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地加快,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加深。因此,发展生态型新城镇化,是坚持走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道路。通过了解生态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提出推进湘西生态城镇化的总体思路,从而得到湘西生态城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而生态型城镇化就是指在城镇化过程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镇化建设整个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城镇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生态型城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
  湘西州发展生态型城镇化的总体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湘西州生态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快速健康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城镇阶段性发展理念,促进全州城镇和乡村协调发展。
  “城镇化”是我国新创造的一个词汇,目前对它的定义,至少有20种以上,在官方文件中最早出现“城镇化”一词的是《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这里的城镇化主要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园;它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生态型城镇化则是指在城镇化过程中注重生态效益,将生态文明建设贯注城镇化全过程,是一种速度适宜、水平恰当、结构合理的城镇化过程,是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持人类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的协调和平衡。
  首先要科学把握城镇化的精神实质。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以偏概全现象,把“化人口”作为城镇化的重要标志甚至唯一标志,认为城镇化就是人口城镇化,在统计城镇化率时只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其实,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化人口”、“化空间”,还要“化经济”“化社会”,四者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经济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城镇,都要以经济作基础、以经济作动力。只有这样,“化”来的人才能留在城镇,社会结构也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同时,旺盛的人气又会推动经济更好地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随之改变,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镇空间利用率也会相应地得以改善。其次要统一对推进生态型城镇化的认识。推进生态型城镇化并不是对原来城镇化的全盘否定,而是要在城镇化过程中更多地注入生态成分,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将城镇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实现人类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快推进湘西州生态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推进生态型城镇化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而是一项复杂的精致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城镇化的水平、速度、结构、方式 、空间配置等重要内容按生态化的要求进行宏观、系统、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湘西州立足“山区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以扩容提质为重点,以经营管理为抓手,促进农村人口落户城镇、稳定就业,走具有湘西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最大优势,强化生态立州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着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湘西,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湘西州地处武陵山区,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份田”之稱,各地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基础现状差别较大;已有乡镇过多,建设分散不利于形成凝聚力和竞争力。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技术进步保障和区际贸易能力,有重点地发展一批特色优势名镇。一是加强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强镇、边贸强镇、工业强镇、宜居名镇等。二是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湘西农产品、生物制药特色品牌,扎实推进农业生物资源的整合,提高湘西椪柑名镇、酒城、茶城、药材之乡等知名度。三是扩大农产品加工,大力扶持柑橘、猕猴桃、茶叶、制药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建立农产品加工中心镇。四是引进知名企业,鼓励大公司、大集团参与整合或重组现有矿产加工企业,加快建设矿产精深加工名镇。
  3 加快推进湘西州生态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3.1 合理运用系统化工具推进生态型城镇化
  由于人类复合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推进生态型城镇化建设时,不能单纯地发展某一方面,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采取系统的方法,综合运用市场机制、权力杠杆、文化杠杆和科技杠杆,全面协调自然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关系,综合提高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系统解决城镇发展过程中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
  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正确运用价格杠杆,实现稀缺资源的高效配置。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资源市场,引导产业、资本、技术、信息、基础设施等向城镇集中,实现聚集效益,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城镇化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自然资源价格,建立和完善资源和环境市场,以市场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解决企业外部不经济问题,实现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3.2 运用各项杠杆协调各子系统的发展
  首先要合理运用权力杠杆,协调三大子系统的发展关系。一要加强制度建设,要制定相关的经济计划、产业政策、人口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等,引导产业集聚,规范市场行为,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区域协调;二要倡导绿色、生态文明,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观念和关心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大力发展绿色科技,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改进人类协调自身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手段,改善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子系统的支撑能力;三要改善生态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
  其次要有效使用文化杠杆,促进各子系统协调发展。一要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自然观、消费观、发展观,全面协调自然、经济和社会三大子系统的关系;二要全面推进环境教育,培育环境意识,提高人们自觉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责任;三要倡导合理消费、绿色消费,减轻人类社会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四要支持和鼓励民间环保组织开展活动,支持民众参与和监督环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五要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
  最后要充分依托科技杠杆,推进各子系统又好又快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发展证明,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源和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压力,提升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在缓和工业化过程中快速城镇化带来的三大子系统矛盾冲突方面,科学技术仍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绿色环保技术,使科学技术朝着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寻找更广阔的资源领域、更经济合理地使用可更新资源、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探索更经济高效的治污手段等有利于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洪国.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0).
  [2] 李小云,李志.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县域村庄布点规划研究.华中建筑,2019(04).
  [3] 韩景云,周卫英.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及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2019(01).
  [4] 杨媛.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