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永川区决胜脱贫攻坚战对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介绍了重庆市永川区扶贫工作现状,梳理了扶贫脱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决胜脱贫攻坚战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扶贫;永川区;脱贫攻坚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4-0054-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1  永川区扶贫现状
   目前永川区新组建了23个扶贫工作团,明确结对帮扶职责,整合各类扶贫力量,严格落实镇街“一把手”责任制,压紧压实各部门的牵头责任,打好脱贫“组合拳”。
   2019年5—6月,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大走访、大宣传、大排查、大整改工作。5月20日—6月20日,由镇(街道)进行自查,对辖区内所有农户“两不愁三保障”和帮扶情况进行拉网式走访排查。6月20日—30日,由部门进行核查,永川区各行业部门牵头,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一进行走访核查、受理。同时,邀请第三方机构对永川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防止漏查错查,确保排查过程扎实、排查结果真实。
   在精准排查的基础上,继续提升永川区信息系统建档立卡质量,分级分类、逐项逐户健全工作台账,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户施策,制定、调整和完善帮扶措施,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同步录入“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系统,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1]。
  2  扶贫工作的实践困境
  2.1  因病、因残致贫
   一部分贫困户是因生病或者身体残疾而致贫。他们由于先天残疾或意外造成身体残疾和精神障碍等,导致劳动能力不足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又因经济原因得不到有效治疗,于是自暴自弃,不愿尝试力所能及的劳动[2]。
  2.2  “等、靠、要”思想严重
   许多贫困户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靠救济生活[3]。一些年轻力壮的贫困者懒惰成性、不务正业,想不通过劳动就享有好的生活,而不是想方设法通过劳动来脱贫致富。更有甚者,把慰问金、补贴等用于吃、喝、赌博等。
  2.3  缺乏就业技能
   绝大部分贫困人口文化程度低,技能水平差,缺乏安身立命的技能。开展技能培训需要一定周期,虽然培训免费并有每人每天100元的交通住宿补助(1年限1次),但培训补贴标准低、经费投入不足,导致部分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不强烈、积极性不高。
  3  扶贫攻坚对策建议
  3.1  提高贫困人口自信心
   帮助贫困人口重建致富信心,是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针对因病残丧失劳动力而失去经济来源的贫困人口,建议把心理治疗加入到扶贫工作中去。组织帮扶干部进行思想辅导,聘请或招募志愿者进行专业心理治疗,引导贫困对象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并积极面对生活。
  3.2  加强扶贫制度针对性
   现行扶贫制度存在“养懒汉”的情况,一些贫困户认为靠劳动挣钱慢,不如在家里等政府救济。对此,应从顶层制度设计的角度出发,改变贫困户不劳而获、不思进取的思想,可以为“懒汉”设置享受政府政策的前置条件。例如,对有劳动能力但没有从事劳动的贫困对象,需要凭借工作单位证明和培训凭据等,才能享受政府补贴。
  3.3  丰富技能扶贫实践指导
   技能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形式。开展劳动技能技术培训,教会并引导贫困户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贫困面貌。除开设家政服务、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等培训之外,劳动就业培训还可以结合当地地域、人文和气候等因素开展特色项目培训,如茶技茶艺、果蔬种植、旅游服务等。让贫困户在培训中练就一技之长,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增强贫困户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张姗姗.精准扶贫视角下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现状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1):14-19.
  [2]郭仁财,宋艳丽,丁建航.精准扶贫下农村地区扶贫现状分析——以山东临沭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1):
  130-132.
  [3]蘇同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2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