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农业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政府制度供给绩效评价研究

农业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政府制度供给绩效评价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新经济时代,社会和经济的快速进步依托于改革的不断完善。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实施供给侧改革是深化体制改革和经济改革的重要路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使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都以高质量的供给体系和效率为根本目标,供给侧改革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村新经济、新动能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农业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政府制度供给绩效评价研究为核心目标,分析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多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策略,旨在为新常态下更好更快地推进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经济;供给侧改革;政府制度;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资源配置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农业发展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通过供给侧改革来使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融为一体,实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进步。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以政府的各项制度为主导,以供给侧改革的思想为核心逐渐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
  1 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即为了增加和扩大有效需求。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就是进一步拓展农产品消费需求,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迫切任务,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目前面临诸多问题,通过供给侧的改革,使农业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实现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同步进步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在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农产品的滞销和价格走低成为常态,而农产品低价难卖的状况使得农民的收入走低。解决三农问题实施农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推进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实际上就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产品的供给数量、品种和质量与社会总体需求相符合,使农业经济实现从去杠杆到稳杠杆的变化。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农业供给侧改革,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转变。通过技术和经济环境的推进,使得农业生产的供给呈现出持续的有效性,农业生产和市场的需求更加匹配,农业与市场的连接更加紧密,农产品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农业经济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快速转变。
  2 农业供给侧改革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基本形态
  2.1 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成为主导
  农业工作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重点工作,多次以国家一号文件的形式出现。推进农业产业的结构性改革,是兴农之要。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难题,表现各不相同,但“病根”都出在结构方面。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既能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更有利于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农业工作一直是党中央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点推进的工作,在农村和农业政策上,通过产业融合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的增收是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措施。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过程中,以产业发展为主导,主要就是使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以现代化发展的模式向前推进,实现农业经济在新时代的快速进步。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农业内部的发展为理念题,而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求下,农业经济发展需要融合外部和内部的发展状态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2.2 多产业融合一体化发展为常态
  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可以从产业组织视角,突出产品的流通加工包装,从产业技术层次的发展促进农业领域的技术应用。例如: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产业有多功能性。另外,以农业为基础拓展农业的二次销售和三次销售。在供给侧改革的指引下,农业的有效供给使农业现代化发展呈现出多产业共同进步的状态,农业生产和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也形成了内部和外部的延伸,通过多功能的农业新业态的发展,促使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局面。农业生产的布局会以新城镇化和农村建设发展有机协调为主题,通过产业的融合转变原有的经营理念以及农业发展的可持续进步,实现以农业发展为基础的加工业、销售业、制造业、休闲观光业的多种类型的产业结构重新分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多产业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常态下,农村经济将呈现出更多的活力。农村经济也会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更多的从农民本身的利益出发,以现代化的生产模式融入产业发展的全过程。
  2.3 一二三产业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在农村经济的全程推进中融合互联网+的思维,通过相关的农业服务来展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农村的功能性发展以及农业的产业链发展,孕育出来了更多的工业和第三产业,使得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和农村电商蓬勃兴起。在产业发展不断调整的进程中,农业供给侧改革转入了农业发展新方式,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真正呈現出具体的变化,农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农村经济多方面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农业经济中呈现出全方位贯彻政策的实施。在一二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有的产业互为前提、互为基础。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农业经济新的进步,可持续发展使得农村经济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能够依托循环经济的模式进行具体的应用。
  3 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政府制度的绩效评价
  3.1 整合市场资源,实施供给侧结构调整
  农村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主要是以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和解放发展农业生产力为主题,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农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因素,通过因地制宜、因业制宜的探索产业融合方式,使得农业资源整合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的观念,在农、林、牧、副、渔业整体的融合发展上。农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要以结构性的政策性调整为主体要求,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技术的理念,提升农业的快速进步;以农业资源和农业建设的基础,推进农业农村结构性调整,使农民能够在产业融合中获得利益。在整合市场资源方面,通过政府制度的政策性的指导,使得农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变得更快,农业生产的效率逐渐提高。政府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评价,以成果来反馈改革的效果。   3.2 依托政策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以及农业产业功能的转型是主要发力点。通过农业产业的布局调整,通过多产业的融合来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且利用新技术实现农业产业新的发展局。同时,作为政府部门要在政策上做出倾斜,因为在政策的扶持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时代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依托。通过政策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在管理上、制度上、生产模式上以及生活方式上,都可以一体化发展模式为主要目标。这样政府在农业的管理上就更加符合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使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推动城乡建设的综合进步。
  3.3 金融扶持强化农业一二三产业多元化发展
  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村产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科研成果和技术需要大量应用于农业生产和设施农改进中,而农业的科技化、智能化,新品种的示范,高标准的生产区,物流中心和检测培育中心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农业产业本身收益见效慢,且风险较高,较难获得充足的资金用于自身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特别是政策和资金持之。因此,给予农业一二三产业多元发展的金融扶持是政府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重要体现。在有效的政府金融政策扶持下,农业生产才能呈现出更加稳步发展的状态。同时,使农业经济的运营逐渐走上资金充足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4 结语
  改革开放为我国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粮食、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供应充足,为国内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但是,农业生产发展仍然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农业的发展进步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根基,农业的发展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其他产业的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整体状态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形态。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农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在政府引领下进行,以传统和现代融合为主题,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融合多种资源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农业改革才能够真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粗放发展走向集约式发展,实现农业供求更高层次的新平衡。
  [参考文献]
  [1] 唱晓阳,姜会明.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要素及升级途径[J].学术论坛,2016(01).
  [2] 杨晶,丁士军.农村产业融合、人力资本与农户收入差距[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3] 和杉,黄建华.地理标志农产品供应链绩效评价——基于“农户+合作社+超市”渠道模式的赣南脐橙典型分析[J].世界农业,2017(10).
  [4] 薛桂霞,孙炜琳.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3(04).
  [5] 黃明元,邹冬生,李东晖.农业循环经济主体行为博弈与协同优势分析——兼论政府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制度设计[J].经济地理,2014(02).
  [6] 房桂芝.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新方式——基于山东部分地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26).
  [7] 宋洪远.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农村经济,2016(10).
  [8] 和龙,葛新权,刘延平.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挑战及对策[J].农村经济,2016(07).
  [9] 姜长云,杜志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4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