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性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及评价机制,对此,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有助于实现自主学习,也正符合新课改要求。文章基于高中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反思性能力;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8-0134-01
  反思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能力。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对其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学会如何有效地学习,提高其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积极意义。
  一、开展趣味性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历史学习的困难往往在于其需要记忆大量的时间、人物和事件,虽然学生在努力地反复记忆,但周而复始地死记硬背无疑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尝试开发趣味性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延长知识在学生脑中的停留时间。例如,引导学生记忆近代史(1840—1919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利用“五四三二一”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如五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次革命的高潮: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两个阶级: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一次变法:戊戌变法。
  二、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反思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问题将学生带入思考与反思的思维活动中。例如,利用比较设问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同一性质的历史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确两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还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如在复习“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改革,并设置问题:同样都是政府领导,为什么却说日本的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而戊戌变法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改革的领导阶级是否能够作为判断改革性质的根据?经过对问题的逐一剖析,完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通过问题,使得不同知识的特殊性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更加牢固。
  三、引导学生掌握具体反思方法
  1.概念图
  概念图是一种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其以图解的形式将主题概念与其分支概念之间的关系特征清晰地呈现出来。通过概念图,学生能够对知识的本质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反思,厘清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逐步从多角度和方向形成知识结构,使学生在解题和应用知识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制作概念图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有:①确定主题,提出与主题相关的概念;②选择图式结构,如层级式、环形、顺序型等;③选择合适的连接词,使概念与概念之间构成一个整体。
  2.习题
  习题是检验知识掌握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习题既要帮助教师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又要帮助学生反思学习中的漏洞,从而实现知识传递的有效性。教师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就需要借助习题来帮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在讲解习题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多通过自我提問来加固对知识的掌握,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反思意识与能力。
  3.建立合作小组
  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会受到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以及意识主观性的限制,导致出现盲点和错误,而小组学习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还能够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质疑,发现对方思维上的漏洞,从多角度加深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提高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教师先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反思积极性,通过概念图、习题教学、组织合作教学等方式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将反思学习与历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黄毅.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252-253.
  [2]罗玲.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初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覃泰平(1978—),男,壮族,广西象州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历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3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