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教学中的音乐审美情感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琵琶是中国古典乐器之一,有“民乐之王”之称,发音明亮、清脆,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实施,对学生的美育教育也被提上工作日程。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下,琵琶教学也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新形势下,教师在琵琶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琵琶知识与技能外,还要注重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通过琵琶教学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琵琶教学;音乐;审美情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作为我国著名古典乐器之一,琵琶既富有艺术内涵,还富有文化内涵,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挖掘琵琶的艺术内涵,还要对琵琶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使学生体会到琵琶所具有的内在美感。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在琵琶教学中所做的教学尝试,就如何在琵琶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阐述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琵琶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重要意义
琵琶是一种融入深厚情感的艺术,要想将其魅力表现出来,就必须将其中蕴含的情感展现出来[1]。在琵琶演奏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学生对于琵琶的演奏、音准、节奏等技巧能够熟练掌握,但是乐曲呈现出来的情绪变化却如同白开水,所以曲子演奏结束,听众往往觉得毫无生机,难以产生情感和心灵共鸣[2]。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情感较弱,导致整个演奏过程乏味枯燥,作品本身富含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情感难以表现出来,演奏者的艺术个性以及艺术才华也难以得到发挥。所以,在琵琶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演奏琵琶的时候将其中的情感流露出来,从而使听众在听的过程中产生心灵共鸣,有助于增强琵琶演奏的表现力。除此之外,在琵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这对提升学生的艺术造诣具有重要意义[3]。
二、琵琶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内心的音乐听觉
内心音乐听觉,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内心对于曾经感知过或者听过的音乐的想象和回忆,这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必须要具备的音乐能力和素质,是在对音乐进行聆听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从理论上说,学生只有内心积累一定的音乐音响,才会获得对音乐的直觉体验以及感受[4]。这样,当学生听到音乐的音响之后,很自然地就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美感。一般来说,琵琶教学应当是一对一形式展开的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学生音乐素养的不同实施针对性教育。然而,高校琵琶教学课时有限,加上教学计划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一对一形式的教学很难实现,所以,很容易出现音乐表现与基本练习互相脱离的情况。这就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内心音乐听觉的原因之一。学生一旦具备了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琵琶演奏的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在琵琶教学初级阶段,学生通常专注于琵琶演奏技巧的学习上,很少将精力投入到琵琶听觉的直观感受上。教师在这个阶段应当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选择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乐曲和练习曲,尤其是那些音乐情感很容易表现出来的曲目。即便是音阶练习,教师也要通过节拍的律动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再创造[5]。从某种程度上说,琵琶演奏的学习过程就是领略音乐美、感受音乐美的过程。在传授学生音乐演奏技巧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音乐进行直接感受,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帮助学生建立内心音乐听觉。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音色辨别能力
琵琶演奏质量受到琵琶演奏音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声音辨别能力。从空弦练习开始,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音色倾听能力,让学生学会辨别琵琶音色是否坚实清晰、饱满圆润。琵琶的音色并非完全一样,不同曲目对琵琶音色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乐曲激越雄壮,琵琶音色比较有力,而且十分坚实;乐曲的情绪比较低沉,琵琶的音色就会显得比较暗淡,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琵琶演奏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不同乐曲对琵琶音色的具体要求,学生应当在学习琵琶的过程中逐步体悟和了解。在笔者看来,教师要在琵琶演奏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音色追求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用心去鉴别琵琶音色的优与劣,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认识,尤其是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感性体验。琵琶教师在教学初级阶段就要培养学生在音乐鸣响中通过一些简单的演奏对琵琶音色进行辨别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聆听声音之美,体验到琵琶声乐的魅力,为学生审美情感的形成以及接下来琵琶演奏水平的提升奠定牢固基础。
(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
对琵琶这门乐器的学习,掌握演奏技巧虽然重要,但是具备良好的乐感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以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感为导向的琵琶教学中,这一点更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将音乐感的培养与琵琶技巧训练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器乐演奏水平获得质的飞跃。众所周知,在我国民族乐器中,琵琶属于弹拨类乐器,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通常是由点及面,通过“点”构筑乐曲的旋律线,而琵琶乐器的突出特征就是歌唱性演奏。在笔者看来,要想让琵琶富有歌唱性地演奏出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琵琶教学时应当重点培养学生内心歌唱的良好习惯。很多学生进入高校之后才开始学习琵琶,学习时间比较短,对节拍、节奏等感受不够敏锐,比如大指力度比食指大、琵琶弹挑技法等,学生往往把握不准确,导致音乐进行中音乐语气和乐句等被打破,音乐作品的内涵表达的完美性和准确性也受到影响。所以,从基础的技法练习开始,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注意旋律进行过程中音与音之间的递进关系以及节拍的律动性,还包括乐句和乐句之间的连接等,使学生能够富有内心歌唱性地演奏,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体验音乐的内在美,这对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培养学生技与艺的关系处理能力
在学习琵琶演奏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处理好“技”与“艺”之间的关系,这是对学生音乐审美情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技”是指技术水平,也就是应用科学的训练方式,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琵琶演奏技巧,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琵琶演奏基本功。而“藝”是指艺术修养,它能够反映学生对曲目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是琵琶演奏者理性思考和感性体验的有机结合。在对学生音乐审美情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技与艺的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两个环节。技与艺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互相影响。在琵琶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感,教师要通过琵琶练习曲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改编的歌曲或乐曲对学生进行训练,淡化技巧训练, 引导学生对改编歌曲和原歌曲进行对比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情感。
三、结论
琵琶是一种有着天籁般美音但却技巧繁复、入门较难的特色乐器,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与艺术底蕴,其情感与美感的展现需要尽力挖掘。在琵琶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好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要重视并加强对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这可以大幅度增强学生的琵琶演奏的艺术感染力。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通过培养学生内心的音乐听觉、良好的音色辨别能力、音乐感以及技艺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阐述了自己的几点拙见,希望能为广大琵琶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湘.谈琵琶轮指的技术及审美之复合教学[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4):96-99.
[2]刘洋.从犹抱琵琶半遮面谈起——给琵琶初学者几点建议[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8):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