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入经典诵读的相关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语言的灵活运用,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具体要求,因此,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经典诵读,促进小学语文教育进一步发展。文章分析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经典诵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促进经典诵读在语文教育中更好地运用的方法,以最大限度發挥经典诵读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经典诵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8-0033-01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入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经典诵读不够重视
  现阶段一些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教学观念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变,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对经典诵读缺乏重视。在教学时,这部分教师只是对经典诗词的内容机械地逐字逐句地翻译,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没有对诗词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使学生对诗词的了解流于表面,诵读时间过少,不易形成情感共鸣,这对语文教学不利。
  2.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
  教师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缺乏平等的对话机会,使学生对经典诵读的积极性较低,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好奇心强,枯燥的讲课方式不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入经典诵读的策略
  1.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要使经典诵读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教师就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有利于开展经典诵读的班级环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诗词的内涵,并对诗词中的情感进行具体的把握。
  例如,在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对家乡进行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理解,讲解家乡的地理风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思乡之情。这样不仅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善了师生关系,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对作者具体生活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内涵,让学生在经典诗词中获取有用的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1]。
  2.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教师,教师需要丰富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贺知章的《咏柳》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春游,通过活动进行诵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可以把经典诗词和音乐结合起来。教师要选择合适的音乐融入诗文诵读中,根据诗词的情感表达对音乐类型进行选择,帮助学生对经典诗词进行理解。
  3.创立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经典诵读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增强诵读课堂上的灵活性,创立情境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进行经典诵读。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空间,进行探索式的学习[2]。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李白和孟浩然两个角色,对送别场景展开联想,在扮演中充分感受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和孟浩然之间的深厚友情。
  诵读经典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体悟诗词中的情感内涵,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发地进行诵读学习。教师要对经典诵读进行重视,丰富语文教学方法,让经典诵读更好地融入教学中来,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完成文学积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思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
  [2]王添.小学语文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和改进策略[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李丽飞(1974—),女,浙江乐清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3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