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法优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严 黄波

  [摘           要]  不断地进行教法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每门学科课堂教学的目的,尤其是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主要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法优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    键   词]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法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042-02
   一、高校思政课教法优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何为教法优化
   所谓的教法优化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1)教法优化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通过教法来完善课堂。(2)教学优化可以说是一种课堂状态、成功的结果,即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这两种理解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是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活动实现的。优化教学方法的依据是教学目的和任务、教材内容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教师的素养水平等。
   (二)高校思政课教法优化的重要性
   1.教法优化是教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自教学体制改革以来,高校思政课教法优化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说,學校逐步将教学方法的优化渗透到教育观、学生观以及人才培养观中,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教师的专业素养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思政教育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由于高校思政课与社会发展和热点问题联系比较密切,有很强的时代性,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高素养的专业水平及创新发展精神。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高校对教学方法的重视,对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的培养也会随之增多,这对今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次提升自我的发展契机。
   (三)高校思政课教法优化的必要性
   1.高校思政课教法优化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在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大纲中,明确解释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帮助高校大学生分析学生在大学阶段的生活特点,并通过思政课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让学生对我国宪法、法律有更深刻的了解。除此以外,教学大纲也提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包括让学生在大学阶段做到了解法律并能够在必要时加以应用,确保学生在大学期间及未来进入社会后依法办事,维护国家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对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优化,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顺应了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高课堂质量都有明显作用。
   2.高校思政课教法优化顺应了教育与社会发展趋势
   当今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教育也同样迎来改革的黄金时期,优化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改变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积极进行对话式、情景式、案例式及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教育界最重视的任务之一,也是教育界的工作重心。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急迫,因此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顺应教育界和社会的发展趋势。
   二、优化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法的优势
   (一)有利于促进教学理念和思想的更新,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
   教法优化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将课堂回归到学生,这有利于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进行指导”。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采用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有趣又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的、乏味的教学氛围。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素质水平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部分,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优化能够改变传统课堂中古板压抑的教学氛围,通过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优化,在高校思政课中更加能够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打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利于促使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接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
   (三)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法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有趣又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来进行教学优化,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思政知识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创设教学情境更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法优化可以通过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一种和谐的关系,增加大学生与教师沟通和交流的机会,然后通过沟通和交流使教师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时的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纠正,学生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沟通拉近与教师的关系,从而在学习遇到问题时能积极主动地找教师询问。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的第一时间就及时解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法优化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不仅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是评价一个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制定的一个共同方向。因此,高校思政课的教师就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教学目标和任务,比如,在学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就在课堂上点明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即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質,而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后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层次,在生活中自觉维护我国法律的权威,了解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身的社会主义法律修养。除此以外,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对他们分别制订教学任务,针对学习能力强并且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就可以给他们明确学习的任务并要求他们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构建理论体系,正确认识学法、守法与用法。在课堂明确教学目标就可以给教学活动提供一个方向,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而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跟随教学进程获得知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或模拟其中的角色,以身临其境的形式掌握所学知识的方法。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编创一个短篇故事,然后给学生分配故事里的角色,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排练,然后让学生在课堂的一开始进行表演,这样不仅可以使学习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话、合作教学法
   在国家最新发布的新课改要求中,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想要有效地进行教学优化,就需要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对思政知识的理解程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分组,实现优势互补,并与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对话,让学生及时说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和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思考,而教师则需要在学生进行提问后总结学生的看法并进行回复,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拥有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保证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这一章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对于思政知识的理解程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分组,在分组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时能够提高自身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让学生能够自觉维护我国的法律法规。然后,让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对如何正确认识学法、守法与用法的观点,教师对此进行评价和补充。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更能让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时找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问题导入法
   所谓问题导入法,即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导入问题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时能够得到相对全面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生学习人生的青春之问时,教师就可以在开展教学之前抛出问题: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先让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导入教学,再引导学生不断地从教学过程中探究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方式。
   (五)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就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能够根据这节课中需要为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举例,让学生通过教师所举的例子对知识点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而在教师应用案例分析法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内容,通过播放视频或者图片在课堂创设案例分析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弘扬中国精神”这一章内容时,可以以著名桥梁建筑专家茅以升为例,当茅以升获得美国的工科博士学位时,许多人以“科学没有国界”劝说茅以升留在美国,而茅以升却坚定地回答道:“不!纵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需要我!”正是由于茅以升的爱国精神,才有了我国的一座座坚固的桥梁,而这样的爱国精神也正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学习的。以茅以升为例,更加能让学生贴切地了解什么是爱国精神,什么是中国精神,学生在未来生活与学习中也能以茅以升为榜样,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张微.高校思政课教学生态性研究:主体、困境及优化[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6,36(2):75-79.
  ◎编辑 李 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3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