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选型以及安装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方便了人們出行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近年来,中国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民的关注。为了实现对环境的保护,新能源汽车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新能源汽车使用中遇到的一个难题和挑战就是充电桩的设置,下面就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选型以及安装进行分析,希望对充电桩的设置产生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选型;充电桩安装
新能源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随着国民节能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受到了国民的广泛关注。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具有诸多特点,而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充电桩的设置和建设是其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做好对充电桩的选型以及安装,同时这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选型
(一)充电桩概述
国标的充电桩主要包括交流桩与直流桩等两种类型,交流的充电桩为具有车载充电机的汽车提供电源,不对输出进行调节,因为电动汽车车载的充电机功率往往都是比较小的,因此交流的充电桩不能实现快速的充电;直流的充电桩能直接对电动汽车的电池进行充电,借助BMS来对输出电压与电流进行调节,其功能和交流桩相比更加复杂。因为直流的充电桩能直接对电池充电,往往通过三相四线制或者三相三线制进行供电,其输出电压与电流具有大范围的可调性,能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因此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二)充电桩选型
直流的充电桩型式主要有单枪式、双枪的轮充和同充以及一拖四的普通群充等类型。单枪式充电的结构与操作都是比较简单的,且成本也比较低,但只能根据最大的供电功率进行配置,由于受到车辆数量的限制,在夜晚充电中是需要借助人工方式对车辆充电进行调度的,对功率比较小的汽车进行充电,会导致剩余功率的浪费,且利用率也比较低。双枪的轮充能利用夜晚时电价的谷值,也不需要人工进行调度,其结构与单枪一样,具有很高的利用率,但其不能同时充电,若处在大电流的充电状态中,是不能同时对小电流实施充电的,对电池的寿命也有很大影响,其本质仍然是单充性,且设备的投资比较大,利用率也稍低。双枪的同充比轮充的利用率更高,但功率是固定的,投资也比较高,车辆比较多时仍然要通过人工方式进行调度。一拖四的群充是于固定的模块中加上动态的充电模块,其投资比较小,且一次能充多辆汽车,但其不能对功率进行全面分配。在进行充电桩的选择时,根据实际情况,要选择兼容性高、扩展性好以及适用的车型多的充电桩类型,避免出现因充电桩对发展的不适应而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的现象。
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
(一)安装流程
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安装中,需要按照相应的安装流程,保证其安装的科学合理性。首先,需要对安装条件进行勘察,掌握好充电桩与充电车位以及国家电网线路之间的关系,保证充电桩的位置设置具有良好的合理性。然后,就需要申请勘测和对充电桩类型进行选择,所申请审查的人员需要对预安装的位置实施全面的勘察,了解情况后还要对实地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协商充电桩安装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对地区范围内供电的类型进行了解,一般生活中常见充电桩采用的是居民用电方式,是要在国家电网进行电箱走线的申供,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也需要进行用电走线的申供才能安装。最后,进行充电桩的安装方案确定以及安装开展,对安装方案中的明细和施工的效果图等都需要进行审核和确认,保证其安装的质量。
(二)安装注意事项
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安装中,一定要重视安装过程,保证安装的质量。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间要具有良好的安全距离,保证充电桩在车侧进行安装,不能妨碍车门的开启,且充电桩的外廓距离汽车的净距要超过0.4m,若充电的设备在车尾安装,其充电设备的外廓距离电动汽车要超过0.5m。在充电桩的安装中,要进行检修与操作空间的预留,保证检修的操作面和建筑物间的距离超过0.8m。在充电桩通过落地式进行安装时,要将充电桩的基础抬高,并保证在室内要超过0.1m,在室外要超过0.25m,另外还要保证底座的基础要超过充电桩的长宽外廓高度,且尺寸不能小于0.05m。在充电桩通过壁挂式进行安装时,要竖直安装在和地平面具有垂直性的墙体中,其墙面还要符合承重的要求,且充电桩要固定,对设备的安装高度要便于操作,其设备界面操作的位置要距地面1.5m。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已经受到了国民的普遍关注,充电桩作为其发展的关键部分,一定要做好选型和安装工作,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孙俊.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选型与安装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24):61-62.
[2]向柔情,王照照,李怡芳.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的环境分析与发展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7(34):54-55.
[作者单位]
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编辑:李艳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3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