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生态农业的边界、原理与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蒋高明

  【摘要】生态农业对于环境保护、维护生物多样和人类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生态农业概念不清,没有系统的生态农业科学原理与技术总结,造成了社会对生态农业的严重误解,决策者不能旗帜鲜明地发展生态农业,而是任由市场调节。很多非生态农业产品打着生态农业的旗号大行其道,造成了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不信任,严重阻碍了生态农业发展。本文重新定义了生态农业概念,厘清了生态农业的边界,并提出了指导生态农业发展的五大理论体系与八大科学技术,为生态农业健康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础。
  【关键词】生态农业  科学原理  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19.001
  引言
  长期以来,生态农业被认为是小众农业,只有少数人才能够享用,其实这是一个严重误区。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误解,是因为人们对生态农业的科技进步不了解、传统生态农业概念模糊、边界不清楚等。经历100多年发展,生态学日益成熟,在我国已经成为与数理化并列的一级学科,一些基本原理应用到农业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现代生态农业不仅突破了人们所担心的产量低问题,而且在环境保护、遏制气候变化、全民大健康工程、乡村振兴、城乡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环境与健康问题上,发挥着主导作用。
  生态农业,顾名思义农业生产方式是生态的,是在健康的生态环境之下,用健康的办法进行管理的农业,以种植谷物、油料作物、中草药、蔬菜、果树、烟草等经济作物和仿生态养殖为主。生态农业所需要的原料尽量就地取材,来自自然界,不用农药、农膜、植物生长添加剂和转基因种子,尽量不用或使用少量化肥并满足植物对水、热、矿物质需求,其产量不低于或高于常规农田。生态农业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尤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平衡;在必要的时候用物理+生物方法控制虫害,不用化学农药灭杀;对于杂草,则采取机械处理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办法,尽量避免使用有害除草剂。生态农业不仅需要建构人与自然共生、循环的关系,而且需要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由于生态农业边界不清楚,很多非生态农业的元素如农药、化肥、地膜、激素、反季节种植与养殖,都混在生态农业中,造成了概念混乱;由于对生态农业的可续原理不清楚,人们将生态农业简单等同于原始农业;在错误的理论指导下,生态农业所使用的科学技术被忽略,转而使用现代化学农业技术。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生态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笔者就生态农业相关的概念、边界、科学原理与应用技术等热点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态农业的概念
  传统生态农业概念如下:生态农业是从系统理论思想出发,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管理手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地组织、规划进行的农业生产。这种农业生产是无机农业和有机农业的有机结合,它是用生态学的原则来管理和建立的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可行的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农、林、牧、副、渔等。生态农业主要依靠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来发展农业,这是一种低能耗农业,主要靠太阳能和生物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尽可能少的能源、化肥、农药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深加工原料;对土地精耕细作,使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体,较为理想地实现农业现代、生态环境的保护、能源的节约和再生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等综合统一,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赢,生产和环保协调发展,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2]
  上述概念过于冗长,解释过多,存在的问题有四个:一是原则太多,包括系统理论、生态学理论、综合运用、因地制宜、规划进行、无机农业与有机农业结合、生态学原则,等等。二是限制条件太多,如在一定区域内、主要依靠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尽可能少、尽可能多、较为理想等。三是含糊,如有机和无机结合,怎么结合没有说,经济上可行也很弱。四是没有旗帜鲜明地说出生态农业特点,即杜绝化学农药等有害化学物质,发挥农业环境保护与健康功能,所生产的是健康食品,其经济效益高于常规农业等。至于生态农业在能源节约与再生利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生态农业的副产物,只要认真发展生态农业就能达到,不必要刻意强调。总之,对于传统的生态农业概念,读后仍然不知道说什么。
  为此,我们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如下:生态农业是在生态科学理论指导下,所开发的环境友好性、耕地固碳固氮型农业,是基本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农药、除草剂、地膜、激素、转基因种子,而满足植物健康生长的一类农业生产方式。长期坚持下去,耕地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出来的食物为绿色食物(使用少量化肥,其余化学物质不用)或有机食物(化肥也不用),在市场上价位高于常规农产品。
  从生态农业的特点来看,生态农业并不是为落后、低产、低效的代名词,而是具有十分明显的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生态农业是在传统农业智慧基础上,利用现代生态学原理和技术提升的一类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的边界
  如果仅仅因为保护环境而发展生态农业,这样的农业显然没有推广的必要,生态农业的首要任务是提供人类丰富的健康食物。生态农业的边界在哪里?凡是符合生态学做法,完全不用(有机农业)或极少量使用(绿色)有害化学物质的农业方式,都属于生态农业的范畴,包括有机粮食种植加工与销售;海洋自然捕捞、天然淡水渔业、草原放牧的产品、森林食物采集;自由放养的动物;不用农药、除草剂、激素、地膜、转基因种植的蔬菜、中草药、茶、水果等生产、加工与销售,等等,都属于生态农业范畴。这类食物与工业化食物完全不同,从营养、农药残留、口感、价格上明显区分开来。   下面的农业模式,由于严重违背生态学规律,不属于生态农业:一是工厂化养殖;二是集约化与规模化单一种殖;三是反季节种植;四是使用大量化学物质投入的农业;五是使用转基因种子的农业;六是使用大量食品添加剂的加工业;七是仅有认证证书而食品其实就来自农贸市场的假有机农业或绿色农业;八是检测出多种农药残留并超标的无公害农业;九是高密度水生养殖业等。需要指出的是,生态农业并不是万能的,它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其范围的扩大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生产者的参与,政府的支持。
  生态农业的优势
  目前,围绕人类食物链和农业生产,人类投入了大量的化学物质,[3][4][5]这些化学物质如果采用生态农业的办法,绝大部分可以停止使用。生态农业涉及的范围很广,农、林、牧、副、渔都会涉及,但在每一个环节都有物种的贡献,都有从事该行业农民的贡献。生态农业的典型特点是:一是优美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元素循环再生、生态平衡;三是多样化的栽培物种;四是杜绝农药、地膜、除草剂、人工合成激素用量;五是为发展绿色农业使用的少量化肥被农作物吸收而不是污染环境。概括起来,生态农业具有以下八大优势。
  第一,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告别面源污染。没有健康的农业发展无从谈生态农业。农田中主要害虫和杂草其实都是自然界正常的物种,能够用物理方法干扰控制的,尽量不用化学办法,能够恢复生态平衡,对产量不造成明显影响的,尽量减少人为干预,既节约人工成本,还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根據我们的前期研究,如果发展生态农业,将目前90%以上的农药和50%以上的化肥停下来,对产量影响并不大。[6]
  第二,生态农业产出的食物质量高,很少农药残留或零农残。由于前期投入的化学物质非常少,且尽量投入可降解的生物类农药,再加上自然界的自净能力,以大量的有机肥为主,这样的农产品基本不存在农药残留。[7]如果农产品后期检测出多种农药残留,根本就不是在生态农业系统里生产的。[8]
  第三,生态农业单位土地经济效益高。目前由于采取粗放式的化学办法种地,虽然产量相对高,但价格便宜,有时市场不好还会烂在地里,资源浪费严重。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有两种,要么继续扩大土地规模,使经营者有利可图,但质量会下降;要么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价位,再加上生态农业并不减产,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好事。[9]前者购买了放心食品,保护了自身与家人健康,后者增加了收入,更愿意向土地中投入优质劳动力。
  第四,种养结合、种植多样化、间作套种、立体种植。这是生态农业的最大优点。生态农业的大量肥料来自系统本身,“六畜兴旺”才能“五谷丰登”。在少量土地面积上,可以提供大量食物种类;豆科与禾本科植物间作套种,可以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源;立体种植也能够实现。生态农业中,食物多样性高,这是其他农业方式所不能做到的。物种多样性丰富,系统就稳定,抗风险能力就高。据笔者粗略估计,北方一个1000人左右的村庄,可以提供的食物种类近200种。而美国农业模式,几百甚至几千平方公里内只能生产一两种食物,要么玉米要么小麦。不要说搞间作套种,就是联茬种植业也做不到。他们的农业根本就没有人气,几十平方公里难见到一个人。[10]
  第五,生态农业产量高。生态农业产量并不低,由于用地养地,被带走的养分通过有机肥或少量化肥补充。更关键的是,由于化学物质少,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丰富,这些生物就间接将土壤中的矿物质释放出来,供植物根系吸收。在这种模式下,如果坚持长期养地,产量是稳步增加的。通过12年实践,我们已经成功将低产田改变成高产稳产的吨粮田。[11]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并没有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激素、地膜、转基因种子。[12]
  第六,全面提高水分与养分利用效益,节约资源,不产生浪费。由于生态农业尊重植物生长规律,因地制宜,根据农业的气候特点安排种植和养殖。与自然规律相一致,遵守24节气的农时,其水分、养分利用效率高,加上饲养动物排泄的粪尿,乡村餐余和农作物秸秆都能够利用,增加了资源利用效率。所有这一切要实现,必须有人气,人在其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13]
  第七,生态农业是耕地固碳型的,由碳排放逆转为碳吸收。目前的农业模式是排放温室气体的,高达44%~57%的温室气体来自现代农业及其相关的工业活动。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显著减少温带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14]我们的长期研究发现,现代农业模式下,普通农田净释放温室气体,为2.7CO2当量ha-1yr-1,而生态农业净吸收温室气体,达8.8CO2当量ha-1yr-1,两者相加为11.5tCO2当量ha-1yr-1。[15]这就是说,减少化肥使用,增加耕地有机质,可将温室气体埋藏到地下,这个功能是生态农业的副产物。
  第八,发展生态农业可全面带动农民就业。由于优质优价,加上生态环境优美,对城市人群有很强的吸引力。农业要素容易变成商业要素,从养殖到种植,从收获到加工,从加工到销售,从餐饮到观光旅游,从保健到养生再到养老,乡村可以就地城镇化,吸引农二代、大学生二代,乃至城市精英就业。这样的话,遍布全国的400万个乡村如发展生态农业,非常有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态农业的科学原理
  水热耦合原理。农田生态系统由气候、土壤、生物等因子所形成。其中,气候中的大气温度和降水占主导地位,对其他因子产生重大影响。农田是由改造自然生态系统而来的,在不同植被地理背景下,农田生产力或产量受水热组合影响最大。自然界中,最高生产力是热带雨林,约45tha-1a-1,是在不施肥不打药基础上实现的。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最好,元素循环快。在农田中,光照、CO2都不是限制因子,而水热条件,尤其水热组合,最能反应农田生态状况。我国即使有些农田面临季节性干旱胁迫问题,依然比地中海荒漠区域农田具有十分有利条件。中国草原是雨热同期,而地中海附近、非洲的部分草原,雨热出现的最佳时期是冬夏季分离的。[16]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不同气候带上水热组合决定了生态系统生产力。生态农田尽量利用天然降水,适度利用客水或地下水,做到“旱能浇、涝能排”。热即热量,地球上的一切热量来自太阳,热对植物生长发育乃至群落分布有重要的作用。在阳光不缺少的地方,热量尤其与水的耦合对农业增产的作用大于化学肥料。生态农田利用自然界的热量,不搞反季节种植,充分利用我国水热同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适合的作物。高温的夏季杂草生长也很繁茂,如将杂草作为资源利用起来改良土壤,也是在生态农田利用热量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土壤碳氮库增长原理。碳表现在土壤中即有机质。目前我国耕地有机质普遍偏低,平均1%左右。通过有机肥养地,可大幅度提高土壤含碳量。这里的有机肥,指自然界中的所有光合产物及其衍生物,不仅仅是传统理解的人粪尿和动物排泄物。生态农业中的有机肥,以植物源肥料如绿肥、秸秆肥、杂草肥为主,最大限度地利用人与动物肥。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暖温带湿润地区,当生态农田有机质提高到5%时,在这样的土壤肥力下,即使空白对照(不施肥)的作物产量,也能超过了吨粮(小麦玉米周年产量)。[17]
  氮是植物光合生长必须的元素。自然界可以利用的氮都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含量78%。生物固氮、雷电固氮、干湿沉降都可以提供氮源。在种植过程中,用以上培育碳库的办法,培育土壤氮库,通过微生物活动固定空气中的氮,并活化土壤中的氮。碳与氮之间的比例约为10:1至12:1之间,当土壤含碳量增加到5%时,即使按照碳氮比10:1,也意味着每亩20厘米耕作层中有1.75吨纯氮,这些氮不會像化肥那样流失。因此,人类离开化肥厂,也能够满足作物需要的氮。由于土壤磷和钾基本不缺少,解决了氮的问题,鳞、钾和其他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问题迎刃而解。基本思路是:每年将籽粒带走的氮双倍还回土壤,使土壤可利用氮不断增加。因此,合理的碳氮比,对生态农田异常重要。[18]
  增加土壤碳氮库的办法有很多,除每年添加有机肥外,秸秆还田、种植或施加绿肥、利用杂草肥都是很好的办法。生态农田必须每年添加碳和氮,不能依靠化肥替代。我国农区使用了4000~5000年的农田没有退化,就是有机肥养地的结果。过去动力不足,有机肥来源少,农田产量低。如今,这些问题都已基本解决,通过培育土壤碳氮库增产技术已非常成熟。[19]
  生物多样性原理。生态农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土壤生物多样性。农田生物多样性包括种植物种(植物、菌物)与养殖物种(动物)多样性。在一个多样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其稳定性也是高的,抗自然灾害能力加强,同时延长了农产品货架期,避免集中上市带来的农产品滞销。我们在10亩农田基础上发展的弘毅生态小院,经济物种有73种之多,包括植物、动物与微生物三大类。[20]在这个系统中,害虫与杂草都变成了资源利用起来。同时我们发现,由于土壤健康,农田生态系统健康,植物病害基本消失。[21]
  害虫与杂草本身就是普通的物种,它们的作用也是辩证的。害虫会吃植物,但也会给一些虫媒植物授粉,害虫是益虫的食物,害虫死亡后其尸体可以参与构造土壤中的团粒结构;杂草会与庄稼争养料,但也会增加土壤碳氮等营养。杂草根系及其分泌物对于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和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对于害虫和杂草必须进行管理,农民付出的辛勤工作是管理它们,不使其危害农田,并变害为宝。[22]
  生态位原理。农田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位置不同,大部分时间物种相安无事,只有到生态位重叠时,才会发生激励的竞争或对抗。生态位是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拥有相似功能生态位、但分布于不同地理区域的物种,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生态等值生物。生态位与资源利用谱相对应,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个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
  在农田中,因种间竞争,一种生物不可能利用其全部原始生态位,所占据的只是现实生态位。作物的生态位是人为保护的,往往为了高产,人工除草或机械除草,去除竞争者。土壤表面上下一定高度和深度,这是土壤微生物、蚯蚓、线虫等动物的生态位,一些害虫的幼虫也分布在土壤中。利用生态位的空间差异,可以减少杂草控制成本,如果果园和葡萄园生草,就是利用乔木(藤本)与草本植物生态位不同的原理;种植高粱也可以控制杂草,因为高粱为高杆作物;利用生态位时间差异可以控制害虫,如诱虫灯捕杀的往往是夜行害虫,而益虫因为多在白天捕食较少受害。夏季的杂草很难在春季生长,因此,可以利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杂草,混播豆科植物养地,然后种植越冬小麦,小麦产量可以提高。这是利用小麦与杂草的时间生态位原理,在北方农田,玉米夏季农田杂草以牛筋草等为主,小麦以播娘蒿为主。
  生态系统原理。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生态系统能够自我维持、自我更新,且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掌握了农田生态因子变化特点、物种组成及其相关关系,人类就可以利用所掌握的生态学知识进行农田生态系统设计,力求获得最大的产量、生物量或者最高的经济效益。
  间作套种、林禽互作,果禽互作、林粮互作,药粮互作、稻田养鸭、稻田养鱼、莲鱼共生、鱼菜共生等,都是利用生态学原理进行的农田生态系统设计。在该类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种子。种子是农业的重要“芯片”,人类造不出种子来。除为动物生产饲料利用一部分杂交种外,基本使用老种子。鼓励农户自留种子,常年生态育种与自留种,产量有增加趋势。生态农业模式杜绝转基因种子,这是因为转基因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在生态农业系统中,农业不是现代化学污染源,不是温室气体排放源而是温室气体库,从源头解决了面源污染问题;农田生态环境大幅度改善;农田生物多样性将逐渐恢复;农产品不再含有人为添加的有害化学物质,目前,围绕食物链合法使用的化学物质高达5万多种;[23]农产品提供的优质健康能量,重大疾病发生率将大幅度下降;农业将成为附加值很高的产业,大学生二代、农二代等年轻人可以进入农业;优良种子资源可以长期保留下去;病虫草害发生率基本可控,土地越养越肥,耕地生产力将得到稳定提高。[24]   生态农业主要应用技术
  通俗地理解生态农业,就是在种植过程中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转基因种子;在养殖和加工过程中不使用饲料添加剂(尤其重金属)和食品添加剂;动物有享受阳光、新鲜空气、脚能够踏地、水禽类能有戏水的自由,而不是在传输带上长大的。这样的农业模式包括“六不用”和“五不用”两类:做到“六不用”就是实现了的有机产品;做到“五不用”(仅用少量化肥,其余不用),就是实现了的绿色食品。
  从理论上讲,从小范围实践成功案例来看,完全不用化肥农药等是能够产生出足够的食物来满足人类可持续生存的。生态农业绝对不是落后、低产、低效的代名词,而是完全相反,生态农业是高效的,是高产的、高附加值的,能够带动农民与农二代、大学生二代就业。生态农业除使用机械、电力和燃油外,其余石化类农资已基本停用,其主要的投入是劳动力。在目前资本市场下,劳动力就是金钱,是最安全的生物生产力。生态农业不是不需要现代科学技术,而是需要很多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生态农业是对现代农业的革命,而革命就需要武器,农民是不可能回到“原始社会”去出傻力气的,那么,这些生态农业的技术或者武器是什么呢?
  物理+生物防虫技术。这是中国人自主发明的技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特点吸引害虫进行诱捕,同时恢复天敌控制“害虫”。该技术来自物理学和生态学的贡献,即从源头控制雌虫数量,将交配后的雌虫连同雄虫通过物理方法控制,因害虫雌虫不能回到土地产卵,留下的后代越来越少,再加上天敌恢复,“害蟲”不至于产生危害。“害虫”这些物种还在,但危害却基本得到控制了。
  有机肥养地技术。这是来自生态学的直接贡献。地球上所有的光合产物及其衍生物均可以做肥料,这些物质包括植物枯落物、秸秆、人与动物排泄物、动植物死亡物、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菌类养殖废弃物、可降解生活垃圾等。我国仅大型养殖场粪便折合化肥就达7000万吨以上,超过化肥使用量5900万吨,秸秆、可降解生活垃圾、餐余中含有的养分数量也很大。停止向农业生态系统投入化肥、农药、除草剂、地膜等之后,土壤微生物和动物得到休养生息、物种消失得到遏制;持续投入有机肥、绿肥、杂草肥等生物质肥料,可实现耕地碳库与氮库双增加,人们担心的产量问题也会得到合理解决。
  生物与机械控草技术。这是来自生态学与物理学的贡献。除草是农业生产中最辛苦的环节,采用生物、机械、人工等办法,根据不同生态位,该除草的除草,该养草的养草,利用动物和草治草,发展小型除草机械。鼓励农民多付出劳动,其劳动强度比在城市打工低,但收入却高于在城市打工。当农业管理的收入超过进城打工的收入时,年轻农民陆续回乡,农业后继有人,一些传统农艺就有人继承。
  生物控病技术。这是来自生态学的贡献。该技术充分发挥物种尤其微生物的作用,尽量不让庄稼、蔬菜、果树生病,从源头停止各种防治植物生病农药的使用。该技术与有机肥养的技术配合使用,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自然界中,热带雨林、草原、湿地、海洋、森林都是不生病的。在生物控病技术中,微生物制剂、中草药提取液、沼液等也可发挥有效的补充治理作用。
  动力与灌溉技术。这是来自物理学的贡献。为了降低劳动强度,收获、储存、运输、灌溉、尽量采取机械措施,农机部门应多研发一些实用性农业机械。目前的动力很足,大型设备可用作整地、耕地和中耕除草,自动喷灌设备可布局到田间地头,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减少劳动强度,让农业变得不那么辛苦。
  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是使农产品升值的重要渠道。利用物理或生态的办法替代几万种有害化学添加剂,进行农产品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加工应以小型化、家庭化、多元化为主,带动农民专业化分工,带动更大范围内的就业。尽量不采用规模化做法,从而避免市场竞争风险。传统的食品加工工艺,在高效生态农业体系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以白酒为例,那些动辄上百上千乃至上万的白酒,其实粮食和瓶子等成本只有区区十几元或几十元。生态农业食品加工,要停止使用防腐剂和形形色色的工业食品调节剂。
  互联网技术。或者信息技术,是来自数学的贡献。没有销售渠道的农业要少搞,优质农产品销售是关键,高效生态农业必须有自己的定价权。要发挥互联网与物联网优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网上购买与现场体验相结合,将优质农产品以优质价格销售出去。互联网技术保障了顺季节多种经营,延长了货架期,避免集中上市带来的农副产品滞销风险。
  物流技术。目前物流技术在我国已经非常成熟。该技术可使自然界中适合人类食用的食物,从深山老林或者远洋进入人类的餐桌,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收获或捕捞各种自然来源(如海洋、草原、森林、湿地、荒漠等)的食物都是生态农业的范畴,且提供的是无需认证的有机食品。
  结语
  现代农业科技是以追求产量为主要目标的,为此而获得了很多的科技成果。然而,现代农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造成了人类健康隐患,导致了气候变化与物种消失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利用人类积累的百年以上的生态学科学知识,人类已经能够实现基本不用农药化肥等有害化学物质来生产足够的食物,并满足人类需求。生态农业附加值高,能够吸引农民二代和大学生二代围绕生态农业就业。生态农业的边界必须确定,必须让公众知道生态农业是一类健康保障型与环境保护型的农业,其应用的科学原理与技术和现代农业有很大的区别,其产品基本不含农药、激素、重金属、抗生素、塑化剂、微塑料等残留,食物口感与现代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区别。生态农业是可持续的,发展生态农业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竞争力,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够就业,从源头减少面源污染,并遏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对于我国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1]蒋高明:《不用农药化肥是能够生产出足够食物的》,《金融博览》,2019年第6期。
  [2]赵玉兰:《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年第13期。   [3]《农药市场未来走势如何》,中国农药网,2018年5月21日。
  [4]《〈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修订列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1号)》,农业农村部网站,2018年4月27日。
  [5]高艳春、马苏、熊剑胜、于靖:《我国兽药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畜牧杂志》,2013年第18期。
  [6]蒋高明、郑延海、吴光磊等:《产量与经济效益共赢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科学通报》,2017年第4期。
  [7]Yu XF., Guo LY., Jiang GM., Song YJ., Muminov MA., "Advances of organic products over conventional productions with respect to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food security",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8, 38(1).
  [8][9][10][12][13][14]蒋高明:《生态农业的边界在哪里?》,科学网,2019年3月6日。
  [11]Liu H., Meng J., Bo W., Cheng D., Li Y., Guo L., Li CH., Zheng YH., Liu Z., Ning TY., WU GL., Yu XF., Feng SF., Wuyun TA., L J., Li LJ., Zeng Y., Liu SV., Jiang GM., "Biodiversity management of organic farming enhances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15]Liu HT., Li J., Li X., Zheng YH., Feng S.F., Jiang G.M., "Mitigat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rough replaceme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with organic manure in a temperate farmland", Science Bulletin, 2015,60(6).
  [16][17][18][19][21][22][24]蒋高明:《谈谈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科学网,2019年4月7日。
  [20]徐子雯:《有机管理模式下农业生態系统质量与稳定性初步探究: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第6~8页。
  [23]蒋高明:《乡村振兴:选择与实践》,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第101~103页。
  责 编/肖晗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3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