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农业节水技术未来发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窦密芳

  摘 要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节水技术逐渐成为热议话题。现有的研究成果已有所成效,技术方式虽多,但缺点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基于此,通过对农业节水技术的现有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我国国情的农业节水技术发展体系,探索相应的有效途径,最后预测现代农业节水技术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 农业;节水技术;未来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0.093
  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水资源约为6 064.1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我国地势复杂多变,垂直地带性和空间分布不均,造成水资源分配不均,其中,长江淮河沿线以北的地区土地面积和水资源占我国总数的50%左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和水资源相对较高,我国大多的重要化工企业和能源基地便在这一区域。但是由于我国发展迅速,现如今缺水问题日渐凸显。在农业中,水资源的浪费现象非常明显:1)农业灌溉效率低,灌溉时多处可见用水不充分,仅为45%;2)农田对自然降水的依赖较大,无论是管理方式、设施建设,最终使用能在50%以上。有专家预测,在不能增加农业用水的情况下,到2030年全国缺水将高达536亿立方米,而农业缺水在300亿立方米。如果能有效利用水资源,这将满足7亿多吨的食品加工及生产用水,还能节约出大量的水资源用于其他经济行业,这不仅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也为社会安定提供基础保障。农业节水在我国的粮食安全、生态稳定等问题中占着重要地位,加强我国的农业节水技术在保证生产量的基础上促进科技创新,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节水系统,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1 我国农业节水技术的类型
  目前,全球水资源已处于紧张的状态,我国更是如此。近几年,大部分的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农业节水的重要性,利用各种手段、方式及政策进行改善,根据农业市场的不同,节水灌溉技术又分为以下4种。
  1.1 生物节水技术
  生物节水技术具体是指利用植株自身的生理特性和其遗传基因潜力,在相同的水资源条件下,获得大量产出。传统的灌溉方式对于田间作物的根系活动延伸度和吸水能力的要求较高,现代农业灌溉中主要强调根系的交错在土壤垂直层面或者水平层面的其中部分区域保持土壤干燥,再让部分土壤湿润,控制好植物根部的干燥性和区域湿润性,促进其他区域的根系承受缺水胁迫的能力,刺激根表进行补偿吸收,激发脱落酸向叶部传导信号,控制叶表面的气孔打开适宜程度,保证植株的光合积累及水分向外蒸发,大大降低了植株之间的土壤湿润程度和面积,缓解株距间的蒸发量和其他方式所散失的能量,从湿润区域到干燥区域渗透,予以补充散失的水分[1]。近些年,国外的专家对于作物水分需求方面做出了计量方法,分别为插值法和面积加权法,来确定作物各生育期和整体耗水量,将其运用在生物节水技术中,从而更为准确地测量植株所需用水量。
  1.2 管理节水技术
  在农业节水方面,除了具体的节水技术外,还需要一定的科学方式和管理手段来实现,科学管理技术能够进一步促进农业在技术上的完善,也能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多余的散失量。在现有的水分管理系统中,有关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水分的科学技术和计算方式,保证在农业水分上的高效利用,满足现代农业节水技术的管理要求。在农业节水技术的管理系统中,传统观念正在被转化和改变,信息化、高效化、迅速化及智能化在多个方面进行根本上的转变,1)对于灌溉技术的适当改进,具体在灌溉方式和灌溉频率上进行系统控制;2)在提高理论基础上的水分利用率,对于水分的利用效率管理人员既要注意对所灌溉的区域进行适当的优化,也要对现有的农业节水技术进行系统完善,利用网络手段监管水分管理系统,对于智能化的水分分配系统进行改革,再结合各方面的水源控制,加大合理、全面的系统化整合[2]。
  1.3 工程化节水技术
  工程化节水技术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利用这样的方式可实现水分上的控制及农业的规模化。在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中,能进一步降低水分上的资源消耗,对水库、水渠、河沟等进行细致化处理,减少水分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除了这一点,管理人员要有效利用好理学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精准地计算出灌溉的时间、灌溉的分量等,从而提高农业节水的可靠性。同时,技术人员在农业节水过程中利用输水管道降低了在施用水的浪费问题,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工程施工技术与高性能的复合材料或者高离子材料相结合,有效控制好水分资源,减少水分的耗损量。
  1.4 农业节水技术
  在工程节水中多是利用科技手段及机械手段,而农业节水是通过在水资源的输送中减少耗损量,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耕作时用以覆盖的具体措施,化学手段来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整,这不仅是实现了水分的储存和水分的保持,还提高了水分的利用效率。农业技术上的节水也就是农业技巧上的运用,更是主动强调了农作物的加工过程与利用方式,通过合理的手段和处理水分利用效率的方式进行治理和监管,避免再次浪费。
  近几年,水肥一体化、高效利用水肥资源等成为了农业上较为重要的课题,在项目研究中具體强调了节水的方式。通过实现资源最大化来对灌溉节水进行调整,具体在灌溉的方式、频率和涉及范围能够全面进行控制。再通过农业制度和作物本身的生理特性控制好作物根部养分的有效性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达到水分有效利用的目的,整体提高农业作物的品质及生产量。
  2 我国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趋势
  农业技术所涉及的学科和技术方式较多,这些技术的改革及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也是现代农业节水过程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方式。这样的技术是以传统方式为基础,结合工、理、农三个方面,全面改善农业灌溉中的水资源效率问题。目前我国的农业水资源还在发展阶段。而在实践中发现,农业节水技术的理论知识虽然丰富,但是在农业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所以解决现有出现的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有效改良,进一步促进节水技术进步[3]。   现如今,我国的农业用水量日渐增大,政府给与农民的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对于农产品和农业节水技术上的福利越来越多,所以农业节水的未来发展一片光明。专业人员应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进行全面研究,加强对于农田耕种及管理上的意识培养,还要深入学习相关技术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田、作物、土壤类型的不同而选择适当的农业节水技术。可以预测到,未来的农业节水技术可能会集合化,涉及的领域将遍及多个行业,所掌握的知识要点和研究内容越加丰富,在这样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农业技术是成熟的、完善的[4]。
  3 我国农业节水技术的具体措施
  3.1 投资力度加大
  科技节水的前提是科技和技术的不断研究,设备、人力等方面需要资金的投入,所以政府在出台各种政策的同时,也需要社会上的银行、各企事业在资金上进行扶持。在对新的设备建设方面,要对旧的设备进行整修,还要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设立专门的农业节水基金,为节水农业未来奠定物质基础[5]。
  3.2 加强科学管理
  做好对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工作,加强政府的管理力度和局部的政策优化,完善对于有关水资源和农业用水的法律法规,针对违反用水规则的人员和单位进行严厉的惩处,还要做好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和监管部门的建设,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能源和方法,为节水技术提供基本资源。
  3.3 重视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除了专业的研究人员外,对于农业节水技术最直接的实施者是农民,虽然现有的农民整体素质并不是很高,也造成宣传力度跟不上的情况,但是可以整合农民集体进行培训,做农业节水技术方面的讲座、手把手地教授、课堂走进农田中等多个形式进行多层次的讲授,增强农民总体素质和节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
  3.4 加强宣传力度和宣传渠道
  要摒弃过去单纯的纸质宣传,要增添广播、电视、网络等多个多媒体渠道,同时进行立体化示范试验,提高节水宣传力度,让农户有机会对农业节水技术进行全方位了解,从现实到理论,从小面积到大面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宣传都要做到加大力度。
  3.5 完善鼓励政策
  在农业节水的推广和技术革新中,一系列的整体工程所涉及的方面很广,为了保证政府作为倡导者,农民能积极配合,就要不断对农民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也要对机制进行妥善修改,从农民的土地补贴到农民生活的医疗保险,从而大大激励了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7]。
  3.6 专业人员技术支持
  对于现在的节水技术人员,国家出台相对应的补助政策,加强优秀人员的培养,不断为农业节水技术增添新鲜的力量,鼓励技术人员真正走到农民中去,带着先进的技术思想,投身改革的大潮中去,为我国农业节水技术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吴景社.国内外节水技术和应用现状[J].中国农业信息,2002(11):6-7.
  [2] 武雪萍,梅旭荣,蔡典雄,等.节水农业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差异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4):28-32.
  [3] 刘国庆.现代农业节水技木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区,2017,10(23):196-197.
  [4] 睢宁县水利局.現代农业示范区节水技术研究与应用[J].江苏水利,2017,16(5):224-225.
  [5] 霍传旺.现代农业与生态节的技术创新与未来研究重点[J].农技服务,2017,34(1):162.
  [6] 郭琦.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探究[J].南万农业,2017,11(11):119-120.
  [7] 赵育琴.现代农业中推厂节水农业技木的作用[J].农业与技木,2016,36(8):51.
  (责任编辑:刘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9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