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生自主实践,教师有效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束轩

  【摘 要】2017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使得被冷落多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受到教育界人士的關注。《纲要》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的性质,揭示了它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面向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的属性,《纲要》甚至对中小学每周的授课时间做了规定。由此可见,学校和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必须提升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这一高度上来。适合学科特质和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是落实学科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师掌握了好的教学策略,就能让这门学科发挥出它应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自主实践;有效引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2
  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基础,受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影响,他提倡教育与社会生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针对此,《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了活动开展的基本方式: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面对年龄尚小、能力有限、社会经验欠缺的小学生,教师不能站在讲台上靠讲解来“教”学生,也不能袖手旁观,任由学生野蛮生长,教师应当正确理解课程性质,成为实践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引领者,充分发挥教师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同时又体现学生跨学科自主实践。做到以上这些,教师需要有哪些教学策略呢?
  一、不拘泥于课本内容,结合校园活动,设计实践主题
  笔者认为,与教材内容相比,更生动、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是各类校园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设计、规划、落实活动各环节,更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性与生成性特点。如,寒冬将至,一则关于青海省留守儿童缺少过冬的衣服和鞋袜的新闻引起了学校师生们的注意。作为同龄人,学生们希望为远在牧区的留守儿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将献爱心行为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不正是一次很好的校园综合实践活动吗?于是,就有了一个以“献出一点爱心,帮助困难孩子”为主题的校园爱心义卖活动。活动准备阶段,老师引导学生列出需要做的事,如:设计班级爱心跳蚤市场的名称、Logo、宣传语等,放手让学生分小组去完成,学生出现争执或意见分歧时老师充当“法官”来“执法”。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列出物品清单,制定商品价格,再根据学生的特长分配任务。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和家长尽量不参与或少参与。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类似这样活动的开展,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实践,并通过实践增强组织能力、动手能力。
  二、不限制活动开展形式,学生小组合作,教师有效引导
  与其它学科课程不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强调综合性、实践性和活动性,它关注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观察与思考、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探究过程,提升问题解决、社会参与、自我认知等综合素质。课程的核心内涵为我们点明,教学多以活动形式开展,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更能发挥主体性;教师有效引导,适当点拨,把握学习动向。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变废为宝》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查找有关垃圾分类、废品回收、塑料危害等资料,通过分享预习让全班同学认识到垃圾分类丢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还可以建议学生下载日本、瑞士等国科学处理垃圾的视频给同学观看,学生通过大数据对比提高对厉行节约、废物利用的认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我是环保小卫士”等户外活动,帮助学生最终生成对垃圾处理、变废为宝、环境保护、美化生活等的思想认识。
  三、不局限于技能形成,给予学生信任,多元互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它涉及到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等,它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最大区别就是综合实践活动不以某些知识点、概念、技能的掌握为评价目标,它的开发、实施与评价是融为一体的动态展开过程。所以,教师不能用对错来评价学生,而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鼓励他们调动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引导他们积极探究和实践,必要时走出课堂,“以生活为教材,以世界为课堂,”信任学生能够运用各类科技手段,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与教师、同学、家长、网络甚至社会多元互动,开展学习实践。如学习三年级上册《变废为宝》一单元,恰逢9月16-17日台风山竹正面袭击广东沿海,肆虐过后,一片狼藉,尤其是香港地区,垃圾成山。海浪将人类几十年扔到大海里的塑料垃圾一次性地还了回来。老师利用网络,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同学们对台风的破坏力有清晰认识的同时,还感受到了白色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明白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老师再进一步借助各类图表,向学生们展示各类物品回的收利用率,使学生明白垃圾回收,变废为宝有着巨大的价值。周末,我们组织社区活动,在小区内清理白色垃圾,宣传环保知识,让学生能环保、会环保、拉动更多人环保。
  四、学生生成关于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反思,教师进行德育渗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的跨学科能力,知识技能迁移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要养成随时记录、数据收集、总结反思等好习惯。教师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不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每一次开展实践活动从开始到过程,从过程到结束,教师都要在关键环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正确的三观的引导。如学习五年级下册《体验农村(城市)生活》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党中央发出的对农村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奔小康”的实施政策,教导学生不嫌弃农村的贫困与落后,更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需要帮扶,从而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产生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总之,教师拥有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变成在教师有效引导下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其自主性的广阔天地,就能更好地落实这门课程的真正宗旨。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材〔2017〕4号,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
  [2]王丽华《与学生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指导策略》[B].中小学管理2017,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8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