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外实践教学新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外实践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该文从分析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外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针对问题,重点探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外实践教学的新路径,旨在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外实践教学  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3(a)-0168-02
  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课堂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法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对当代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也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要把教学的理论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行动,实现“知”与“行”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就成为该门课程的最终教学目的。
  1  当前“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是相对于“基础课”课堂教学而言的,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教学课堂之外的校内、家庭、社会等场所开展的,和该门学科教育目标有关的教学性实践活动,它既是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基础课”的重要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单方面地传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理论知识,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由于教学方式单一和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实效性不强。而实践性教学则是通过引导大学生开展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帮助其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在实践过程中,体现了大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和情感领悟,使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发生好的变化,并通过内化教育和外化实践的动态转化过程起到对学生积极教育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基础课”的实效性[1]。
  目前各高校“基础课”教师普遍重视课外实践教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1.1 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一直以来,“理论教学体现水平,实践教学只是补充”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着许多院校的教学,导致学校缺少对“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的重视,也缺乏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导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极容易引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
  1.2 实践教学经费不足
  由于学校对实践教学的投入经费不足,所以难以保证课外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教师很难有效地开展课外教学实践,即使勉强开展课外实践,也由于缺少统一的实践专用经费安排,从而使“基础课”课外实践流于形式,实践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
  1.3 实践教学缺乏完善的考核体系
  目前绝大部分院校尚未健全“基础课”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缺少对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和实践教学单位基础建设的考核机制,也缺少对教师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认定,从而让实践教学缺少一定的制度保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使部分教师与学生产生走过场与应付的消极心理,最终影响了课外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
  2  探析“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的新路径
  针对当前课外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为提高“基础课”的教学实效,首先,学校领导要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为课外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打好基础。既要明确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领导体系和组织机构,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设定专项实践教学项目资金,也要统一规划实践教学大纲,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完成对不同实践教学方案的设定。同时,加强对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更要将教师的实践教学加入到考核当中,以提升课外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2]。此外,还要改革现行考核制度,将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编写调查报告等作为成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提高实践考核的成绩占比,从而让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
  在此基础上,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基础课”的课外实践教学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新方式。
  2.1 感受型实践教学
  感受型实践教学是让学生在接触特定场所中获得感受,深化对课程理论的认知。参观考察是其常见的形式。参观考察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对课堂教学的直观印证。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名胜古迹与革命纪念馆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而坚定其通过努力学习,更好地建设国家的信念。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法院旁听庭审,增加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扑通扑通的良心》《你会怎么做?》《庭审现场》《今日说法》等相关节目,课后针对节目中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与交流。
  2.2 体验型实践教学
  由于德性发展不是单单依照道德理论知识探索得出的,是在社会背景下,通过人与人的交流、互动等社会性行为产生的,所以根据“基础课”的教学目标特点,课外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体验式的形式展开。要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可以增加一些福利院、养老院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针对法律、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组织一些模拟法庭的审判、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等,如关于“亲子间的抚养或赡养权争议”模拟审判,“共享單车的管理与清洁”公益活动,加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3]。
  2.3 调研型实践教学
  “基础课”只有通过针对性的调研实践,才能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关于调研型实践教学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组织学生以“我身边的榜样人物”“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引领者”等为主题,开展访问、调查等小组活动,让学生搜集身边的道德榜样的事迹,利用网络收集资料、整理调查问卷,写出调查报告或心得。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认知,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同时明白合作在小组活动中的重要性。
  2.4 践行型实践教学
  教师可以在学期末,将课程全部教授完成后,根据学生对这一学科的掌握情况与学习水平,针对相关情况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拍摄一个关于思想、道德或法律主题的微视频或情景剧,关于创编的方向、排演的角色组员自行决定,微视频或情景剧内容最好在可以表达出该课程内容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创意性,并在任课教师的课程网络平台上进行播放,开辟专门的评论区让所有学生进行点评和评分,最后可以参考班级不记名评选与网上评选相结合的评选结果,选出最具创意、最符合核心内容的作品,并将这一内容的成绩记录到课程实践考核成绩之中,在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对情景剧的拍摄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3  结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外实践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思考关于课外实践教学的新路径,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思想道德修养好、法律意识强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建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32-34.
  [2] 马建青,王东莉.“基础课”课考核方式“四模块”改革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4):119-122.
  [3] 王晓华,赵明媚,孙英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管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2)75-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28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