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与策略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定位,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速“四新”成果进村入户,为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组织提供技术支撑。提升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科技助力,实施精准扶贫;为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9.01.012
  Abs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and explore the path of the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training the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and accelerating the "four news" achievements enter the villages were carried out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and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Promot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revitalizing the rural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ist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to mak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and rural v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path; policy
  “三农”问题事关现代化的全局,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农村是关键,农民是主体。乡村发展要靠农业支撑,产业发展要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当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巨大的支撑作用。
  1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农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也已经从量的增加转向质的升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深入。但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还很大。新时期要着力从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3个方面,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农村要素活力,增添农业发展动能,激发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乡村振兴形成强大内生力量。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农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讨
  2.1 坚持走产业融合之路,增加农业综合效益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产业。在稳定现有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大力发展加工业,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有条件的地方,可挖掘地方资源,适当发展休闲旅游业,以农业为基础,以观光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游客为目标,因地制宜,抢抓机遇,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2 坚持走项目带动之路,提升经济发展质态
  项目是发展的驱动力。利用发展现代农业的项目,规范土地管理,千方百计增加土地供给、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强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延长产业链,使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区的农业现代化步伐显著加快。
  2.3 坚持走精致宜居之路,打造美丽乡村环境
  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环境质量决定着群众生活质量。着力开展好乡村环境整治、绿化提升、特色创建等行动,推动乡村面貌大改善、生态大提升。扎实推进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护工作,大力整治道路、水体、庄台,全面管护。以产业理念实施乡村绿化行动,推动庄台、道路、河道绿化联网成片。
  2.4 坚持走“一村一品”之路,加快富民强村进程
  富民强村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行“一村一品”,积极探索符合村情实际的特色精品种植项目,以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加快增收。既要注意整体品牌形象的构建,形成集聚效应,也要注意单个项目和产品的品牌塑造,逐步开拓消费市场,加快富民强村进程。
  2.5 坚持走标本兼治之路,促進乡村文明和谐
  打造治理有效、和谐文明的新农村是实现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以增加群众“隐性财富”为重点,以自治和法治为保障,以重塑乡风文明为抓手,补足农村工作短板,全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实现农村文明和谐、长治久安[1]。
  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策略
  3.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针对乡村经济发展需求,各级政府应完善新兴职业农民培育激励政策,认真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等三类职业农民。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现代青年家庭农场主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半农半读”农民中职学历教育、涉农专业大中专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等分层次、分类别、分专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形式,建立常态化的多元培育、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2]。   3.2 以培育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引领,加速“四新”成果进村入户
  坚持产业兴农,着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好绿色高效特色农业。健全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构筑好各类风险防火墙,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大力发展高质量的现代农业,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3]。
  3.3 成立专业合作社或涉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协同发展
  联合农业、供销、农业科研等系统单位,在县市区组织规模种植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协会。前者成员出资入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后者乃行业协会组织,制订行业行为规范。农业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合作社将按照规模化种植需求,面向社会采取询价比价方式,组织农资集中采购,降低种植成本;组织农业企业对社员开展统防统治、机耕机收、烘干仓储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根据合作社社员需求,购买或租赁农机设备,为社员提供服务;与金融机构联合合作,为社员扩大生产及加工销售提供金融服务;组织种田大户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产品推广。农业科研院所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技术服务,同时为专业合作社提供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等最新农业科技信息,承担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答疑解难等工作[4-6]。
  3.4 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引领作用
  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科技兴业,科技富民,科技扶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科研院所具有自主研发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模式和新技术,拥有熟悉农业、农村、农民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够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引领作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当好科技成果落地生根的“二传手”,当好专家科技服务的“助攻手”,当好农技传播提升农民素质的“主攻手”。
  3.5 提升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
  产业兴,则农民富,提高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的。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已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推进“两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协同发展,大力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划建并举,进一步加大“两区”范围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加快优良品种、高产栽培技术普及应用,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质量。要加快“两区”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优势,探索性的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3.6 科技助力,实施精准扶贫
  坚持“产业扶贫、科技扶贫”两条腿走路,全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扶贫“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变“漫灌”为“滴灌”,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科学技术送到每个贫困户家中,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以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通过项目资金投入、人才资源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贫困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7]。
  乡村振兴,农民富裕,全面实现小康,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使命,发挥产业引领、示范作用,提高生产力,扩大影响力,带动产业提升,致富地方农民。因地制宜,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胡胜.乡村振兴离不开法治护航[J].人民论坛,2018,2(下):106-107.
  [2]林玮,白和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的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8(5):33-35.
  [3]徐文华,周汝琴.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413-415.
  [4]黄海,刘国宁,金立波,等.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与管理探索[J].农业科技管理,2005,24(2):30-32.
  [5]溫小林,马媛媛.镇江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2):46-49.
  [6]于潇,孟志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山西省县域农业生产效率分析——基于2015年长治市13县DEA模型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8):1415-1420.
  [7]郑有贵.由脱贫向振兴转变的实现路径及制度选择[J].宁夏社会科学,2018(1):87-91.
  收稿日期:2018-07-30
  基金项目: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2009—2017)
  作者简介:林玮(1969—),男,江苏泰兴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服务和推广方面的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31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