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研究是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通过三年研究,研究者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大量实践活动,形成较丰富的经验,总结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策略,对普通高中语文课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语言的不断涌现、网络资源的方便快捷,加上部分高中生对汉语的优美、魅力体验、研究得不够,有较多学生抛下汉语去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虽说这没有错,可是若连母语都没学好,又怎能学好他国语言呢?诸多因素造成的高中生语言表达能力普遍低下的现象十分突出。常见的问题有:词不达意,语不合体,文不对题,语言啰嗦、苍白无力,缺乏过渡,遣词造句能力差,没有鲜亮的文采等。由于新课程改革还没有彻底完成,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仍占相当大的比重,传统的课堂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大大减少了他们自我表达、自由表达的机会,学生只能一味被动地接受,从某种程度上被剥夺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提高表达能力的权利。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学生的表达意识逐渐淡薄,他们更喜欢把话憋在心里或选择少数人作为倾诉的对象。
  基于此,我们确立了“新课改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探索与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探索和实践,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突破口,形成系统的理论作为今后语文教学的借鉴。
  一、探索出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1.朗读。朗读既能使口语更加规范化,又能增加词汇和句式的储备,培养敏锐的语感。我们抓住早读和课上时间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将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注重范读、评读。同时开展了课外朗读活动,如举行诗歌朗诵比赛、经典诵读大赛等,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2.复述。复述有利于培养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在复述过程中,学习词汇、语句及作者的语言风格。复述时,要求学生做到内容基本正确,不歪曲原意,不遗漏关键,恰当取舍,详略得当,鼓励学生在复述时根据复述内容适当地注入情感。
  3.对话。利用教材进行情景对话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多种对话技巧,在选择语气时必须顾及语境和谈话对象,以锻炼和培养思维能力。
  4.演讲。重视国旗下演讲活动,要求演讲者写出特色,读出豪情。语文课坚持课前五分钟即兴演讲活动;通过组织学生演讲比赛、班级的辩论比赛和校园主持人大赛活动,不断地实践、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5.课本剧及小品。课本剧《项链》《雷雨》《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的演出,具有娱乐性质的语言类小品节目,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6.校园广播站。创办了校园广播站。每天响起在校园里的广播声,给同学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从创意到选稿,到播放,对于编创同学来说都是一种积极的锻炼,对普通同学来说,自己的稿子能播出,也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7.新课堂模式中的表达与交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小組成员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学会表达和倾听、尊重及平等交流,学会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二、找到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多种方法
  1.成立文学社团,引导学生创办文学社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十季文学社”“佐岸文学社”。学生自主创办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学刊物,如《青春岁月》《荷塘溪畔》《荷花》等,刊物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校长寄语、学生习作、师生访谈,应有尽有,学生积极传阅,热情很高。其中访谈类文章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口语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
  2.摘抄、随笔、周记等积累手段继续发挥作用。周记、随笔是学生的练笔活动,要想写好既得放开思路,又要利用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组织安排修饰润色,长期坚持,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必将提高。
  3.注重多元课堂评价,开展作文自评、互评等活动。学生自评、互评的巧妙运用,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作文的评价主体不再是老师,变成学生自己、自己的同学。中肯、多元的评价,可以提供不同的参照,使学生有比较、有学习。
  4.向课文学习,发挥阅读教学对写作的指导作用。课文涉及面广,文质兼美,其写作手法、篇章结构、语言表达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模仿借鉴的范本,引导学生立足课文,不断提升。
  5.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课外阅读兴趣不大,有的消遣性强而不注重吸收学习,有的阅读方法不当。针对这些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谈话和点拨指导。在小组间经验交流环节中,喜欢阅读的学生绘声绘色地谈起他们的快乐阅读体验,引得一些不喜欢的同学也跃跃欲试;教师适时引导,为这些同学推荐一些好的阅读书目,鼓励他们尝试阅读,摘抄文质兼美的句段,为写作提供更多素材,以期提高写作水平。
  6.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语言表达。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小课题,需要调查研究,需要完成研究报告。而研究过程中的沟通交流,研究报告的完成,都需要有较强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研究性学习过程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
  7.向生活学习语言。民谚、格言、短信、歌词、广告词、电视节目、影视剧等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语言。植根生活,把语言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三、新课程改革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取得初步的理论成果
  1.形成了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七步教学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新课改带来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拓展的高效课堂模式——“七步”教学法已在学校广泛推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体系初步形成。在学习方式上,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个人学习向合作学习的转变。新的课堂模式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自我表达、自由表达的机会,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他们开始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2.采用了保证小组合作探究及小组表达交流顺利有效进行的策略。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性格特点等进行恰当分组。其次,组内分工需合理,组员目标、职责明确。最后,教师应及时调控,还要有相应的奖励机制。
  四、新课程改革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果
  1.课改有效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新的课堂模式营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在教学中增加了学生表达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份额,激发了学生学习和表达的兴趣,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学生学得多了,主动发言多了,问题问多了,成绩在原来基础上有大幅提升,学生信心增强。传统教学学生发言机会少,多数同学处于沉默状态中。实行课改后,每个人都成为小组的一员,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小组互助互学,既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也锻炼了表达能力,使表达更清晰、更明确、更有条理,破除了一些学生表达上的羞涩、畏难情况。在自我评价阶段,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均有较为积极的评价。在小组展示及点评等教学环节的实施中,学生主动展示、点评,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一些过去不张嘴或者张不开嘴的学生开口了;条理混乱的清晰了,表达流畅了;竞相抢答的情景出现了。教学效果已从高考成绩中显现出来。
  2.奖励机制对学生表达能力有促进作用。课上有奖励机制后,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对简单的题和背诵的题在抢答环节上争先恐后;对书面作答的题,态度比以前认真多了;作业的数量、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了组间的竞争,教学效果显著。班级建设上,班会由小组轮流承办,学生自己确定主题、形式、发言人,承办小组负责提前通知其他各小组,以便准备发言稿。学生对自己组织的活动十分重视,效果也出乎班主任的预料,每次都有惊喜,每次都有亮点,确实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都有提高。
  参考文献
  [1]樊和平. 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J].新课程(下),2011(1).
  [2]刘新娥.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新课程研究(教育教师版),2010(11).
  [3]項新忠,初向伦.重视语法修辞教学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