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肖丹梅

  【摘要】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用高度凝练的优美语言来抒发饱满的精神世界,也是因为这个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进行诗歌的创作。现在很多文学家都很青睐于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诗歌虽然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是现在依旧光彩熠熠,这也是为什么诗歌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体系中一直不断被强化的原因。随着近几年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考对诗歌的考查形式也出现了很大变化,不再只是考查单一的背诵默写,更多是考查一个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就是学生普遍缺乏的诗歌鉴赏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数学、物理这样的学科向学生传达的都是客观的真理,只要相同类型的题目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很不错的成绩,而语文学科则不同,培养的是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语文其实应该是进行素质教育,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的课堂体验往往很单一,缺乏活力。目前诗歌的教学方式大多数情况下全部集中在朗读、重点词讲解、背诵上,对于诗歌内在含义的理解往往不够重视,但这一部分才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关键。要想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找到一套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正确把握诗歌的创作背景
  就像音乐制作人写歌词需要灵感一样,诗歌的创作一样需要灵感。而诗歌之所以受到广泛的追捧,也是因为它是诗人有感而发表达情感的一种委婉含蓄的方式,是侧面反映诗人生活际遇的一种神奇的存在。像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不单单表达的是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宠辱不惊的生活态度,也侧面反映出李白当时的生活状态。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李白正处在他人生当中的第二次低谷时期,也就是第二次被贬谪,在与旧时老友共同饮酒之时,写下了这首为后世所传扬的名作,而解读出这些内容,则需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与李白的《将进酒》极其相似的还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家都知道,苏轼是豪放派代表词人,他的词大气磅礴,气势雄浑,内容跌宕起伏,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又是一首典型的怀古伤今的作品,苏轼谪居黄州时创作了这首词。时光飞逝,当时苏轼已经年过半百,他想要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抱负,但却没有这个机会更没有这个精力。在苏轼游览黄州赤壁之时,联想到之前的赤壁之战,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以怀古为题材的词。类似于这样的作品,如果没有准确把握住诗篇的创作背景,学生往往只是在字面上感受到诗篇的豪迈气势,对诗篇只是有一个初步感官体验,对于诗篇的研究也仅仅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充分了解诗篇的创作背景,诗人到底是在何等处境才会写出这首诗。换句话说,没有任何一首诗是平白无故被创作出来的,它一定承载着诗人某种想要表达的情感或者想要传递给后人的精神。所以在学习一首诗之前,一定要去充分了解它的创作背景。
  二、有感情朗读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凡的意义,有感情地朗读是使学生进入诗歌意境的重要途径。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便是这个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并且在反复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进入到诗歌所创造出的意境中,理解作者想要向读者传达的内在精神层面的宝藏。《再别康桥》无疑是徐志摩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诗歌了。这首诗歌不但语言优美,还寄托了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在目前的教学方式下,老师的讲课重点不是分析诗歌的内在情感,而是将大多数时间都留给学生去背诵诗歌。谈到背诵,大多就是机械地没有感情地读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本无暇去顾及诗歌的内在美,能够感受到诗歌的外在韵律就实属不易了。而有感情地朗读就不同了,朗读和背诵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背诵针对的是冰冷的文字,是不需要学生来感受诗歌意境和感情的;而朗读针对的是作者所抒发的内在情感,是要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那种含蓄美,学习诗歌是如何用简练优美的语句来传递丰富的情感的。所以一味地背诵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并无多大用处的,它只是应试考试必要的一个要求,而有感情地朗读才是真正可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正确打开方式。在开始讲课之前,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名家的朗诵作品,把学生带入到诗歌中去,也可以为学生后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树立一个正确的示范。
  三、准确把握诗歌的诗眼
  “诗眼”,顾名思义,就是一首诗或者某一联某一句中最能直接体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那一个字或一个词。诗眼的特点就是有着高度的概括性以及准确性。正确把握住诗眼也就可以把握住诗篇的大概意思以及大致情感,不至于根据自己的感官体验任意去揣测诗篇的思想,以致整首诗的意思偏离正确的轨道。刘铁冷在《作诗百法》中写道:“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可见诗眼在一首诗中的重要位置。诗眼也是高考中经常考查到的内容,掌握好方法,其实很简单。例如白居易的《南浦别》:“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这里的“看”字便是本诗的诗眼。别离都是伤感的,虽然已经在离开的路上,但是充满着不舍与留恋,每走一步都要回头,每一次回头都让自己肝肠寸断。这个“看”字用得恰到好处,仿佛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了离人之间深深的情感交流,将离别的那种心酸和苦楚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的还有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的诗眼便是那个“深”字,“深”不仅仅说的是水深,更是情深。一个“深”字,不仅将两人的友谊充分展现在读者面前,还将诗篇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诗篇结构更加完整。所以把握好诗眼,对于解读诗篇具有很大意义,在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方面也有很大作用。
  四、积累阅读量掌握常见意象
  要想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提高阅读量也很重要。学习英语时,很多老师会给学生强调语感这个东西,让学生多读多背,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其实也是如此。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自己对诗歌初步认识的正确性,这样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其次,很多情况下,不同的诗篇往往会出现一些相同的意象,虽然出现在不同的篇目里,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意思与情感都是相近的。例如借鸿雁这个意象,表达的通常是思乡的情怀,韦应物的《闻雁》、赵碬的《寒塘》中都利用了此意象。杜鹃是一种很美丽的鸟,但在古代,杜鹃却是诗人寄托悲伤和无奈之情的载体,最典型的代表诗篇便是李白的《蜀道难》。所以,掌握意象也是把握诗歌主体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一些常见的意象还有月亮、竹、落红等。
  五、结语
  诗歌一直都是高考考查的重要考点之一,近年来,高考中关于诗歌的考查对于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诗歌鉴赏能力其实也是学生内在修养的一种,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的不仅是学生基础知识的提高,更是思想道德高度的提升。有了正確的教学方法,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努力,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一定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辉.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例谈[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8(6).
  [2]陈恩花.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6).
  [3]隋德新.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12).
  [4]俞永飞.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34).
  [5]成蕊.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02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