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实践探索与风险机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迟俭辉

  摘 要:高校不仅仅是基础研究的中心,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建立科技创新中心,而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是一个集科研中心与企业科研为一体的机构。根据现在的发展现状,探索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实践方案,并根据实际的实践方案研究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潜在的风险机制。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中心;实践;风险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7-0001-03
  目前,地方高校协同创新是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新标准,在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地方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科研中心进行有效合作,这对于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创建有着积极的意义,此方式不但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也为科研中心和企业提供了有利的资源,也是地方高校创新思路的发展。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创建对高校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协同创新的内涵、特点以及发展目标
  1.协同创新的内涵
  协同创新的根本是对多学科进行交叉汇融,手段是对多主体进行联合攻关,目的是对多功能进行集成创新。协同创新既是一种新型的创新形式,又是一种促进创新的新模式,一般通过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的项目与政策,实现对文化、教育、科技、经济的探索,从而对这四类进行融合,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协同创新还能让高等教育在国家人才资源与科技生产的发展中发挥独特的作用,稳占首位,还能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2.协同创新的特点
  产生协同要素、协同主体的结构以及展现协同效应的方式中都能证明协同创新具有系统性的特点。产生协同创新的主要原因是多种类型的创新主体之间不断地选择合作,一小部分原因是子系统之间进行的协作,例如市场子系统、教育子系统、社会服务子系统、科研子系统,还有一些是由知识、设备、人员、资本、信息这类协同要素之间的无缝衔接引起的[1]。因此,协同创新的系统性也能在各种协同创新的要素实现由无序转变为有序的途径中表现出来。总的来说,协同增效能够在科研成果中得到体现,并能在信任机制、创新主体、科研氛围、运行管理机制中不断延伸。
  3.协同创新的发展目标
  要想时代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就要对技术和科学进行融合。曾经有学者说过,只要把技术与科学结合在一起,就能发起一次产业改革。从历史上看,工业革命发起以后完全改变了社会发展的方向,让人们对科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协同创新来说,要想实现协同增效,就必须让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进行合作,例如科研成果由高校供给、技术创新由科研院所供给、研究经费由企业提供。由此可见,让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就技术和科学的汇融达成一致,建立利益共同体,就能提高科研成果对经济与社会带来的效益。国家要想实现自主创新,就得将科技高地提供给科研院所与高校,这样就能享有国际话语权,也能落实科技强国及科教兴国的计划。
  二、我国大学创新中心建设的具体情况
  1.大学企业研究机构是创新共享的核心
  每个地方的大学都始终积极配合国家的工作,将协同创新作为重要目标,积极建立健全创新方案,各所大学的学生都可以不再局限于校内,而是可以走出校门,在学校的帮助下到不同的研究所、公司等地方进行实践,不但可以接触不同的研究人员,获得更多的研究资料,还可以与专业人员合作,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我国的创新事业提供人才。笔者做过一次关于我国最近几年科学研究结果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创新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创新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大学生创新能力越强,我国也将会被各个国家所重视。我国的创新能力还是比美国等国家弱,但是各所大学都已经参与到协同创新工作中,为我国科技等方面的创新提供有效的方案,为我国发展提供人才。
  2.各地大学与各行业合作的关系与发展
  近几年,世界经济登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科技领域也在不斷扩大,我们在探寻未知的领域时总会遇到各种问题,还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协同创新中心就是为了减小对人体的危害而建立的。不同行业都有着微小的联系,各所大学和相关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我国科研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现在我国大学和各行业之间建立了联系,但是彼此间的合作不够牢靠。几乎所有的合作计划都不能长时间执行,对于协同创新有局限性;关于合作还没有具体的、完善的规定,需要结合多方面信息,建立健全的合作系统;不同的行业对于效益的取向也不同,学校需要以学业探究为主要目标,而公司则以提升营业额为目的。
  3.我国在科研探究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科学研究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研究成果远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关键性问题还是我国大学的教育问题,学校专注于学生的课堂理论知识,从而缺乏社会实践,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留在校内,对于社会时事消息不能及时了解。而且有些学校的研究人员在乎的是科研成果,没有考虑到研究出来的东西是否符合社会、群众的需求[2]。除此之外,学校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研究人员所需要的最好的物品,导致最终的研究结果不尽如人意。还有就是我国没有完备的科研系统,面对全球化发展,我国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三、地方高校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构建策略
  1.多种方式集中培养协同创新中心人才
  各地区的大学需要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形势,了解社会需求,为社会提供各方面专业人才,提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首先,人力资源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前提,协同创新团队对于人才的要求还是更高的,需要研究人员有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当然,有人是不够的,还需要将所有人员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安排,研究人员不仅要求专业知识丰富,还要各个学科都能够了解,甚至是可以简单运用,团队本身还可以有权利发放其他的学位证。其次,能够根据协同创新团体的需要加入各种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可以带领团体开拓创新,跟随时代的步伐,开展多样化科学研究。另外,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仅仅是整体研究团队,还需要针对部分单项研究人才的汲取,招收的人员首先需要通过招生考试,成绩至少要超过国家规定的分数线,然后还要对其综合能力进行考察,根据考察结果,选择合适的、优秀的人员加入科研团队;最后,提高研究生的升学率,可以制定本科和硕士一起连着上的教学方法,从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人才的发展在协同创新中占有重要作用,所以研究生应该积极到相关单位中去实践,提升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的能力。   2.积极吸取国际优秀教学团体经验,建立健全协同创新园区
  采取不同的措施,打开国门,面向全球化是发展协同创新的基本途径,积极号召我国各行各业一起承担协同任务,齐心合力解决协同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全国人民目标一致,凸显团体能力,团体的工作效率是个人工作效率的许多倍。所以,我们需要开阔眼界,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参考国外关于创新的知识,大力培养国际有名的教授与科研人员,创建全球化的交流小组,促进我国的发展创新能力,加大创新力度,有利于各大高校协同创新的开展。各地区的大学需要结合国外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打开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我国的科研提供创新型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与此同时,还可以建议国家制定相关规定,通过学校与各方企业的合作,使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帮助学生融入到社会中去,积极参与到社会创建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制定高校内部的创新方案,增强学校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3.地方高校在协同创新过程中改善运行机制结构的方法
  地方院校在完善运行结构机制时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对协同创新内部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配 。内部成员是协同创新领导者的后备力量。只有对内部成员进行合理的分配,才能够让成员更加默契地合作,共同运用科研资源,承担起科研工作中的每一项任务,同时也给每一位协同创新团队的成员在科研工作中提供能够展现自身价值和个人特长的机会。第二,对地方高校的科研组织、团队进行优化。高校拥有丰厚的科研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只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优化,才能对不同学科进行汇融和交叉,增强科研优势。利用合理科学的组织团队,将科研项目分散为几部分,从不同领域进行研究。第三,增强创新组织的灵活性。如果想加快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发展,就要对高校的协同创新组织进行优化,增强组织的灵活性,改变以往僵硬老套的组织形式,为成员打造富有现代化气息的组织,协同创新团队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做到巧妙组合、灵活应对,从而提高协同创新的效率。
  4.地方院校在协同创新过程中改善运行机制文化的建议
  领导者的决策力与指导力对于高校协同创新而言十分重要。因此,领导协同创新团队的人员要有表率带头的决心,还要有高远的创新目标、扎实的科学知识、崇高的责任感、非凡的创新能力。同时,协同创新团队的成员也要有协作精神和为科学事业奉献的精神。协同创新进行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成员之间的合作是非常关键的,每一位成员在为科学研究奉献的时候也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只有让每一位协同创新团队的成员拥有相同的待遇,拥有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达到科研的目的,得到科研的成果迎来胜利的曙光。最后,要为协同创新团队的成员建立交流、学习的平台,保证每一位成员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四、协同创新中心的激励政策和风险机制
  1.我国政治机构鼓励支持创新
  市场压力逐渐加大,协同创新机构不仅仅要研发新的产品、提高研发技术水平,还要从实际出发,鼓励大家勇于创新,有政府相关部门为其保驾护航,同时也是协同创新的有力保障。近几年,我国政府机构通过建立科研部门对各地大学进行专项管理,提供有用的材料信息,促进协同创新机构的快速成长。并且,我国政府应该有目标地进行创造,积极配合各地大学和科学研究中心,分别确定能够负责的人,严格考察要求,在研究时不应该追求全面与完美,而应该学会放弃,选取自己所需要的,放弃多余的,还要符合规定时间,争取形成一套有助于协同创新发展的制度。各大学校建立相关的联络点,便于进行研究交流,形成健全的科研协同创新机构[3]。
  2.股份制可以作为协同创新的保障
  采用股份制可以提高相关人员的创新动力,严格规定各部分人员在投资中所占比例,实行多劳多得制度。提前评估研究存在的风险,如果研究失败则根据个人所占比例赔偿。还可以通过保险工作进行保障,政府相關部门实时监察管理,确保科学研究能够顺利进行。
  3.各大学校对于协同创新各阶段的安排
  首先,制定规范的协同创新考察制度。通过考察,可以随时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体现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公平、全面地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不但可以尊重每个人的劳动成果,为突发状况提供有效的建议,而且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保证科研质量。其次,需要强化协同创新方案的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在研究创新的时候,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岗位,还要提高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交流能力,并且有自己的观点,这是开展协同创新项目的重要前提,拥有完善的员工管理规章制度,才可以对工作人员起到监督作用,促进研究人员认真工作,保障员工的利益与权利。最后,需要明确员工权益。只有明确且公平地解决每个人的利益问题,才可以促进各方行业的顺利合作。
  4.提升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对于协同创新的重要性
  第一,协同创新工作的组织人员对其他人有一个榜样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领导人员是一个团体的核心人物。所以,领导者需要有让下属信服的能力,可以有独到的见解,也可以是强大的组织能力等。第二,需要将科学创新意识融入到团体合作中。在协同创新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都希望自己能够为我国科研事业出一份力,因此,我们应该听取他人的建议,综合大家的观点,一起合作,建立和谐的工作团队,积极讨论、探究,从而为我国科研工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创立协同创新交流点,为每一个拥有创新意识的人提供资源交流的机会,服务大众。
  五、结束语
  总之,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构建能有效实现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并带动地方经济和科研的发展,探索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实践策略,在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存在风险,因此还需要做好应对风险的措施,为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金福,代利利,王维明.理事会制度: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管理体制的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254—256.
  [2]王翠霞.国家创新系统产学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基于复杂系统理论视角[D].杭州:浙江大学,2014:13.
  [3]刘燕,曹卫兵,谢祥.国外高校发展协同创新的经验借鉴[J].中国高校科技,2014(8):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5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