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与化解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深刻变革的发展阶段,调整经济侧供给结构、提升民生项目的建设水平,成为区域产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水平的重要举措。在此基础上,以乡村旅游产业为基础的精准扶贫工作在偏远乡村地区大范围推广,一方面,以产业发展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策略,为旅游产业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造血式”的扶贫工作实现了对乡村价值的合理、有效开发,为偏远农村区域的教育、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成为当前阶段贯彻精准扶贫理念的重要创新路径。
  [关键词]基础教育;经济投入;人才引进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
  乡村的产业发展规划应从区域发展的现实状况出发,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旅游产业作为现阶段乡村产业深入开发的振兴项目,与精准扶贫进行合理对接,可以转变以往“输血式”的民生保障项目建设,以“造血式”扶贫产业经营为核心,深入开发偏远地区的旅游资源,在最大化效益追求的过程中,平衡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 在乡村区域以旅游产业为核心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现阶段,推广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扶贫工作还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具体表现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缺乏专业的人才支持、经济投入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尽管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带动了区域产业振兴,但实质上农民在旅游产业中很难获取收益,使得精准扶贫的规划目标落不到实处。
  1.1 基础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偏远地区的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基础教育机制运行不健全,导致农村家庭适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农民的文化水准普遍较低,提升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难度,利民、惠民的农业政策推行困难。农村基础教育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地区固有的教育设施、教育环境等落后,部分地区只能提供最基本的义务教育,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与发达地区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如,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到初中阶段才开始接触英语教育,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的内容通常为简单的单词、语法应用技巧,在口语与写作方面学习水平較差。而发达地区的学生通常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英语学习,甚至在幼儿园时期接受的就是双语教学,教育基础远高于偏远地区的学生。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贫困地区在位置、经济发展、职业待遇、交通条件等方面远不及发达城市,使得专业教师很难长期留在当地教学。与此同时,大学生支教通常是短时期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困难的环境、较低的福利待遇、发展空间狭小等问题,成为阻碍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主要问题。
  1.2 乡村旅游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的投入不足
  振兴乡村旅游产业,落实“造血式”扶贫目标不仅需要立足区域旅游资源,制定符合区域长效发展规划战略需求的建设方案,还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完善乡村旅游的服务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旅游经济效益收入与精准扶贫投入进入良性循环。然而,现阶段大部分乡村旅游产业的建设投入有所不足,影响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效率性。通常情况下,部分乡村地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在住宿、餐饮、消费等方面的配套设施建设却并不完善,尤其是交通系统闭塞、通信设施使用不便,进一步制约了贫困山区旅游产业的有效发展。无论从长效发展的角度还是预算成本投入层面,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效益都很难达到预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与资源分配,是决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远景的关键因素,相关政府部门从全局出发,更倾向于投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经济结构更合理或具备一等特色资源的地区。如沿海区域的乡村,处于经济中心辐射范围内,可以依托于区域产业资源,更快地实现脱贫的目的。而偏远区域的农村,由于交通条件较为艰苦、产业开发难度大、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的影响,旅游产业扶持难度较大,脱贫工作任重道远。
  1.3 旅游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缺乏复合型人才
  人才的缺失也是影响振兴旅游产业、落实精准扶贫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贫困乡村由于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民群体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人才储备量不足,缺乏专业旅游人才的支持。与此同时,在一些偏远区域,由于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投入不高、基础服务设施落后、医疗资源差等原因,导致本地人才大范围流失,大学生回乡建设的动力不足。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与复合人才的支持,当前阶段,乡村人才培育与引进面临的实践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人才的岗位待遇、工作环境问题。政府与企业提供的岗位待遇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即使利用相关政策吸引部分志愿者参与产业建设与扶贫工作,但现实环境往往较为困难,人才流动性较强;第二,复合型人才的缺失,振兴旅游产业对接精准扶贫工作不仅需要旅游相关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具备一定管理能力、法律知识、网络技术等通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但现阶段,区域扶贫管理工作缺乏复合人才的支持,人才缺口问题严重。
  2 应对新时期精准扶贫乡村旅游产业建设问题的有效对策
  2.1 注重乡村区域基础教育系统的建设工作
  当前阶段,为平衡不同发展地区教育资源水平,提升农民群体整体受教育水平,应加大对基础教育人力、物力的投资力度,为农村儿童、青少年提供更优越的学习条件。具体来讲,政府应从师资力量投入与教育环境投入两方面出发,一是注重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保障乡村基础教育综合水平的基础。目前,由于部分乡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力量匮乏,部分教师往往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精力不足,容易顾此失彼,只能承担基础教育职责。二是改善教育环境。乡村的教学环境普遍较差,不止缺乏现代化的教学用具,部分学校的桌椅、教材、黑板与辅导用书等基础教学设施也存在破损、短缺现象。由于学校与家之间距离太远,甚部分学生甚至需要长途跋涉、披星戴月地赶往学校,教育环境极为恶劣。为此,相关教育、扶贫等管理部门应该从乡村教育的薄弱点出发,提升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   2.2 拓展投资渠道,增强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
  精准扶贫产业振兴与旅游产业的联合,不仅是由于旅游产业具备较强的包容性、整合性,能够更快地实现产业融合,同时,还因为旅游业有扶贫和富民的功能,同时旅游业也是思想扶贫。乡村旅游业对于精准扶贫意义重大,政府扶贫部门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在扶贫资金投入中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在扶贫资金分配时,要做到公平,甚至要加大贫困地区的投资。但是,扶贫所需资金仅仅依赖政府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社会上的多元化社会资金。对于社会企业家要多动员、多宣傳,推动他们为扶贫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以政府扶贫资金为主,多元社会资金为辅助,才能减缓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出现的资金不足这一困境。
  2.3 构建高效、合理的人才培育、引进制度
  人才是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软实力的象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要取得长足的实效,就必须要做好旅游业相关的人才储备。贫困乡村地区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留不住人,为了能留住人才,必须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第一,要提高人才相关待遇。现在大学毕业生满腔热血报效祖国,但也必须考虑现实生活情况。不仅是靠着满腔热血就能维持生存,生存下去必须以足够的物质条件为保障。一旦乡村引进人才待遇得到提高,对大学生有了足够的吸引力,就会减少大学生的后顾之忧。第二,要有相关基层政府部门对引进人才进行管理。有部分大学毕业生自愿到贫困乡村地区支援,但把他们分到乡村相关部门就不管不问了,后续工作做得不到位,人才流动性大幅度提高。可见,只有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才能留得住人才。
  3 结语
  振兴乡村区域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产业发展,缓解民生问题带来的矛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政府单位、企业与农民群体长时间、系统性地投入关注。乡村旅游产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教育系统不健全、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缺失、经济投入不均衡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立足于农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特征,精准定位扶贫工作在新时代的战略地位,合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构建多元化的投资平台,为精准扶贫民生保障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云燕,何晔.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黄山市祁门县历溪村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
  [2] 龚蔺,贺梦婷,江丹,等乡村旅游对接插花式贫困户精准扶贫的操作路径研究——以四川省平昌县和都江堰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07).
  [3] 刘清洋.河南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施路径与实证模式研究——以洛阳市栾川县重渡沟村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8(10).
  [4] 刘阳.景村融合理念下旅游精准扶贫路径探索——以花山岩画核心区耀达村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0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