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立德树人视野下教师的德育专业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玲

  [摘           要]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期待,对高校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从教师的德育专业化内涵分析出发,提出立德树人客观要求教师的德育专业化,从努力培养其德育使命,不断强化德育规则以及认真推进德育方法去发展教师的德育专业化。
  [关    键   词]  立德树人;高校德育;德育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78-02
   德育是教育中的根本性与方向性问题,且立德树人的提出必然要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推进教师德育专业化发展。高校德育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活动当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作为大学教育教学实践的主导者,研究和改革的主力军,高校教师必须要把握好教师专业化趋势,明确教师德育专业化的内涵,加快自身德育专业化发展进程,以便更好地去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不断开创高校德育新局面。
   一、教师德育专业化的内涵
   教育的本质赋予了教师特定的社会角色,也赋予了教师特殊的道德要求。高校教师是大学的核心,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是要把正在成长中的青年学生培养成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其行为不仅涉及自身,更关乎整个学校和社会的发展。进入新时期,加强育人载体建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主题,“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焦点问题,而“教师的德育专业化发展”也已成为热点。要了解教师德育专业化的内涵,首先要了解教师德育专业化的组成要素,即“专业知能”与“专业伦理”。“专业知能”指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德育理论、德育热点等问题,而且还要具有做学生思想工作的道德修养、核心知识和技能,能够切实地指导和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专业伦理”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具备的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等。其次要明确“德育教师的专业化”同“教师的德育专业化”的区别,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德育教师专业化”是指专门从事德育工作专职教师的专业化,主要是担任德育理论课教学的专职的德育教师及班主任或辅导员在德育领域中的深入研究。而“教师德育的专业化”,正如檀传宝教授的说法,要落实涉及影响学生成才的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育人职责,促进他们的德育专业化。[1]总之,教师德育的专业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德育教师专业化的横向发展,它扩大了德育主体的范围,是教师队伍整体专业化的过程。
   二、教师的德育专业化的必要性
   (一)保证人才培养方向的需要
   教师德育专业化是为了解决教育现实问题。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民族的科学文化和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都会被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所影响。[2]每个教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3]实现教师德育专业化既有助于教师专业精神的形成和职业操守的养成,让教师成长为学生和社会的行为示范者;又有助于教师培养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变化,成为实用性人才。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教师的信念教育以及社会主义认同感,从而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严谨的精神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者和接班人。[4]
   (二)提升育人质量的需要
   教育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主导成分。教育对于不同服务对象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动机、需求和结果。对学生而言,学习、就业以及所创造的人生,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要以德立学、以德立业、以德立生。对学校而言,服务育人、管理育人都需要教师的敬业爱生,教师的为人师表,然后换来学生的成长。对社会而言,实践推进中的教育尤其是德育最终的成果是服务社会,利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全面培育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教师的养成教育,让每个教师都能在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广泛和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优化课程结构设置,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并强化教育实践环节,最终让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可以体验到教与学的思想性及价值性。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以专业成长为目标,以提高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为内容,动态持续的发展过程,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教师专业化”则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5]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教师专业发展”是以丰富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为宗旨,必然优化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而“教师专业化”的内容主要为“知识的专业化”和“德育的专业化”也就是“师能”与“师德”,它们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两条“腿”,两者缺失任何一方都会导致教育的不平衡发展。“师能”主要指的是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而“师德”则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的总和,是教师应遵守的道德原则规范和应具有的道德品质,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总之要真正赢得青年学生,“师德”与“师能”要同时得到“锻炼”,以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做到遵守学术规范,潜心教书育人,又要传播道德观念,秉持严谨治学。
   三、立德树人视野下教师德育专业化的发展路径
   (一)强化德育内化反省,不断增强德育使命    教师教学过程不仅影响着学生现实的学习活动,同时也影响着学生一生的情感、思维方式、价值观乃至个性品质。教育本是培养人的活动,其根本任务在于“育人”,而“育人”就必须把“立德”作为第一要务。而要成为一个“好”教师,则涉及教师的立场、态度和自我意识等多个方面。着手于教师在德育维度的专业培养,首先就是得让教师意识到自身的德育身份和责任,意识到每位师生都是德育责任人,每项工作都是德育平台。而职前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是未来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情意以及专业技能的初步形成的阶段。通过职前培训,新入职的高校教师能够树立积极主动的德育专业化态度。通过明伦察物,强化认识和把握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程,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培养趋善避恶的道德意向及教书育人的高尚使命感。[6]通过努力设置自身的专业发展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使教师在德育的专业化发展进程中达到“致知”,能尽快正确认识与适应教师角色,从而强化职业行为规范。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的建立是迈向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的第一步,是树立良好师德形象,以德立身、以身立教的出发点。只有教师具有德育使命意识,才能将育人渗透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成为“专业化”的主人。
   (二)强化德育规律把控,不断加强德育践行
   教师作为德育主体之一,既是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是德育实践中的主体,同时也是被改造的对象,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当教师在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工作环节都采用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时,且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一个学校大部分教师共有习惯,它就会变成教师的一种自在状态的教学习惯,进而成为一种教师文化。[7]因此,学校在管理育人过程中,一方面要规范教师与国家、社会、学生的关系,弘扬爱国守法、服务社会、敬业爱生的准则,争做“四有”好教师。另一方面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同时,组织教师接受德育训练,掌握德育规律,提升德育工作能力。并督促教师在教学尤其是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去寻找理论与教学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最终由教师自己在德育的专业化方面完成知情意行的转化,并将德育作为自己教学习惯。
   (三)强化德育方法创新,不断提高德育实效
   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教学,教师的德育要在教学中体现,并在教学中形成。当前时代发展迅速、社会纷繁复杂,德育实践面临着各种挑战。需要学校协助教师推进德育方法的改善,一方面要督促教师将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付诸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德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要求全体教师要更新教育方法,恪守道德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学生全面发展铺路架桥。教师自身要确定好德育目标,深化对德育本质的认识,将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相结合并进行反思和创新。为此,需要教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从理论研究回归到实践探索,寻找出一条立德树人的“道”,恰当利用德育资源,研发适合自身的德育课程和教学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8]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走向“教师德育专业化”[J].中小学德育,2013(1):4.
   [2]崔明稳,李涛.时代呼唤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J].中國成人教育,2013(6):125-126.
   [3]悟悦.下大力抓好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3(6):63.
   [4]王建南.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J].求是,2014(8):53-54.
   [5]岳喜凤.教师专业化:理念重建与内涵拓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6]段晓娅.从PPT课件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科技视界,2014(6):222,324.
   [7]刘小平.学习应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J].中学语文(下旬),2012(12):119-120.
   [8]吴春波,刘云.关于新时代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0(3):93-94.
  ◎编辑 李 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1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