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对诗歌兴趣不高,不能很好地对诗歌进行赏析;教师忽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提出的要求;诗歌知识不成系统等问题。文章针对诗歌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诵读诗歌还要引导他们了解诗歌的内容、艺术手法与诗歌中的文化的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诗歌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细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3-0018-02
  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任务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1.对鉴赏诗歌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展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现代的观念和历史发展的观点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3.学习鉴赏诗歌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不同艺术特性,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4.尝试进行诗歌创作,乐于展示教学成果、交流创作体验。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必修课本中涉及中国古代诗歌的有必修2课本里面的第二单元、必修3课本里面的第二单元,必修4课本里面的第二单元,总共有二十二篇古代诗歌、要求精读的古代诗歌有十五篇,要求略读的古代诗歌有七篇。教材按照诗歌的发展时间编排,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在必修2的第二单元,唐代诗歌在必修3的第二单元,宋代诗歌在必修 4的第二单元。
  二、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如果把文学比喻为连绵的群山,那么,诗歌就是群山之峰。”但是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学生对诗歌兴趣不高,没有从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音乐美,不能很好地对诗歌进行赏析;许多教师对所教诗歌作品的理解不够到位,缺乏一种深入解读、辨析和阐释文本的能力;教师常为了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提出的要求,在诗歌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记忆答题模板,忽视诗歌的文学美;有的教师忽视教材和高考要求,不对诗歌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三、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重点
  1.诗歌诵读
  诗歌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具有抒情性、反映社会现实、语言凝练、富有音乐美等特点。“汉语的每个字都有各自的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不同的字放在一起排列组合,会组成动听的乐章;古诗词又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节奏鲜明。”诗歌的语言特点决定了朗诵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诗歌的诵读,在课前要让学生扫清字词的障碍,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在诗歌的课堂教学中也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诗歌的意蕴,及其抒发的思想感情。“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着莫大收获。”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给诗词谱曲并演唱,从歌曲中了解诗歌的节奏、尾音的处理方式。多种形式的诵读(如学生个体诵读、教师示范诵读、名句示范诵读等)及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比赛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2.诗歌内容
  2017年高考全国卷中的古代诗歌鉴赏题,从两道主观题改变为一道主观题和一道客观题。2017年语文全国卷Ⅱ考查苏轼的《送子由使契丹》,2018年语文全国卷Ⅲ考查王建的《精卫词》,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在诗歌内容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以下内容:①意象和意境。意象可以归纳为人物类、景物类,学生要知道常见意象的含义,了解诗歌意境。②诗歌题材。主要有八大类:山水田园诗、送别怀人诗、咏史怀古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景)抒怀诗、爱情闺怨诗。唐代王昌龄在《诗格》中对诗进行了论述: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学生要学会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诗歌中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学会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分析形象并且概括形象的意义。
  3.诗歌的艺术手法
  通过对必修2的第二单元中的先秦到南北朝时期诗歌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赋、比、兴、对偶、重章叠句等艺术手法。通过对必修3的第二单元中的唐代诗歌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对比、反衬、情景交融、白描等艺术手法。通过对必修4的第二单元中的宋代诗歌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虚实相生、用典、映衬等艺术手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修辞手法包括夸张、比喻、双关、比拟、借代、反问、设问等。表达方式包括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等。表现手法包括用典、对比、渲染、衬托、比兴、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想象、联想等。结构技巧包括抑扬、卒章显志、铺垫、以景结情等。
  4.诗歌中的文化
  诗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是对传统文化的鉴赏,但是其在当前诗歌教学中常常被忽视。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比如在学习《诗经》时,学生可以通過教师设定的情景,从“抱布贸丝”中了解当时人们的交易方式,进而了解当时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唐诗感受盛唐诗人的精神,了解诗人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并从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中体会其思想精髓。
  教师在教学故事性较强的诗歌时可以让学生自导自演课本剧,例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这首叙事诗时,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情节进行改编并表演。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理清故事情节,并探讨人物冲突背后的社会原因。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特别是格律诗的创作,让学生在诗歌创作中,传承诗词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经典。
  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研究改进。在高考压力和教师教学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使诗歌教学适应学生发展需求,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重视诗歌诵读,诗歌的内容、艺术手法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以提升教学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家新.“它来到我们中间寻找骑手”:谈新理念下的中学语文诗歌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2005(2):57-60.
  [3]  于漪.古诗词阅读指要[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6):7-9.
  [4]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5]  黄志浩.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6]  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7]  王崧舟.文本细读与文本诗意的开掘[J].语文教学通讯,2009(Z3):9-14.
  [8]  张桂丹.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反思[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5.
  (责任编辑   农越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9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