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校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教育的第一线,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影响最大的两支教育力量,在实际育人工作中,两者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和价值。本文以云南农业大学蜂学系学生培养为例,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对高校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的现状及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构建和完善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
  关键词 辅导员 专业课教师 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6.02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College
  Counselors and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ZHOU Danyin[1], LIU Yiqiu[2], GONG Xueyang[2], DONG Kun[2]
  ([1]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Bee Resources in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Yunnan 650201;
  [2]Institute of Oriental Bees,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201)
  Abstract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ork in the front line of student education. They are the two educational forces that have the closest contact with students an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In the actual work of educating students, they have great cooperation space and value. Taking the cultivation of bee students in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college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and instructors, and discussed how to construct 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instructors and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Keywords counselor;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1 研究高校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学生教育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其首要任务,因此,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水平人才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1]高水平人才培养不仅指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更包含了促使学生养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德育和智育是相辅相成的,抛开教书谈育人及抛开育人谈教书都是不科学的。[2]通常,高等院校的育人工作分为专业教师教书育人和辅导员管理育人两大部分,然而随着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总体数量增多,高校的教育分工也越来越细致,导致专业课教学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逐渐割裂开来,也就是说,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教书”和“育人”很少辩证统一,以至于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之间很难有效地联通起来。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处于学生教育的第一线,两者都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导者,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且二者工作的目标都是促使、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这种一致性决定了两者之间有极大的合作空间,[2]因此如果分管教学工作的专业课教师与分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实现校内资源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运作,必将大大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育人效果。但以往的教学研究通常围绕“思想政治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协同育人”及“高校与校外企业协同育人”进行探讨,以“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较少。因此系统研究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构建高校内教育资源协同创新的教育机制,能够为高等学校培养、输送合格人才提供新思路。
  2 目前高校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的育人现状
  2.1 教书与育人的工作内容相对割裂,未形成协同育人的观念
  部分高校教师仍然认为学生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工作,专业教师只负责第一课堂的专业课讲授工作即可,两者在平时工作中没有太多的直接联系。[2]而且,目前多数高校教学模式中存在一名专业课教师同时负责几个专业或某一专业多个年级多门专业课教学任务的情况,由于教学对象多、培养对象广,容易使得专业课教师的育人工作缺乏针对性;并且专业课教师因为受到教学任务、教学时间的限制,仅仅利用课堂时间还无法做到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心理等方面的情况,更不可能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目前高校连年扩招,学生人数剧增,尽管高校加大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但由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规范,加之很多管理者和专业课教师认为只要是与学生相关的事情就是辅导员的事情,造成了輔导员具体职责不明确,工作范围越来越广,负担越来越重。所以在学生管理工作上,有时候会出现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却收获甚微或适得其反的情况。[3][4]   2.2 缺乏对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激励、考核考评机制
  专业课教师对第二课堂的育人工作总体参与水平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关。高校关于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工作还未形成可量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专业课教师的考核侧重于论文和课题,致使一部分教师因忙于自身的教学、科研等而很少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且使得专业课教师参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行为完全成为自觉行为,导致其与辅导员在协同育人上缺乏热情与行动力。[5]
  2.3 缺乏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手段与联络平台
  就目前来讲,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导致两者不能就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沟通,甚至有可能只是在碰面的时候有些交谈,导致辅导员对于学生的学业情况了解不多,不能及时管理及提供帮助,而专业课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及时了解与帮助,使得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育人工作只是流于形式。
  3 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有效机制与途径的探索
  3.1 达成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共识,完善二者协同育人的激励措施
  要使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就协同育人达成共识,首先要解决的应是观念上的问题,应使二者认识到他们的任务都是育人,只是实施的途径不同,两者合作具有巨大的价值。其次,在高等学校全员保持协同育人理念的共识下,对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在协同育人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进行明确,使二者在学生管理上相互协作、支持和配合,这样才能确保育人工作高效、稳步推进。同时高校应健全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应在校内考核机制、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制度中增加协同育人的评价指标和权重,或在专业技能大赛或职业技能大赛中鼓励团队师生分享一定的大赛荣誉或成果,以提高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参与协同育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
  3.2 构建师生互动的网络交流平台,扩展师生课外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专业课教师通常担负着一线教学的重任,因受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的限制,与学生课外交流的机会较少,所以对学生在课堂外的兴趣爱好、现阶段的思想状况与未来的目标规划等表现并不了解;高校辅导员通常负责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因学生人数较多,也不能及时向专业课教师传达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因而专业课教师难以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现代科技发达,可以使用的社交软件也较多,故而以手机或电脑为媒介搭建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共同网络平台(例如微信群,QQ群等),可以打破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同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局限性,迈出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第一步。蜂学系就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共同掌握的学生信息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交流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经验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行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有所提升。
  3.3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切入点,灵活实现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与学生的互动
  高校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高校专职辅导员多数为毕业留校的研究生,通常当过学生干部,对学生工作比较熟悉,对于学生管理和组织活动等工作游刃有余;但通常辅导员的专业知识背景与所负责的学生专业不对口,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系统地把握能力相对较弱。专业课教师平时不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只负责某一专业课程的教学和课堂管理工作,活动组织能力相对较弱;但通常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术研究能力较强。因此,蜂学系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让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与学生共同参与,可以很好地将学生课堂内的学习与课堂之外的学习协调统一起来。实行辅导员负责组织,专业课教师负责专业指导的形式,将学生的成长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统一,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互助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3.4 提升专业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与辅导员的专业素养
  专业课教师应该在工作之余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人格魅力。前苏联教育家乌森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力量都是以教师的人格为基础,因此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才能进一步地教导和感染学生,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大力发挥师德师风的影响力,引导学生尊重科学、求真务实、努力进取、服务社会。而辅导员也需要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如果辅导员对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及专业知识有所了解,那么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方面的困惑时就会得心应手,因此,建议组织辅导员选听所带班级的核心课程,加强其专业素养。另外,辅导员也应该提升其个人魅力及处理问题的技巧,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可以避免学生出现抵触情绪。
  总之,时代的发展为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提供了更多有利条件和空间,在实际工作中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切實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使命,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通讯作者:董坤
  教研项目:本研究由云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7YAUJY039)资助
  参考文献
  [1] 徐耀勇,徐耀荣.新形势下高校任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方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3):138-138.
  [2] 刘静姝,刘桉泽.高等教育中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探索[J].赤子,2017(22).
  [3] 刘兵勇,王雅静,齐宁.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机制构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7(2):81-84.
  [4] 李墨,丁卓.协同育人模式中辅导员角色的转变[J].知识经济,2011(2):148-148.
  [5] 高阳.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模式思考[J].都市家教月刊,2017(8):68-68.
  [6] 段翼泽.创新创业背景下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8):159-1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21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