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家兴

  摘   要:绩效考核对我国的科研机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组织科研团队,明确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内容,从而更好的配置各种科技资源,而评价指标体系就是评判科研工作的绩效的主要参考。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才可以更好的体现科研的本质规律,还可以充分的反应上级管理部门的直接需求。所以,就有必要研究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采取数据以及分析措施。本文首先将概述建立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作用,探讨建立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详细阐述如何构建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的注意事项,希望可以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  评价指标体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5(a)-0253-03
  在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就要注重所制定的评价指标,可以有效的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创新潜力,从而更好的建立创新科技的氛围,同时还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日常管理,更好的配置各种物质资源,这样就可以保证科研活动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相匹配,保证科研结果能够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  建立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更好的引导实验室的未来研究方向,有效的确定重点研究内容,从而可以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同时,还可以为管理实验室、制定实验室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更好的促使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和建立。
  1.1 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实验室自身发展的重要根据
  想要保证实验室的研究水平和研究的内容可以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就需要依靠有意识的自主检查,有效的发现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调整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好地找到研究的重点部分。通过制定可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能够更好的发现实验室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和缺陷,及时纠正主要措施和基础。并且,根据对实验室各种评价指标的实际表现的分析结果,结合目前世界上的最新发展趋势,就可以更好的确定实验室各种研究工作在国际同行之中的地位,从而有效的发现实验室管理策略中的种种漏洞,并更好地进行调整。同时,对实验室研究人员的业绩考核也需要以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主要的依据,才能够更精确的判断研究人员的工作质量。
  1.2 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根据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目标就是竞争前高技术以及进行基础性的研究,而研究的主要任务则是走在学科发展的前列,在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以及国民经济等各个领域进行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更好的促进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实验室的主要研究任务就可以分成两个,第一个就是国家需求导向性研究,第二个则是科学前沿性研究。这两个研究任务则有着各不相同的科学产物,国家需求导向性研究更加重视研究结果对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以及国家经济的作用,研究的结果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发展的经济与科技战略发展布局,特别是要与国家的关键工程项目形成合力,与下游技术还有着十分紧密的衔接。而科学前沿性研究则有着更强的前瞻性、基础性以及理论性,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无法更快的得出科学产出[1]。由于其作用的不同,就需要采用合理的评价体系,为其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对不同的实验室采用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的评价,其评价结果也会更加准确。
  1.3 评价指标体系是重点实验室确定支持重点和规划布局的重要根据
  在开展实验室布局的过程中,首先就要确定在哪些领域布局,在这些领域布局的道理又是什么。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研究分析各种科学领域中实验室的科技产出与贡献率、综合水平以及国际同类实验室的情况,从而根据目前全球相关学科的发展方向,做出精确的判断,从而提前进行有效的布局。而想要进行有效的布局,就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保证实验室布局的准确性与合理性。而且,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是保证实验室群体优势的基础,通过评价指标就可以对各级实验室进行“优胜劣汰”[2]。
  2  建立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由于实验室有着不同类别,那么其研究内容以及目标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针对不同類别的实验室,就不可以采用一种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而是要制定有针对的评价指标体系,才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
  想要构建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就需要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完美的融合到一起,根据实验室的研究的内容和目标进行分类并评价,这也是现如今国内外采用的一种主要的评价方式[3]。
  实验室的科技产出的质量的提升,需要有效的设置研究人员的构成、合理的分配资源以及激发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而且,由于研究人员的目的性以及主动性会受到实验室研究方向的影响,而各种研究资源的配置和研究方向的制定则主要依赖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还与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有关。那么充分结合上述内容,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融合之后所制定的定量指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实验室的社会地位,也就是评价实验室的成果在国内外所造成的影响,是否受到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认可;第二,实验室的科技竞争能力的强弱;第三,实验室在培养和建设人才队伍的质量;第四,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与所造成的影响,研究成果能否有效的转化。   3   构建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因素
  3.1 应用与基础的结合度
  实验室其影响力表现在是否可以很好的将研究的理论结合至实际的应用之中,并且通过研究相关的理论,可以对实际应用进行有效的引导。其主要的指标就是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以及研究成果的产出数量,包含着授权发明专利、新药等级、独创的科学研究方法、开发的技术和工具、软件著作登记权以及研制开发的专用仪器设备等十分广泛的范围,具体则是研究分析实验室所发明的技术在相关领域使用的效果和程度,在其相关领域所占据的比例[4]。
  建立在企业之上的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对下游用户的支持就是体现其影响力的主要措施,但是下游用户的科技产出往往会吸取许多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这就很难确定单一研究成果的影响。那么在对其进行评价时,就可以要求同行业的专家,尤其是可以邀请下游用户的专家对相关技术进行定性评价,而实验室则可以提供各种有效的佐证材料,从而可以提升评价的准确性[5]。
  3.2 论文质量
  该类型的实验室主要的研究目标和工作任务就要进行基础性研究工作以及各种理论的基础研究,在制定其评价指标时,首要的参考指标就是实验室的论文质量。这是因为会直接影响到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实验室的研究水平、先进性以及前瞻性。并且,基础研究室主要体现研究人员工作能力、科研质量以及研究技术等能力质量的就是论文质量[6]。
  评判论文质量的标准就是论文的生命周期、影响因子以及引用率。越是权威的学术杂志其影响因子就会越大,然而其所接受的论文质量要求也就越高。特别是在权威的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引用率、提出的理论和学说被引用的频率、基本科学数据的质量、学术专著与译著的数量以及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等指标也就会越高[7]。一篇论文的生命周期可以清晰的展现出这篇论文的延续性,一篇论文的生命周期越长,那么其创新性也就越强,其影响的时间和范围也就越广[8]。
  3.3 研究成果转化情况
  在构建基础性工作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是考虑论文引用率相似的评价指标,还要分析研究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是否被积极的转化和使用。比如,所研究的方法、发明专利以及实验器材等各种研究成果是否被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基础性工作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在高科技技术集成理论研究等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表现,在评价这种类型的实验室时,就要充分的考虑其研究成果的转化效率以及所造成的实际影响。同时,实验室也可以通过总结技术方法和挖掘数据信息的方式,发表相关的论文或者提升论文的质量。所以,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也可以将论文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9]。在设计三级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时,有部分指标可以根据相关专家的意见,对其进行定性判断,还有的部分指标可以根据定量数据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在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定位与研究水平、开放交流、平台建设与运行能力以及运行管理等五项以及评价标准中,各种类型实验室的出现差异的部分主要是就体现在“定位与研究水平”之中,具体的说就是在“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以及“研究成果的产出数量”这两个二级指标中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而其余的指标中则没有过大的差异[10]。
  4  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的注意事项
  4.1 在评价过程中要分清主次
  为了有效的避免在评价的过程中出现过分重视数量的问题,就要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这样才能够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进行正确的评价。由于我国的重点实验室主要是趋向于应用基础的研究,那么就可以将JCR一区期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作为评价的基础指标,还要结合实验室研究项目的类型,通过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这样就可以合理的控制各项指标的可靠性。
  4.2 合理引入国际评价以及合理公开
  如果将JCR一区期刊论文用于评价的基本指标,还可以将国际评价融入其中。这是因为JCR一区期刊属于英文刊物,所以实验室就可以将自己所发表的各种文章编制整理,将其发送给世界上的著名国际专家,让这些专家们协助进行评价[11]。而且,在定性评价方面,国内的评价组也可以积极的吸收国际评价结果,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价,这样主管部门就可以将两者的评价相融合,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评价结果。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将评价的结果向社会公开,积极主动的接受社会监督,保证评价的公正、公平,从而使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被合理的使用[12]。
  参考文献
  [1] 程呈,高敏,程旭德,等.基于组合赋权的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8,38(1):241-251.
  [2] 张俊峰,何茂刚.工程硕士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和指标的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6,19(3):233-237.
  [3] 王婉娟,危怀安.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16,34(3):471-480.
  [4] 赵福全,刘宗巍,郝瀚,等.汽车强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汽车工程学报,2016,6(2):79-86.
  [5] 王国彪,宋建丽.机械工程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回顾与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16,27(24):3338-3345.
  [6] 傅伯杰,于丹丹,呂楠.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指标体系[J].生态学报,2017,37(2):341-348.
  [7] 翁静波.浅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J].大东方,2016(5):31.
  [8] 仇培涛,张连英.浅谈关于深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时代教育,2016(21):55-56.
  [9] 王婉娟,危怀安.内部创新网络对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基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8,39(1):143-152.
  [10]孙林兵,刘晓勤,陈日志,等.面向“卓越计划”的化学工艺学教学思考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6,33(3):24-26.
  [11]湛忠宇,陈星,田传冲.临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实践与思考[J].水资源保护,2016,32(2):5-8.
  [12]陈雯莉,胡胜,聂海玲.“微生物学”课程作业设计及评价体系的改革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8,45(3):473-479.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20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