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战略下绵阳特色小镇实施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分析绵阳特色小镇建设内涵、现状,理解特色小镇实施中存在缺乏产业优势、缺失必要社会功能、同质化倾向、机制僵化等问题。因此在绵阳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应坚持产业特色、功能完善、文化挖掘、政策创新的基本策略和路径,实现以绵阳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围绕小镇的“特”做文章,推动乡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小镇;“三农”;现代服务业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绵阳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逻辑框架。
  现阶段,大多文献是以闽、粤、浙、苏、皖等区域特色小镇作为研究对象,考虑我国各地区在空间维度、文化维度、经济维度、社会维度等差异性十分明显,以绵阳市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建设为研究范围,分析绵阳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问题,以期为绵阳的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相宜建议。
  一、绵阳市乡村建设基本现状
  (一)农民生活不断改善
  随着国家对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加深,绵阳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不断完善,传统“三农”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二)农村生产持续发展
  绵阳市始终坚持将“三农”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农村事业,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三)文明新风初步形成
  绵阳市积极鼓励各村开展“文明村镇评选”“农村文明家庭评选”“四好村创建”等道德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和决心,从根本上改变某些农村存在的不良风气和封建残余思想并提升农民在思想上的自我约束意识,形成文明乡风促进村民和谐。
  (四)美丽村庄已见成效
  “漏天的厕所、泥泞的道路、生锈的水井、鸡鸭踱步的门前空地”是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农村环境。自十七大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以来,绵阳农村地区的村容、村貌“散、脏、乱、差、空、老”的现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政府从农民满意的角度出发,建设前期就对村落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布局,修建公路、建设新房、修整田坎,切实解决农民眼中亟待解决的村容村貌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农民居住的生活环境。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绵阳特色小镇建设的内涵及现状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绵阳特色小镇建设的内涵
  1.乡村振兴的内涵
  据统计数据虽然我国村庄有200多万,但每年以近4万个的速度消失。更严重的是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也以近600个/年速度消失。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生命源和缩影,在社会、文化乃至經济的传承、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无论历史观还是现实观,乡村的振兴无疑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尤为重要的是我国乡村、农业、农民为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国防建设、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但是当城市发展、工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以后,“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不足,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须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统揽“三农”工作全局,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具有深远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乡村振兴下的特色小镇的内涵
  一是特色小镇跳出了原有的行政区域划分,不仅作为一个产业平台,更是成为集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创新平台——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借助该平台实现特色小镇商业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同时升级城市生活品质。完善配置的设施以显现出复合商业功能,通过多元化配套体系来满足小镇自给自足的商业需求。二是聚合功能。特色小镇作为乡村和城市连接的纽带,将双方的人才、市场、资金、技术聚拢,实现物流、人流、资金流的有效流动。三是增强小镇的综合吸引力。当运营系统完善的商业项目运作与小镇的项目价值形成正比,打造出高品质的特色商业产品,使之成为特色小镇风貌的缩影和城市文化的标志。
  (二)特色小镇是实施绵阳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
  “大休闲、大健康、绿色生态”是时代的发展趋势,绵阳特色小镇唯有适应这一趋势,构建以“提升旅游资源品质、建设旅游品牌”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多功能、多业态综合性的小型旅游区和生态居住区。重点发挥生态居住、旅游度假、产业培育三大功能。实现民居生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的“驿站”模式。
  (三)特色小镇是绵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特色小镇建设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统筹考虑农业产业、农村生活、生态环境协调统一,促进传统农村、农业的转型升级。建设绵阳特色小镇实现农业振兴要统筹考虑:①农业、农民和农村协调发展;②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生态化;③把农民就地城镇化作为解决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重要渠道;④农业产业发展是实现美丽乡村发展基础。如此才能使绵阳特色小镇建设模式、经验能在不同区域空间进行嫁接,形成乡村振兴发展创新路径。
  (四)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
  国内外学者针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做了大量研究,综合来看,国外学者注重区域发展的机制、作用机理方面研究;国内学者则将注意力聚焦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侧重研究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意义、路径等,理性分析相对缺少。有关绵阳特色小镇的研究较少,更缺乏整体上的研究分析。通过对绵阳市276个建制乡镇初步调查,筛选出金家林——基金小镇、永明镇——麦冬小镇、区桑枣镇——温泉康养小镇等17个可以培育创建的市级小镇,也由此可见绵阳的特色小镇建设比较迅速。
  三、绵阳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美丽绵阳、宜居绵阳”建设持续推进,“城乡互动、产城融合”成效初显,但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美丽绵阳、宜居绵阳、兴业绵阳”的长期性与人民群众渴望改善生活水平间迫切性矛盾;依然存在经济产业发展空间狭小问题;科技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经济发展后续力不足。特色小镇的建设将对绵阳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缓解突出矛盾、增强发展后劲、丰富发展内涵、激发创新活力,尤其在以“科技、创新、生态文明”为引擎的科技城建设中。   四、绵阳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路径方案
  (一)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绵阳市历史悠久,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小镇众多,但这些小镇大多缺乏保护、开发而镇貌破旧、缺乏功能配套、周边环境差,与群众理想中的“宜居、宜业、宜养”相去较远。
  特色小镇的建设,无论是环境设计、建筑外观、功能布局、能源利用,还是生活设施、现代服务,都从现代化、人性化须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打造,以遵循小镇的历史文化传为原则,以“宜居、宜业、宜养”为目标,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位,促进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让群众感受到生态小镇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二)壮大实业,提升地方经济实力
  根据国内外许多成熟特色小镇的运作经验,特色小镇的建设必须将区域产业规划于小镇的“特”进行统筹考虑。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产业链拓展空间广阔。①以特色农林等资源深度开发;②传统中药材的种植、销售和现代研发;③生态导向的种养殖业发展等。
  产业的培育和功能的发挥,不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小镇发展可持续性,提高小镇经济、文化品位,实现“宜居、宜业、宜养”。
  (三)提升旅游品牌,繁荣乡村经济
  绵阳虽然小镇众多,但功能定位不清晰、小镇历史、文化乃至产业的“特”体现不够等因素,在以“生态、文明”为核心,以“文旅、文创”为方向的现代旅游开发中难以起到助推作用。因此,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将成为“新”旅游聚焦点,使传统“物质”游,向“生态、文化、创意、体验”游延伸,从而延伸旅游业产业链,打造和形成特色旅游品牌,促进绵阳乡村的全面振兴。
  (四)增强物流商贸活力
  目前小镇规划建设中由于自身“特色”体现不充分,因此与生态旅游、康养、文创、品创、电商等融合不够,导致现代服务业“发育”不良,除满足居民日常所需的简单传统服务业外,难有活力。特色小镇的“特色”经营+生态旅游+电商+文创……必然地培育出活跃的现代商物流贸业,把绵阳的特色工艺文化产品、特色农副产品、特色工业产品贸易培育成支柱产业,以加速经济发展转型实现“双百”目标的进程。
  (五)丰富绵阳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发展内涵
  以“生态绵阳、美丽绵阳、幸福宜居绵阳、兴业绵阳”为目标的特色小镇建设,需要进行绿色产业体系建设,而且要建立绿色消费模式以及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其实质是要建设“生态文化”生产、生活方式。
  五、乡村振兴下的绵阳特色小镇实施路径建议
  (一)统筹思维,系统设计
  特色小镇的建设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耗时、耗力、费钱,其建设的成败直接影响绵阳的“城乡统筹、产城融合、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必须着眼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要求,统筹谋划、系统设计,充分体現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群众生活的宗旨,实现宜居、宜业、宜养”。
  (二)合理布局,试点先行
  特色小镇的建设结合其地形特点、文化特点,避免的资源浪费和小镇风格和功能的趋同化;依据地理空间差异性合理布局、明确重点。重点打造特色突出的,现阶段已初具规模的特色小镇——涪城区基金小镇、高新区河边光电小镇,形成示范效应。
  (三)控制规模,集约打造
  建设特色小镇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必须根据实际需要、控制规模,避免大拆大建形成“建设性破坏”,浪费资源。
  (四)政策护航,创新机制
  建设特色小镇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须有政策护航、创新机制,政府指导、市场主导以控制风险。建设特色小镇涉及经济、文化、政治、民生等方面,由政府建立相关配套政策,设立专门机构。资金、土地、安全、规划、文保……要由专门机构统筹、协调。预研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制订相关政策、标准,为小镇建设排除障碍。
  以建设特色小镇为战略抓手,促进乡村振兴、经济转型发展,建设“生态绵阳、美丽绵阳、幸福宜居绵阳、兴业绵阳”。需要我们具备长远的眼光,科学规划、实施,“特色小镇建设”必将成为绵阳科学城腾飞一翼。
  参考文献:
  [1]曾丽姗,武东华.精准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战略关键问题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8(11)
  [2]孔群喜,王紫绮,蔡梦.新时代我国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的优势塑造[J].改革,2018(10)
  [3]卢洁.湖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研究[J].经贸实践,2018(19)
  [4]陈玉山.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苏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的研究[J].商业研究,201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9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