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姚春晓 杨卓
湘西苗族民歌是苗族先民们在长期劳作、与天地苦斗以及生活闲暇间创作而成。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变化多端,极富民族特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苗族民歌按曲调可分为古歌、情歌、飞歌(大歌)、丧歌、祭祀歌等。按腔调归纳,可分为“韶唔”(即高腔)和“韶萨”(即平腔)两种。高腔(韶唔)演唱高亢激昂,优美动听;平腔(韶萨)演唱悠扬悦耳,婉转流畅。
作为苗歌传承人,翠翠的唱腔高亢甜美,为提高自己的歌技,丰富自己的苗歌腔调,四处拜师,殷勤学艺。同时不满足于自己的声音现状,借助科学的发声方法,为自己的苗歌演唱更添色彩。与其他苗族歌手相比较,翠翠演唱的湘西苗歌独具特色,自成一格。
一、音乐审美
翠翠性格爽朗,热情大方,说话时常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声音位置挂高,充分运用头腔共鸣。天生高位置的头声共鸣使得她特别适合擅唱韶唔(高腔),她演唱的高腔起音(起腔)声音清脆悠长,亮丽高远,送腔(由强渐弱)与接腔(由弱渐强)及绞腔(结尾)衬词都唱得清丽婉转,强弱分明,收放自如。她演唱的韶萨(平腔)中的“趴咕”腔更是声音高低错落有致,既有深沉粗狂之意,又有柔和婉转之音。
(一)声腔美:
翠翠演唱的苗歌声腔甜美。她演唱的韶唔高腔,总是喜欢用极高亢的起音(起腔),所有的音几乎全都在小字组a音上下(其他原生态苗歌手起腔一般会定在小字组 至 之间),且会在此音上停留数分钟,气息绵长,声音华丽清亮,通透结实,不抖不滑,令听者瞠目结舌,暗生敬佩。这首先得归功于她的天生嗓音条件好,其次得益于她的声乐指导老师,让她在演唱高音时更多使用头腔共鸣,整个腔体充分打开,包括内口腔及鼻咽腔,同时下腹扩张用力,加强气息支撑。正是由于下方有了这强有力的气息支持,加上头部各腔体共鸣器官——咽腔、鼻咽腔、鼻腔、口腔等都处于一种自然扩张状态,才使得有着强有力气息支撑的声音振动声带后能顺利经过喉腔、咽腔、鼻腔后直接通达头腔,在口腔及头腔部位发出很好的上方部位头声区共鸣,加上胸腔因气息饱满而相应有一定程度扩张产生共鸣,令假声不虚不飘,音色优美饱满,丰润华丽,稳定坚实。既不失原生态唱法的野性豪放,又糅合了民族美声唱法的甜美圆柔。
翠翠演唱苗歌中的韶萨平腔,基本遵循运用真声,发音位置比较靠前,口鼻腔体共鸣及胸腔共鸣较多,咬字较重但清晰明了。比起一般民间苗族歌手,她一般会略微高出几个调,因而发出的声音结实而清脆,圆润而不僵直涩干,音色始终保持着一种水洗般脆生生滋润润的醇美甘甜,这也是她与其他苗族歌手不同之处。一般原生态苗族歌手演唱平腔时,基本上完全依靠使用真声,发音吐字都比较靠前,咬字较重,一般会更多使用中部声区如口腔内的喉部、咽部共鸣,导致声音较浑浊低沉。而翠翠即使完全运用真声,声音也很干净清脆,爽朗开阔,这和她天生嗓音调门高,平时发声习惯用高位置挂靠头腔共鸣有一定关系。
(二)歌调美:
湘西苗族民歌歌调比较特别,属于民族四声调式范畴,也有说成四音列调式结构,常见的大致可分为三种:a.宫商角徵, b. 羽宫商角, c.宫商徵羽。而演唱中重点突出曲调中的主干音和色彩音是常见的苗歌曲调特点,将主音放在次要位置,将次音放在主要位置又是苗歌的一大特色。[1]苗歌节奏及其自由,句与句之间多有停顿,有时是为了换气而停,但更多的是为了构想下一句歌词而稍作停顿,因而苗歌的节奏就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无法严格依照西洋记谱法规划上小节线来记谱。当然,它其实有规律可循的,像一些常见的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八六拍都存在于苗歌当中,只是有时由于歌手正绞尽脑汁去思索歌词,便特意用一些衬词或拖腔巧妙地将节奏打乱或延长,便造成苗歌节奏复杂多变,自由散漫的感觉。而苗歌歌词更是极其讲究,48个声母,有6个独特声调构成,其苗语韵律规定要押韵,35个韵母一定要记熟于心,方能运用自如。而塞音、边音、喉塞音、塞擦音等又形成了浓郁的苗歌语言特点,如若不懂苗语者,很难模仿和学习。
翠翠演唱的苗族歌曲大致属于吉首地区苗歌腔调,虽然种类繁多,但大多都有着优美动人的旋律,且基本属于商角徵羽四声调式,这是她与其他苗族歌手有所不同的地方,她所唱的歌曲中,宫音极少出现,即便出现也只是偶尔作为滑音或倚音,匆匆一闪便稍纵即逝,从未做过长音保留。她在演唱高腔时常在徵、羽音上缓缓起音,然后在羽音上做长时间徘徊停留,运用自身良好的共鸣腔体与气息支撑,常能获得悠长清亮的高音保持,获得观众阵阵掌声。翠翠演唱苗歌时声音甜美,感情炽烈,她的声音里似乎干净透明得有如天籁,那种纯净近乎天然的感染力、那巨大的磁性和魔力深深吸引着聆听者,令人半天挪不动脚、迈不开步,只想守在她身边静静听完,再细细品味。而她往往也会在最后尽兴时亮出一个精妙绝伦、华丽精彩的最高音:high f3,令众人听得目瞪口呆,尔后又觉得心旷神怡,并不得不佩服上天赐给这美丽的苗家姑娘如此美妙的歌喉嗓音。
(三)创新美:
翠翠在学习传唱苗歌过程中,不断思考该如何将湘西苗歌合理发展和适当创新。她在苗寨乡村向其他歌师學习一首歌腔后,感觉过于平实,就自己动脑筋,把歌曲节奏拉开或紧缩,再将曲调略作调整修改,有时只是略改几个音,便使得曲调更婉转悠扬,流畅自然,朗朗上口,适合自己的演唱风格和审美习惯,然后再拔高几个调去演唱,竟然使歌曲全然改头换面,变得及其优美生动起来。既与原歌腔保持同腔同源,又比原唱更婉转优美,耐人寻味。
二、文化审美
音乐是劳动的产物,音乐同时也是文化的产物。音乐与文化形成两大态势,互相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几乎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人类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苗族经历了太多的迁徙和苦难,这些难忘的经历都被苗族人民编成歌曲,唱进《苗族古歌》里。
(一)音乐中的文化表述与象征
苗歌种类之繁多、表现手法之繁复、各种腔调之迷人,实在乏善可陈。苗歌中的赋比兴手法比比皆是,反复、象征、对比、夸张、比喻、拟人、通感、移情样样不缺。[2]翠翠随意演唱的这首苗歌就充分体现了苗歌中所深藏的文化底蕴:“妹坐火塘边边绣红妆,那只是为着等情郎。蝴蝶笑妹羞红桃花脸,只好抬头把窗户望。” 这首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初尝恋爱滋味的苗家姑娘盼望情郎快些到来却又满心含羞,只能借绣花来掩饰自己激动的心情并顾左右而言他的场景。好似一幅白描图画一样,把含情带羞的苗家姑娘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苗族文化中,蝴蝶是一种美好的图腾,在远古时代,苗族先民们甚至深深崇拜着“蝴蝶妈妈”,认为人类起源与这飞舞神秘、美丽善良的蝴蝶不无干系。因而,在苗族服饰、苗族银饰、苗族器皿甚至建筑中,都有大量蝴蝶的存在。蝴蝶,象征着美好、祥和以及女性的博爱和柔美。
(二)音乐中的苗族文化
苗族因其特殊的历史,有着过于频繁的迁徙,先民们遗憾没能将语言转换成文字,便转而将所有能表达出来的民族情感全部隐藏在音乐、舞蹈、及服饰当中。人们很难想象,从苗族古歌、苗族服饰、器物家什甚至苗族建筑里,只要能掌握特殊的密码,便可解读出整部苗族發展史。特别是苗族服饰,那些绣在衣袖裤脚上的每一个花边图案,都暗藏着一个个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或是精妙的古风遗训。[3]
翠翠除了传承苗歌文化,更担当着苗族服饰文化使者。每次演出都身着苗族盛装,平时出行,她也穿着简单的苗族服饰。而这些图案都是苗族先民所极其崇拜的民族图腾,它象征着民族的原始起源以及遥远的希冀。这样曼妙动人的苗家姑娘,将苗家习俗打着苗语用美妙的歌声传递给众人,听着甜美的苗族歌曲,看着绝美的苗家服饰,想着充满山野情趣的苗家风情,又怎能不令人陶醉,怎能不对神秘的苗家更心驰神往呢!
(三)音乐中的女性主义色彩
作为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翠翠,她的命运与父辈们相比,不知要幸福多少倍。与旧时代那些苗歌手不同,翠翠所唱苗歌中极少有“苦歌”(暨专门抒发心中苦闷和生活烦恼的歌曲)出现。她的性格总带给人一种开朗活泼、积极向上、乐观大方的感觉。而这种热情泼辣、乐观大方、爱憎分明的性格正是苗族姑娘所特有的性格,千百年不变。这样无拘无束的生活无疑使苗族女性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宽松和满足,也促使她们很自然地在歌声中表现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民族自信和民族优越感,在不知不觉中为苗族民歌抹上了一层神秘的女性主义色彩面纱。
三、社会审美
(一)民族的纽带
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主要聚居着土家族、苗族和汉族等近三十个民族。湘西少数民族的节日丰富繁多,到了土家及苗族的盛大节日,大家都自发地组织民间庆祝活动,借着节庆之时以歌会友,走亲访朋,此时苗歌就成了最好的媒介。
(二)娱乐的功效
更多的时候,苗家人唱歌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生活的助兴,恰如东北人“侃大山”一样好玩。只不过,他们是用苗歌声声来代替语言阵阵。就好似有些爱饶舌的人爱“闹嗑”,他们更爱苗族歌曲。每到赶集或重大节日活动之时,他们都会自发地聚集在平坝、河滩,一起用苗歌对话,把彼此的恩怨、埋汰、思念、打趣等纷纭复杂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悠长的苗歌声中,让人们在听闻苗歌后哄堂大笑之余,享尽苗歌的无穷魅力。
(三)学习的范式
高校声乐教学中引入翠翠的苗歌艺术进行赏析与学习,让学生在了解其他民族声乐的同时也了解家乡地方特色少数民族歌曲,特别是对于苗族原生态民歌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 华乐出版社编辑部.
[2]《苗族文化论丛》 伍新福主编 湖南大学出版社.
[3]《苗族东部方言情歌选》 龙生庭 编译 云南民族出版社.
[4]《边城文集》龙杰著 青海人民出版社.
[5]《东部民间文学作品选》 苗青 主编 贵州民族出版社.
[6]《湘西民族风情》 湖南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编印 岳麓书社.
[7]《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 洛秦 著 罗艺峰 导读 上海书画出版社.
[8]《浅谈湘西原生态苗歌艺术特点》 袁玉娥 《大众文艺》.
[9]《湘西苗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特色》 唐芳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第二性》I 、II 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著 陶铁柱译 中国书籍出版社.
[11]《湘西苗歌研究》 花老虎 《音乐研究》1994 第一期.
[12]《湘西苗族民歌声乐美学特征》 欧阳英姿 《音乐创作》2014年第九期.
注释:
[1] 欧阳英姿著《湘西苗族民歌声乐美学特征》2014年第九期《音乐创作》P153-154页
[2] 龙杰著《边城文集》中《湘西苗族情歌赋比兴初探》青海人民出版社 P143-144页
[3]龙杰著《边城文集》青海人民出版社 P127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4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