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融入小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国学经典诵读立体化,是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弘扬传统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方法。中华文化本身是鲜活的、多方面的,国学诵读以“音”作为一个社区的点,拓展学生的多种感官对经典进行相应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中华民族音乐、书法等艺术,从多角度将中华文化的精髓渗透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将国学经典诵读融入小学教育的实施策略,为促进学生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教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7-0011-02
引 言
国学经典是一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结晶,其中包括了如孝敬父母、勤奋学习等很多内容。在国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识字明理,而且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建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开设国学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1.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当前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加入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学魅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操。教师可以在相关课程教学中引用《春秋》《论语》《孟子》等书籍中的内容。这些都是优秀的国学经典作品,可以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虽然学生年龄比较小,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学经典作品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诵读活动,调动学生对这些经典作品的好奇心,从而让他们可以直接体会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1]。
3.培养学生的修养
当前处于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生活环境中有很多外来文化,处于不同的文化之间,学生难免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就会阻碍学生的自制力发展,甚至使一些学生走向极端。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让他们不断成长,培养自身修养,明白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原则
坚持正确的教学原则是顺利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前提之一。小学生不同于其他年级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心理发展规律,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小学国学经典教学也有其特殊性,在实践时,教师要把握相应原则。
首先,鼓励性原则,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少批评学生,让学生喜欢上经典诵读活动。其次,差异性原则,教师要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可能因为各方面因素导致学习效率不同,从而产生差距,教师需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科学的鼓励和评价,从而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再次,模糊性原则,教师在讲解时,不要求逐字逐句地讲解,应要求学生能够明白句子的大体意思,在熟读后了解具体意思。最后,自主性原则,即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诵读更多经典作品。
三、国学经典诵读融入小学教育的具体方法
1.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小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往往会成为他们最直接的榜样。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还要增强自身语文素养,发挥榜样作用[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言行举止要体现出文雅的一面,调动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好奇心,并将诵读活动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对这些内容产生兴趣。教师自身也要对国学有所了解,通过国学诵读不断丰富自己,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国学经典诵读和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融合方法
(1)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开展相对应的诵读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经典中的情感和文学。在国学经典中不仅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艺术特点,而且能够看到其历史性和发展性特点,唐诗宋词便是如此。
通过古诗词学习,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培养自身的人格和气质。古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陆游的《示儿》教学中,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希望祖国可以早日实现统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这首诗,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感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诗人在这种情境下的无奈;其次,要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最后,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思想,并在这一基础上,感受诗人的坚持。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维护国家领土统一的坚定情感,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组织诵读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汉字是人们进行情感表达的一种途径。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具体的国学诵读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国学经典中的深刻内涵。在进行班级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内安排相关国学诵读活动课程,让学生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国学经典作品,并展开诵读,然后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其他同学。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教育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具体学习活动中,一些学生会选择诵读《论语》,他们可以学到其中的道理,如学习的方法和处世的方法等。学生可以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进行相应的巩固,想要获取更多知识,就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学生在《论语》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体会到了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可以互相学习、收獲友谊。学生《论语》还可以学习到为人处世的态度,提升自身修养。诵读后,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感想分享给其他同学,这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来说十分关键。
3.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
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上课前的时间,或专门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开展诵读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诵读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唐诗宋词等内容,当学生形成了一定基础后,教师就可以慢慢渗透一些有难度的经典作品,并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渗透,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在午餐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读一读关于珍惜粮食的内容,让国学经典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教育。
结 语
总而言之,想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带领学生诵读经典国学作品,让学生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领会其中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这样也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的情操修养,激发他们的斗志,让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对待身边的人,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他们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张艺馨.经典诵读伴我成长[J].初等教育,2013(07):87.
徐杨.经典诵读与我[J].初等教育,2018(06):36.
作者简介:曾秋香(1990.8—),女,江西赣州人,大专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多次荣获县级优秀指导教师、乡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3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