附于迪安的行为方式初步体现了其行为的无能化。其次,逃避是萨尔行为无能化的另一外在表现。在第一次旅途中,他和墨西哥姑娘特雷度过了一段美丽的时光。萨尔虽然爱特雷,但是当他得知特雷的丈夫即将回归时,他害怕承担责任,进而选择了逃避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他放弃了和特雷的感情,继续上路。由此萨尔的精神生态进一步遭到破坏,行为上的无能化也日益凸显。另外,萨尔行为的无能化还体现在否定自我的努力能解决问题。当萨尔独自一人在丹佛做零工之时,辛苦的工作令他难以忍受。“以上帝的名义,有星辰作证,我这是何苦来呢?”他认为生活的混乱不是靠一己之力便能解决的,自己的行为对生活没有任何影响和改变。所以,他选择接受一个有钱女人的帮助来凑够旅费。
四、萨尔精神生态的回归
萨尔精神生态的平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人与自我的平衡和人与社会的和谐。
(一)萨尔与自我的平衡
鲁枢元认为,精神主体的健康成长即人内在精神生活的平衡和稳定至关重要。萨尔的精神生态最终得以平衡源于他思想的逐渐成熟。而随着他的思想趋向成熟,他和迪安的想法也日渐发生分歧。当迪安以每小时超过一百英里的车速前行时,萨尔多次警告他要注意安全。当探讨婚恋观时,两人的思想亦相差甚远。这些事情带给了萨尔心灵上强烈的震撼。而后,他开始意识到,肆意妄为、麻木不仁的对待生活并不是他上路的初衷。当他看到迪安拿出来卡米尔抱着新生孩子的照片时,他甚至想到“自己的子女会不会想到他们目前过的这种混乱胡闹的生活。”此时,“新生的希望”引发了萨尔强烈的精神共鸣,萨尔精神的真空化也逐渐减弱。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无法真正融入这条迪安式的探索之路。所以,他不再追逐迪安,选择回归正常的生活,回归平衡的精神生态世界。
当迪安最后一次来看望萨尔时,萨尔不再因为迪安的到来而动摇。在迪安与音乐会之间,萨尔放弃了迪安而选择了音乐会。这一选择表明萨尔选择了自己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将不再以迪安为引导,甚至不再有迪安的参与。迪安走后,萨尔陷入沉思。“那条没完没了的路,一切怀有梦想的人们。”从中可以看出,萨尔的精神生态开始走向平衡,他意识到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不尽相同,因此生活轨迹也大相径庭。所以,他尊重迪安的选择,也明确了自己要走的路。自此,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属,选择从放浪形骸的公路之旅回归到平凡普通的社会生活。此时,萨尔失衡的精神世界得以重建,漫无目标的精神探索也得以获得栖息,这也是萨尔积极面对自我内心世界、合理实现自我定位、实现自我和谐的结果。
(二)萨尔与社会的和谐
鲁枢元认为,一个生态系统在精神变量协调下的平衡、稳定和演进即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极其重要。萨尔精神生态获得的平衡还体现在他与社会之间达成的和谐。萨尔回归之前对纽约是这样定义的,“以我闯荡江湖却又不谙世故的眼睛看着纽约的绝对疯狂和荒诞的浮躁……”那时,他是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待工业社会的。然而,重建精神生态后的他选择了回归原有的生活,这也标志着他放弃了此前对社会的偏见,选择接纳和融入社会。因为萨尔已经意识到,工业文明向前发展是势不可挡的,任何人都无法回避和逃离。所以,他不再抵触所处的生活环境,反而选择了一种更加乐观的态度拥抱生活。“我心里琢磨那片一直绵延到西海岸的广袤的原始土地……”萨尔开始思考完成自我的合理定位、构建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以及找寻生活的真正意义的重要性。萨尔走出了精神困境,实现了精神的胜利。
五、结语
《在路上》这部小说以萨尔的公路之旅为脉络,展现了萨尔陷入精神生态危机和重建平衡的精神家园的过程。精神生态主义既强调个人精神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又关注个人在整个社会中和谐存在的意义。因此,建设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态系统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对《在路上》进行精神生态解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实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努力地构建平衡的精神世界,努力实现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以及与自然的逐次逐级的和谐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9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