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黑龙江省农村的经济、财政、农业投入及金融运行等方面展开研究,并对黑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经济;影响因素
  一、黑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机构所处层次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财政、农业投入、金融运行情况等因素。拥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农村经济现状
  1.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2017年,黑龙江省的第一产业发展迅速,产值总额达5586.6亿元,较去年相比增长了383.7亿元。农林牧渔总增量为550.3亿元。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种植业,增长率达到8.8%,与此同时,林业和渔业的增长率也达到了7%和6%。而畜牧业增长率最低,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6%。
  2.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
  黑龙江省实施城乡一体化政策以来,所有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地增长,由2013年的9634元增长到2017年的12665元。从2017年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占比最多的为经营净收入,占比约为52.8%。另外为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占比约为22.4%和20.4%;占比较少的为财产净收入,约仅占4.4%。
  (二)农村财政现状
  黑龙江省的财政收入状况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2017年,黑龙江省的财政收入为1243.3亿元,包括增值税1269892万元,土地增值税48563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566972万元,环比增长了18.0%;农林水事务支出8151611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7%;在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方面增长26.8%;医疗卫生支出2971657万元,环比增长6.0%;增长最多的是环境保护支出,增长70.3%。
  (三)农业投入现状
  黑龙江省农村的机械化水平一直不断攀升,在2017年中,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到1099.2万千瓦,其中大中型农业拖拉机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3.7%,农业联合收割机为38426台,与去年相比增长了6.5%,农用的载重汽车为1193台,与去年相比增长了8.3%,但小型拖拉机环比却下降了4%。通过数据分析可知,黑龙江省不断推动机械化发展,使得劳动力水平得以提高,从而促使了农业向其他产业转型,进而推动黑龙江省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四)农村金融运行现状
  近几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逐步拓展到农村,同时黑龙江省农商银行及其他村镇银行也相继不断成立,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截至2017年底,在存款方面,黑龙江省各级金融机构存款总计达到23615.1亿元,其中活期存款为5806.0亿元,相比去年增长了5.1%,定期及其他存款为8525.1亿元,增长了7.6%,在贷款方面,黑龙江省的各级金融机构的贷款总和达到19208.4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8.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414.5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加了2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为3586.0亿元,比去年增加了408.3亿元。
  二、黑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济基础较差
  首先,经济作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在很多时候影响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并且农村的经济利润相对薄弱,这使得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金融资源不能自由流动。与此同时,大多数的投资者都必须确保其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同时获得相应利润。黑龙江省大多数农村发展比较落后,但银行愿意将贷款发放给当地的农民,这也使得资金的安全性和营利性得不到保障,使得本就资金匮乏的地区,经济基础更加薄弱。
  其次,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大部分地区都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都具有成本高、利润低的特点,而大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对于新型技术,他们不能很快接受。同时黑龙江省主要的经济作物为大豆和玉米,而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已经达到饱和的程度,这使得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经济更加落后。虽然国家近年来对黑龙江省农村地区提供较多补贴政策,但是这些补贴远不能满足农业需求,使得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生活水平较低。
  (二)政府过度干预金融运行过程
  在黑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府,虽然政府经常主导金融运行过程,但都存在着过度干预的现象,这使得本就发展缓慢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主要体现为政府只考虑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过度干预金融的运行过程,主导该地区资金的流动方向,致使黑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遭遇了巨大的破坏,尤其是有的政府为了提升业绩,在不进行可行性分析、营利性分析和计划项目长远目标的前提下,盲目投资,这种政府干预金融运行过程的行为,导致本就稀缺的金融资源进一步减少,阻碍了当地的生态的建设,从而抑制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发展。
  (三)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
  首先,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多以个体经营为主,而个体企业的产业规模,大多数不能达到商业银行贷款的标准,同时黑龙江省的个体企业发展比较缓慢,在贷款方面就产生了较大的管理成本,与大型的国有企业相比较,个体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太稳定,可用来抵押的资源有限,因此多以信用贷款与保证贷款为主。但个体企业的征信情况较差,这使得商业银行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不愿意将贷款发放给个体企业。其次,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较差,农民无法扩大生产规模,进行种植、养殖和开发培育特色的农产品,同样投资者也可能遭受到生产周期长、自然灾害和开发失败的风险,又因政策补贴和商业保险均不能及时的给予补偿,做出应对措施,造成了利益与风险不对称的局面,这使得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贷款的审核标准变得更加严格。
  三、黑龙江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对策   (一)强化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基础
  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较差,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因此黑龙江省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首先应该使农民从思想意识上发生改变,大力推广新型科学技术,促使农民增加收入。
  (二)发挥政府在金融运行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应对金融机构进行合理的监管,完善金融制度结构,按照金融规律办事,使得政府干预与市场作用达到相对平衡,促进该地区的金融发展。
  1.扶持金融运行
  社会公共服务的主体是政府,而政府应最大程度地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参与者进入到市场中来,并且政府要坚持自身原则,维护金融机构的自主权,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监督各级金融机构的金融运行过程,维护金融机构和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对于违背金融市场规定的行为,建立相应的惩罚制度,从而维护市场的稳定发展和参与者的相关利益。与此同时,政府应严格监管该地区的金融机构,進而营造出一个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2.发挥引导作用
  金融资源比较稀少,而有效的引导,可以使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使其发挥最大效用,是政府部门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引导金融机构将贷款发放给那些高效低消的企业,从而促进该地区资源的合理配置。
  3.建立监督机制
  政府不仅要监管金融机构的行为,也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政策环境,进而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第一,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制定该地区经济的考核方法,并规定各方面的工作要求。第二,为了保证政府机构合规执法,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中的规章制度,使得政府机构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完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体系
  近年来,农村地区的需求日渐多样化,金融组织为了满足其需要,正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也使得农村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为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各级农村金融组织发挥各自的才能,其中合作性金融组织具有共赢的特点,政策性金融组织可以合理配置资金,商业性金融组织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形成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与此同时,商业性的金融机构可以有效利用自身产品优势,大力的拓展客户资源,政策性的金融组织要加强金融扶持力度,强化政府的职能和地位,通过市场化手段来获得最大利益。农村的合作性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行业自律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监督,防止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过度干预,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改革方案,建立起真正的服务性的三农合作性金融组织。同时在金融科技的大力发展下,金融工具的创新也有利于分散风险,使得资金来源将更加广泛,在降低风险的同时,还可提高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小朋,王琦.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构建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6(11):16-21.
  [2]康翠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当代经济,2017(24):80-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