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家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与学习效果关联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康豪
[摘 要] 以德宏职业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缅甸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生活适应、社会支持、文化适应等方面考查其跨文化适应能力,并从教学模式、教育文化环境和学习行为等方面研究影响留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为建立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机制和管理机制进行探索。
[关 键 词] 东南亚国家医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8.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048-02
在实施“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宏观背景下,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已成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合作的重要内容,但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由于生活环境和教育模式的差异,这些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也遇到了文化适应和学习适应的难题,学习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以德宏职业学院临床专业的缅甸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他们的学习行为、学习特点以及日常生活和社会交际状况,探索东南亚国家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联性,以求建立符合其特点的教学和管理机制。
一、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分析
跨文化适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文化的群体在相互接触中所产生的文化和心理两方面的变化过程”。跨文化适应包括心理适应和文化适应两方面,心理适应是指行为主体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等积极的情感体验,而文化适应是指行为主体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获得来自新文化的知识和技能。跨文化适应能力决定了留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与学习效果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跨文化适应能力越强,则学习效果越显著。
不同国家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而文化差异是影响留学生心理适应的关键因素。调查显示,东南亚国家留学生能够普遍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宗教信仰为例,东南亚国家的宗教氛围比较浓厚,国民基本上都信仰佛教或其他宗教,日常生活与宗教活动紧密交织,宗教信仰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留学生在国内都会定期参加宗教活动,庆祝宗教节日,宗教信仰比较虔诚。他们来华学习以后,就遇到了宗教信仰难题:(1)没有充裕的时间定期参加宗教活动。(2)难以找到合适的宗教场所,他们常常为此感到苦恼。这就是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面对文化差异带来的种种困扰,一方面,留学生必须学会自我调整心理,主动适应和融入新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中国学生和老师也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在沟通交流中多一份理解,给留学生创造和谐的文化环境。
二、留学生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留学生都很珍惜来华学习的机会,对自身的学习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大部分留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努力,但是他们的学习效果和预期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留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本课题通过研究发现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三方面:語言障碍、教育文化环境、教学组织形式。
(一)语言障碍
语言障碍是影响留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从德宏职业学院留学生的实际状况来看,除少数华侨学生外,其他人的中文水平基本上都属于初级水平。虽然到校以后接受过为期一年的汉语培训,但他们的中文水平还是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尤其是学习医学专业课程时感到非常吃力。由于留学生中文水平较低,课堂教学不得不采取一种繁琐的方式:先由任课教师用中文讲授,再由一名汉语水平较高的留学生把授课内容翻译为留学生的母语,帮助他们学习和理解。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耗费时间,效率很低,而且依赖于翻译者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如果翻译者对授课内容理解不正确,那么其他留学生获得的知识也是错误的。
语言障碍不但会影响留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会降低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愿。受到语言障碍的限制,留学生都不太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因为他们无法使用中文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很难与任课教师开展沟通交流。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困难、与教师交流的困难和参与课堂活动的困难,使部分留学生对学习产生挫败感,最终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从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来看,在留学生当中普遍存在学习焦虑,而产生学习焦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语言障碍。
(二)教育文化环境
进入德宏职业学院学习的东南亚国家留学生,除了要克服语言障碍之外,还面临着适应教育文化环境差异的挑战。留学生到中国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学业上从低到高的转变过程,还要从自己熟悉的教育文化环境转变到另一种陌生的、完全不同的教育文化环境,二者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这一转换过程迫使留学生调整和改变他们原有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实现对知识和学习技能的转换。留学生在这一转换过程中常常出现难以适应的状况,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此外,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也是一大挑战。东南亚国家高校的教学节奏比较慢,课堂氛围宽松,教师在课堂上通常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开展讨论和交流,自主学习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而在中国高校,教师在课堂上通常采用讲授式教学法,课堂学习的内容多、学习强度高,时间安排紧凑,留给学生讨论和思考的时间很少,留学生面对这种快节奏的教学模式显得力不从心,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调查中74%的留学生认为,中国高校与本国高校在教学方式上有很大区别,对中国的教学模式不太适应。这些差异要求留学生要转变学习习惯,适应不同的教学模式,以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而中国教师也应该根据留学生的学习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也会对学习效果造成一定影响。从方便教学和管理的角度出发,学校把26名汉语水平属于初级和中级的留学生组成一个班级,使用汉语教学和翻译授课;另外6名汉语水平较高的留学生被安排到中国班级,和中国学生在一起学习。研究发现,把留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进行学习,采用翻译授课的方式会降低留学生学习中文的意愿和动力,因为他们在课堂上会更加依赖翻译,更频繁地使用母语讨论和学习;和中国学生在一个班级上课的留学生,经常使用中文与同学交流,在学业上能够得到中国学生的帮助,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更好,而那些集中在一个班级的留学生,他们在学习中使用母语的频率要高于使用中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也比不上其他留学生。
三、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以及学习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一)开展留学生入学前的跨文化适应教育
为帮助留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应该在入学之前对留学生开展跨文化适应教育,使他们为留学生活提前做好准备。教育内容应该侧重于中国的文化特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法律法规、健康医疗、饮食住宿等方面,为留学生适应新环境提供一个心理上的“缓冲期”。还应该加强学校网站建设,提供多种语言版本以方便留学生浏览,使留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了解学校概况和校园文化。中国高校应该通过各种措施为留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向留学生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使他们遇到问题时知道该如何应对以及如何寻求帮助,缓解心理压力,尽快度过“文化休克期”。
(二)加强语言培训,提高留学生的中文水平
语言学习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脱离语言环境学习语言难以取得成效。留学生不能仅仅在课堂上学习中文,更要走出课堂,到真实、完整的语言环境中练习,通过实际运用提高中文水平。学校可以组织留学生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包括迎新晚会、文艺表演、运动会、节日庆祝等活动,为留学生创造与中国师生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这样不但能提高留学生使用汉语的能力,还能消除彼此心理上的隔阂,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此外,还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留学生走入社会去体验生活,使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提高他们学习中文的兴趣。
(三)改革高校的教学和管理模式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中国高校目前针对东南亚国家留学生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需要进行改革。首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提倡把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安排在一个班级进行混合教学,为留学生学习中文创设语言环境,也有利于留学生扩展人际交往,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其次,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上,从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强化语言培训的同时,加强专业课程基础知识的培训,巩固留学生专业学习的基础,探索使用适合留学生阅读的双语教材;再次,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教师使用双语教学,从单纯的教师讲授转变为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式教学,重视留学生的自主学习,放慢教學节奏,减少教学内容,给留学生留出时间去消化和理解所学的知识。最后,在日常管理中,应该考虑留学生在餐饮、住宿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实行人性化管理,为留学生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洪建中,王坚.来华留学生的社会支持与跨文化适应[A].回顾与展望: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南京:中国心理学会,2013:1414-1415.
[2]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3]方媛媛.留学生文化适应现状、影响因素及策略的实证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7):39-42.
[4]陶燕.东盟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5,37(2):73-77.
[5]吴日霞.论来华医学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244-245.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3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