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标准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充分发挥高校实践育人理念、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阐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要作用的同时,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简要分析,通过总结社会实践已取得的经验,进一步探索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对策,增强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实践;引导对策学
  doi:10.16083/j .cnki.16 71-15 80.2019.09.042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9-0173-04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大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课堂理论知识的延伸。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提前接触社会,为以后的工作发展奠定基础。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高度倡导的第一课堂理论知识指导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体现,是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育人作用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高职院校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出台了相应的活动指导方案,并配有相关专业指导教师,以指导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育人工作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思考点就是如何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出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只有正确的理论知识才能指导社会实践朝着我们预期的目标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实践的育人和锻炼作用。大学生无论在学习及实践等领域,都应遵循这一理论指导原则,避免走弯路。新时代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当代大学生对理论专业知识具备专业的理解、拥有专业的技能和高效运用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等,以进一步加快大学生逐步社会化的进程,来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个人和社会价值。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农村支教、企业实习、志愿服务、社区宣讲等形式,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达到帮助大学生提前了解未来工作的岗位知识、更好地选择适合的工作岗位、体验生活的真谛、提高自身的人际社会交往能力、积累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帮助更多需要的人等作用。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
  (一)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的有机结合
  大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选择社会实践方向时,往往会选择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实践岗位。高职院校大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期进行了丰富多样的个人或团队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了更多的社会经验,拓宽了大学生社会视野。大学生还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的同时巩固了专业理论的知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专业理论联系社会实际的应用水平。有一部分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与自身专业对口的相关企业进行定岗实习,提前熟悉了解未来面对的工作。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熟练掌握工作岗位技巧,更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活动的不断实践中会遇到一些課堂上不能完全理解的困难,可以在实践中得到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而在这其中也能体会到自身在社会经验方面欠缺哪些知识,对未来的学习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二)个人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
  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弥补了第一课堂理论知识不能及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缺失。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开展企业实习、假期志愿支教、关爱孤寡老人、走访高中母校等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深入了解社会,更深层次地关注国情社情、社会民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所体现出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主体意识,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就业奠定了基础,也让高职院校大学生更加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三)个人自我认知能力的有效提高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存在着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第一课堂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够高,对未来的发展规划有一定的迷茫等问题。而当大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寒暑假期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时,通过接触最现实的人和事,观察社会的基本国情,就会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也能发掘在工作岗位或志愿活动中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发展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了解了自身某方面能力的欠缺,对于在校的理论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珍惜大学生涯的学习生活。利用好第二课堂锻炼自身综合能力,认识到要将第一课堂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建立第一课堂学习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在进入到企业进行实习之后,了解到了企业工作的具体工作职责、浓厚的企业文化、分工明确的岗位内容等等,最终落实责任到人的严格管理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个人自我认知能力。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面不够广泛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面还不够广泛,集中体现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还不够多。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形式主要集中在两种形式,一种是个人社会实践活动,另一种是团队社会实践活动。而团队社会实践是在学校和指导教师的指导安排部署下,认真计划落实社会实践团队的相关活动方案、各方面经费预算、参与学生的人员确定、社会实践的地点和实践内容的整体方案等工作。参与人员主要是由班级学生骨干、学生干部以及普通学生代表等组成并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比较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高度重视及关注,最终取得的社会实践成果也比较丰富。但团队社会实践的参加人数有限,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多集中在学生骨干当中,涉及到的普通学生比较少。而个人社会实践形式是所有在校大学生在学校团委的积极动员和假期活动方案的要求下,根据活动的主题和活动地点的就近原则进行的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前社会各方面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代大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提出的综合素质的标准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大学生团队社会实践活动只将社会实践活动的焦点集中在少数学生骨干的身上,忽视了大部分普通同学想要参与到其中的社会实践活动需求,没有将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形式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形式相对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实践活动内容也比较单调,突破性和亮点实践比较少。部分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还不够丰富多彩,流于形式的层面较多,达到的社会实践活动效果就会低于活动方案设定的预期目标,突破性进展不够大。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不能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多方面发展需求。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参观学习、假期做家教、企业定岗实习、公益志愿服务等方面。在这些社会实践中并没有切实地体验到真正的社会实践的真谛。与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比较少,也很少有专题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可以深入基层开展义诊活动,汽车类专业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的维修服务和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等。总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多样的形式和活动内容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进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也可以用更多更好的方式服务社会,为社会层面提供更多的服务。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指导教师欠缺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在假期前都会制定适应本学校大学生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方案,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学生盲目地为完成学校设置的假期任务,而简单地、无针对性地、比较应付地寻求社会实践地点和社会实践内容的现象。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敷衍应付现象,找到一些企业和单位盖章作证明便完事。由于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实习经历相会缺乏,导致部分大学生不能清晰地找到合适自己专业的社会实践岗位,缺少专业的社会实践指导老师的实时引领和方向上的把关。指导老师可以在社会实践指导方案的方向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缺乏足够重视和科学认识
  鼓励高职院校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因是:通过大学生参与社会的过程,更好地挖掘自己的优点,从而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能收获信心与能力,也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成长。但是现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活动有着抵触的心理,部分学生认为是一种负担累赘,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厌倦、应付的现象,喜欢走形式。甚至不去亲身进行体验参与,托一些关系,找个单位就盖个章,通过拼凑的形式提交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内容浅显,收获极少,没有达到社会实践应有的意义。甚至高职院校学生家长对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理解的也不够透彻,存在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高的现象。社会层面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可度也不够高,不愿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更多深层次的平台,这都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
  (五)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动参与性不够
  在当今教育管理体制的整体影响下,社会层面、高职院校层面以及大学生个人层面对社会实践各项活动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能被充分调动起来,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会产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是為少数的、优秀的学生群体设计的育人项目的片面的观点,不能主动地、积极地为自身能够做的社会实践活动做思考和充分的准备,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力量也没有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搭建并积极提供锻炼实践的平台,支持力度不够大,以至于部分大学生对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性还不够高。
  (六)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高职院校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评价形式多数是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以个人形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撰写个人社会实践报告,以团队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是以团队调研总结报告及相关报道呈现出来。不管是以哪种形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都会在网上搜索一些相关社会实践报告进行粘贴复制,也有一些大学生的家长托关系帮学生获取社会实践单位盖章的调研报告,这样会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不会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并不能达到社会实践活动应有的育人功能的作用。学校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仅仅凭借一份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不足以客观公正地评价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效。
  四、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引导对策
  (一)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指导教师
  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业指导教师对于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有着关键的引领作用,高职院校应将指导教师的社会实践与职称评级、教学工作量、各项评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数量综合考核纳入其中,通过学校的政策方案激励教师结合所教专业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专业指导。在指导教师的精细化指导及引领下,就能增强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培养的育人效果。教师也能在指导社会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多方面、深层次的需求。
  (二)调动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
  作为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只有自身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才能真正达到社会实践的育人成效。学校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校园网以及新媒体等多方媒介,联动各部门多方面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大学生真正了解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和育人功能,并及时跟进报道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各环节、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积极作用,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使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实现人脑、人心,调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实时调研、征集学生最切实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和内容,灵活地确定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方式、成果展示等,并付诸实施,以便最大程度上调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样化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形式不仅可以聚焦于国家的形势和社会热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专业实践、校企合作、创业实践、职业体验等活动;也可以采取个人与集中相结合的模式,跨专业、年级进行团队组合,实行“校、院、班”三级联动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校院领导、思政工作者、专业教师、学生骨干等带队组建;社会实践成果可以采取小组协作、微电影制作,情景再现、角色体验等多种展现形式,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四)建立科学的社会实践活动管理评价体系
  大学生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要想形成一个统一标准的、合乎所有社会实践活动的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非常不容易。需要各个高职院校结合本校具体实际情况和学生活动实际,制定出符合本校大学生的有全面切实可行的各项考核评价制度。对于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呈现的考核更要注重实效性,有效地将大学生社會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呈现成果结合起来。而不是完全根据一份简单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就评价出社会实践成果的好与不好,要全面地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的答辩、实践经验的交流分享、实践成果的展示等进行整体评价考核,有效地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全面分析大学生在这其中所增长的实践知识、才干。
  (五)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
  要不断加强校园各项关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宣传工作,也要加强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知程度,最终达到激发更多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并提高他们对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全方位认知,更好地从被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白觉主动参与到其中。与此同时,社会层面也要增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以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首先需要将社会实践活动列入到大学生教育课程当中,从整体上统一进行规划与全面管理,加强建立社会各单位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实践平台合作关系,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敞开大门,广泛建立好长期且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真正实现产学研的高效有机结合,最终达到互利双赢的效果。
  (六)提高学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
  根据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大学生作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他们在专业课实践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锻炼,提升了自身实践能力,为今后顺利步入社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当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传播的拜金主义、形式主义等消极信息给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也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引导。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追求经济利益、物质价值的最大化,导致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往往选择具有更多经济价值的项目,产生部分脱离自身学习专业的实践活动的现象,所以,这就需要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形成引导合力,共同引领高职院校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身能力与品格,更好地参与服务社会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武建英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2]黄齐.重庆市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
  [3]杨昕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陈瑞云.安徽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认知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14.
  [5]蒋大明.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长春D校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1
  [6]冯莎,颜俊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机制完善路径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1).
  [7]孙士现当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15).
  [8]夏雨溪关于改进高职院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52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