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贤伟

  摘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眼睛”,真实、准确而全面的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目前,我国水质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水质环境监测作为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石,应不断健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狠抓数据质量,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本文对影响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环境保护;水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1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10.095
  Abstract: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s the “ey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rue,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are the basic basis for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reflec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implement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At present, the pollution of water quali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our country. As the cornerstone of winning the battle of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build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quality control system should be constantly improved, data quality should b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be better served. In this paper, the quality control factors affecting water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Water resource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Water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control
  隨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质环境恶化程度也日益加深,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加剧了对水资源的破坏程度。当前历史条件下,为有效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及治理,需要水质监测部门能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监测数据,这对环境水质监测数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环境水质检测的质量控制问题成为当前水质监测的关注重点,通过分析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能有效地解决水质检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环境水质监测的数据质量。做好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对于正确评估我国的水资源质量,完善水资源保护治理,切实保障我国的水资源环境有重要意义。
  1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水质环境监测大体可分为室外现场监测及采样后的实验室内分析监测,其相关质控影响因素如下所示:
  1.1 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在进行室外现场监测时,外部环境对监测数据的影响尤其明显,包括天气状况,水文条件(水温,水流,水深等)以及监测位置及平台等,会对监测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在室外的水质监测中,需充分考虑外部环境是否符合监测技术规范条件,是否满足仪器及方法监测条件等情况,特殊或极端环境下监测需有完备的环境影响修正方案。若不充分考虑环境对监测数据的影响,机械化地直接进行现场水质监测,将导致监测数据出现偏差,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需要采样进行室内分析的,则必须考虑外部环境条件对样品的采样、运输的影响以及实验室操作条件的影响。水质采样的质量控制需依据水质采样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确定好采样点位及平台,样品采集的水文条件,依据规范、因地制宜地采集具有代表性、真实性的水样,并严格按要求做好保存及运输。实验室内化验分析则必须具备监测方法及分析仪器的要求的外部环境,如温度、采光、震动、噪音等。若环境条件超出监测要求,则同样会导致数据失真。
  1.2 监测人员操作因素影响
  直接参与环境水质监测的是监测人员,监测人员操作不规范或操作失误都会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真实、客观与准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监测人员常见的不规范行为有:水样的采集流程不规范、保存条件不规范、操作流程不规范、方法标准不规范等。
  水质监测工作是一个相对较为繁杂的工作系统,操作流程环环相扣,任何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最终的监测结果。对工作人员的能力与技术有着严格的要求,不按照操作规程或者操作不当会影响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导致结果失真或错误,工作效率和效果都将大打折扣。
  水质监测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很高,人员除了要熟练操作业务流程外,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能够按操作规范检测水质,能够发现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修正。   1.3 数据分析及处理因素影响
  水质监测并非简单的流水线操作,而是需要对数据进行严谨科学的分析与处理。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能力水平的差异,对检测的结果的数据分析与处理会有偏差,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偏离的、异常的检测数值增加了检测工作的难度,数据分析及处理的准确合规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有效性。
  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检验数据处理方法及原则等要求,正确判断取舍合理数据、离群数据及异常数据,确保处理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数据分析处理可依据水质监测技术规范,并结合最新的分析处理技术及理念,比如利用“狄克逊检验法”和“格鲁布斯检验法”等判断异常值,并通过样品复测、监测结果比对等形式,提高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靠,为国家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治理研究提供真实依据。
  2 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改进措施
  2.1 水质监测环境的改进措施
  在进行室外现场监测时,需充分评估外部环境是否符合监测技术规范条件,并及时对仪器进行校准调整。特殊或极端环境下监测,需做好应急预案及保障措施。水样的保存按照监测技术要求,保障科学的运输条件,标明保存条件及时间,并及时送达化验室检验。水质检测工作的开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实验室环境,通过校准的检测设备,必备的控温控湿装置,以及声光水电设施的满足,减少外部环境变化对水质检测结果的影响。确保室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便于水质检测工作的开展。同时,需定期对设备进行校正检验,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2 提升监测人员的操作及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首先,加强人员的持证上岗考核。监测人员持证上岗是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监测人员能力的基本措施,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监测上岗考试的理论跟实践能力考核,从源头把好人员质量关。其次,加强人员培训与交流。定期组织环境水质监测人员进行培训,了解最新的监测技术规范、仪器使用方法,并建立小组交流机制,定期进行经验的总结与分享,定期进行小组集体讨论,小组之间相互分享经验,总结教训,分享专业知识,交流操作技巧,从而提高单位集体监测水平。同时加强外出交流考察,通过与外单位接触交流,认识自身不足,学习他人先进经验。
  监测技术人员应加强对相关数据处理规范的学习,提升数据敏感性,做到能对监测数据进行准确的异常值判断,采取标准物质检验,实际样品比对,平行样、质控样检验等多种质控措施,结合最新的数据分析方法,保障监测结果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3 规范水质监测操作流程
  科学、严谨、合理、易执行的水质监测规范及流程是提升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保证水质监测数据准确性的有力措施。环境水质监测主管部门应制定更加严格有效的操作规范,监测主体部门则应在相关规范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合理准确的监测操作规程,并遵照执行,加强对工作流程以及工作人员的管理监督,确保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完成水质检测工作,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加强培训及监管力度,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以及专业知识能力有所评定,使人员才能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明确改进的方向,了解自身的不足,并及时的弥补能力差距,提升整体的操作水平,提高质量检测水平。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能力考核,考察内容包括操作流程熟悉程度以及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样品考核比对等,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让工作人员明确考核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工作人员能够在复杂的操作流程中明确自身的指责,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内容。
  3 结束语
  水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保障水质环境监测工作科学、客观、准确的重要保障。影响环境水质检测质量控制因素有很多,通过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不断建立健全水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环境水质监测提出的新要求,才能保障环境水质监测工作的不断发展完善,为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更高水平、更精确、更有效的监测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向华.浅谈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水质标准物质应用问题[J].資源节约与环保,2017(2):46-47.
  [2]益西卓玛,小巴桑,曲吉卓玛,等.试论水质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珠江水运,2018,456(8):99-10O.
  [3]石家庄.浅谈关于水环境检验检测机构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探讨[J].水能经济,2017(8):359.
  [4]关吉鑫.浅谈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J].民营科技,2017(12):66.
  [5]徐伟.浅谈水环境保护中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J].环球市场,2017(4):110.
  收稿日期:2019-07-23
  作者简介:黄贤伟(1984-),男,汉族,硕士研究生,环境保护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分析检测及质量管理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2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