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园携手促进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班儿童即将结束三年的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了。他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如何做好入小学前的准备呢?我园依托《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合作背景下幼小衔接现状及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注重家园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活动,发挥家长的作用,帮助儿童做好入小学的准备工作,使孩子们轻松、愉快地进入小学学习。
  关键词:家园  幼小衔接  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的课题调查中发现,现阶段很多家长认为“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主要以学习小学低年级阶段的知识为主,包括拼音和数学题的学习,违背了“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这一幼儿教育基本理念。针对这一现象,《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专门指出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二、家园携手促进幼小衔接的现状分析
  我园在进行《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合作背景下幼小衔接现状及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过程中,分别对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家长及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观念与教师存在很大的不同。在“您认为幼儿园应开展哪些幼小衔接的教育内容?”这一个问题中,我们通过收集问卷与整理分析,了解到:
  (一)幼儿园家长认为幼儿园应该开展有关拼音的学习的家长占71.82%、开展识字认字占57.27%。希望儿童在园能学习简单的数学运算占60.91%;超过半数的家长认为培养儿童科学探究能力、英语听说能力和体育技能等同样重要,应该让孩子全面发展,另外,还有10%的家长较担心儿童学习兴趣和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希望幼儿园也能开展与此相关的教学内容,帮助儿童较好的渡过幼小衔接这一阶段。可见,在幼小衔接方面家长更注重知识的衔接,大部分家长担心孩子跟不上小学学习的步伐,希望幼儿园在教学内容上能够更好地迎合小学课程,因此,纠正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的误区亟待解决。
  (二)幼儿园教师认为幼儿园应该开展有关拼音的学习的教师仅占10%、开展识字认字占30%,希望儿童在园能学习简单的数学运算占10%。可以看出,在幼小衔接方面幼儿教师更注重培养儿童科学探究能力、交往沟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体育技能,做到让儿童全面发展,而不是成为知识的储备箱。
  (三)小学教师认为幼儿园教育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习习惯”和“规则意识”的各占97.1%和88.6%,因为不论小学生学习哪门学科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则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则意识是保证学业成绩的重要基础;认为幼儿园教育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是“交往能力”的占80%,因为一年级的学生不仅进入了崭新的学习环境,也进入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之中,在幼儿园阶段学会交往,培养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有利于他们处世、做人以及适应社会需要;认为幼儿园教育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是“培养自理能力”的占80%,例如培养儿童“会自己穿脱衣服”和“会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等等,都是一年级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自理能力;最后,认为幼儿园教育应培养学生“拼音教学及20以内数学加减运算”的小学教师占57.1%,这和教师所带学科有重要关系,而且进入小学后,小学生一切识字活动以拼音为基础,写字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同时和小学生面临诸多计算也是密不可分的。
  三、家园携手促进幼小衔接的实践探索
  (一)心理准备
  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孩子渡过这段心理过渡期,有意识地增加孩子独立活动时间,让他感觉和谁在一起都很快乐,不会妨碍自己的活动。给儿童讲述小学有趣的事情,让孩子渴望上学,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积极做好准备。在大班教育活动中多渗入一些对小学生活、学习、作息制度及老师与同学间的相互关系的介绍,与家长一同参观小学,参与升旗仪式、少先队活动等,让儿童对鲜艳、光荣的红领巾产生向往,并提前对小学生活有一定了解。
  (二)能力准备
  1.学习习惯
  家长和老师要为儿童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不论是在阅读活动、倾听过程还是写字活动中,做出榜样的示范,引导儿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孩子一同阅读,并仔细倾听孩子对故事的描述,向孩子提问,促进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在生活中引导孩子感知并學习数数、形状、数量关系等,启迪孩子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2.生活自理
  幼儿园的孩子平时生活都有老师和家长的照顾。到了大班下学期,教师可以要求儿童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让孩子自己进教室。因为小学里许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平时,让孩子每天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活习惯上向小学靠拢,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不会因为环境的转变而显得不适应。
  3.社会适应
  走进小学,儿童的社会环境会发生很大变化。人际交往较弱的儿童往往会显得尤为突出,他们不会主动与同伴交往,或是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到矛盾和问题时不敢寻求帮助,结果就会因无法融入新群体而感觉到孤独和害怕,这种情绪会严重影响到学习,对于上学的兴趣随之减弱。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多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教会儿童主动与同伴交流、玩游戏,与小朋友友好相处。遇到矛盾和问题时,教会儿童正确的处理方式,学会分析,理智地面对问题,而不是采取粗暴手段,学会换位思考、移情等有效方式。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教育和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以及社会适应力等方面都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通过和孩子一起游戏,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做好全面的入学准备,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愉快地开始小学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彬.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的重要性[J].成功(教育),2013(16):160.
  [2]陈晓虹.家园共育有效开展幼小衔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05):64-67.
  [3]岳彩霞.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N].发展导报,2015-04- 03027.
  作者简介
  魏渝霞(1972.04—),女,汉族,陕西西安,本科,幼教一级,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园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3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