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覃玉球
摘 要 桉树种植业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广西,为广西地区和我国的林业种植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桉树的大量种植也为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桉树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对广西桉树种植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桉树种植与当地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桉树;种植业;发展现状;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1.056
桉树原产自澳大利亚,于19世纪90年代左右被引进我国。目前我国的桉树种植面积在世界范围内位居前列,主要种植地为广西和广东两地,其中广西的桉树种植面积最大。桉树的树枝和树皮可用于提炼橡胶、桉树油等化工原料,木材可制造人造板[1]。广西地区桉树种植业不仅为当地人民带来了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环境等作用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但这并不代表桉树的种植没有负面作用,因此,对广西地区桉树种植业的现状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
1 广西地区桉树种植现状
1.1 分布状态
随着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桉树种植面积也在快速增加,目前我国桉树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种植面积占据了全国总面积的50%。
1.2 经济效益
桉树浑身都是宝,从中可以提取多种日用化工产品的原材料;桉树的木材质量也较好,可作为人造板的原木;桉树的生长速度非常快,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种植林,桉树不仅可为林业种植的农民提供更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增加当地政府的税收,正因为如此,桉树才成为广西地区林业种植的主要对象。
1.3 社会效益
桉树的种植能够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对于促进就业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相关调查显示,平均每公顷的桉树林可以增加4个就业名额,桉树的种植不但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就业,也带动了当地造纸、化工、木材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 广西地区桉树种植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物种多样性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物种越丰富,生态系统对外界破坏的抵抗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但广西地区大规模的桉树种植对于当地的物种多样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据有关机构和部分研究者的调查显示,在大规模种植桉树之后,广西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中脊椎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均有下降。桉树对本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并不止于此,有国外学者发现在马达加斯加岛的桉树林中,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种类较天然林更少;我国学者对广西地区桉树林中的植物分布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表明桉树林中草本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随着桉树林树龄的增加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而造成此种现象的一种解释是桉树林对于当地的生态系统存在化感作用,这种作用会抑制桉树林下层的植物,造成植物种类的减少,从而影响动物的种类。
2.2 对当地水域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广西很多的桉树大量种植区均出现了水土流失的现象,桉树林及其周边的土壤含水量逐年下降,这对于当地土壤生态和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但桉树本身并非大量消耗水源的树种,根据我国学者对桉树的研究,桉树在生产1 000 g干物质时所消耗的水分为750 L左右,而其他树种在同等条件下所消耗的水分较桉树更多,例如松树的消耗水分量达到了1 500 L,相思树则为1 300 L,均远高于桉树,也就是说桉树是非常节省水源的树种。但由于广西地区桉树种植面积过大,导致大量土壤水分为桉树林所消耗,加之当地缺乏水土养护措施,使得桉树林在大规模种植下对水土环境造成了破坏[2]。
2.3 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近年来,广西地区很多桉树林中均出现了土壤矿质成分含量下降的现象,从而导致了桉树林中土壤肥力的快速降低。桉树的生长周期虽然较快,但桉树所消耗的土壤矿质营养较其他树种并不多,且桉树的根系在乔木中属于较短的类型,因此桉树在其生长周期内并不会消耗过多的矿质养分。导致桉树林土壤肥力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过于频繁的采伐,由于桉树林的生长速度快,广西很多桉树林的经营周期都很短,频繁的生长-砍伐循环快速消耗掉了土壤中的矿质成分,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此外,大量连片的种植桉树林也会导致桉树对当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化感作用增强,使土壤的循环再生能力减弱,进一步加快了土壤肥力下降的速度。
3 广西地区桉树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为了减小大规模人工桉树林的种植在未来可持续发展中对广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该从恢复地区性林区植被、调整相关经济林种植模式、完善和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体系等方面努力。基于此,以广西地区桉树林规模种植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相应地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3.1 恢复林区植被
针对桉树林对其下层植物的化感作用,广西地区规模较大的桉树林种植区应当强化人工造林,以缓解桉树林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人工造林的实施,可采取混合造林的手段,将本地树种与桉树林混合种植,通过其他树种来减缓桉树林对下层植物的化感作用[3]。混合林对于土壤养分的吸收也较为均匀,可避免单一物种大规模种植导致的土壤肥力快速下降。此外,在林地下层,应当种植保水、固氮能力良好的菌类物种,起到丰富土壤腐殖质,减缓土壤水分、肥力流失的作用,这种将其他物种引入桉树林的方式虽然会降低桉树林的种植面积,但却可以强化桉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壮性,使桉树林能够长期种植和发展。
3.2 调整种植模式
广西地区的很多桉树林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频繁采伐,这不利于桉树林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当调整广西地区桉树林的种植模式[4]。在桉树林的分布方面,应当合理调整植株之间的行距和株距,避免植株之间过于密集,土壤养分被大量吸收,较大的植株间距还可以降低桉树林对其下层植物的化感作用;在采伐周期方面,应适当延长采伐周期,避免频繁采伐导致的土壤养分无法及时补充;山区应采取与平地不同的种植方式,如穴状整地,以减少对山区水土环境的破坏。
3.3 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为了规范广西地区桉树人工林的广泛培育和种植,实现当地经济和环保的“两个提升”“两个保证”,广西各级政府应尽快完善关于桉树人工种植、规范采伐以及可持续经济和生态环境双循环双保证的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当地桉树人工林的大面积种植[5]。为了健全现有的相关制度规范、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该在进行全面、科学、规范的调研和经济、环保预算后,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不仅要规范桉树林的种植方式、采伐方式等,更要健全制度,对违法种植和违法采伐进行惩戒,用法律的手段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
4 结语
通过对广西地区桉树种植业的现状与桉树种植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广西地区的桉树种植面积占据全国桉树种植总面積的一半,虽然为当地农民和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对当地的物种多样性、水域环境和土壤肥力造成了影响。因此,广西桉树种植区应当调整种植模式,恢复林区植被;当地政府应当积极推动相关法律的建设,以此规范当地的桉树种植业。
参考文献:
[1] 周群英.我国桉树生物质能源林研究与利用综述[J].桉树科技,2017,34(3):55-60.
[2] 任世奇.桉树林对水库蓄水量及水质影响的调查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18,47(1):72-77.
[3] 郭东强,卢陆峰,邓紫宇,等.我国桉树混交林研究进展[J].桉树科技,2018,35(4):34-39.
[4] 保绍明,伏露红,保吉芬.陆良县桉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与生态环境关系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2,37(5):100-104.
[5] 黄昭平.广西桉树人工林种植情况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河北林业科技,2011(2):44-46,55.
(责任编辑:刘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7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