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莲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语言的启蒙阶段,如果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能够对学生的性格形成、观念树立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一直提倡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因此,有必要从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入手,探索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国学教育 传统文化 渗透方法
国学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进行吸收,从而塑造高尚的品格,具备较高的审美水平。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经典的诗词作品,教师应从教材入手,引导学生走入国学经典的世界中,学习历史中的经典,实现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从识字入手,了解传统文化
小学是汉字教学的关键时期,增加词汇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可以渗透汉字的发展历史,从字形、字义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明白汉字背后的故事,为国学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金木水火土》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汉字的历史进行了解,我在PPT上为学生展示了“金木水火土”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书的写法(由于资料限制,甲骨文中缺少了“金”)。我让学生进行观察,不同时代的“金木水火土”有什么样的不同。很多学生发现,在甲骨文中,“木”字非常像一棵树,“水”非常像一条小溪,“火”非常像一幅画,画着正在燃烧的火。随着时代的推进,“金木水火土”这几个字也逐步与现代汉字相贴近。学生认识到,原来汉字是这样进行发展的,对于汉字起源和发展产生了好奇的心理,同时也进一步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汉字有了了解。通过识字教育,学生能够追溯中华文化的启蒙时代,为国学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诗歌吟诵,感受语言之美
在小学教材中,有非常优美的诗词歌赋。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刚刚接触到诗歌,对于诗歌的学习和欣赏处于初级阶段,理解诗歌和背诵诗歌对于小学生来说已经非常困难,他们难以在诗歌中发现中华语言之美。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养成反复吟诵诗歌的习惯,让他们不仅仅是机械地对诗歌进行记忆,更要深入对诗歌进行感受,体会诗歌的韵味。
例如,在学习《咏柳》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诗歌的意境进行理解,我先为学生配乐诗朗诵,让学生跟随着朗诵走入诗歌当中,想象柳树在二月的春风中飞扬的场景。然后,我为学生进行了范读,让学生跟着我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注意停顿和重音。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有情感地朗读这首诗,渐渐地从僵硬、刻板的朗诵,转变成为带有丰富情感的朗诵。在学生的朗读声中,我仿佛也来到了春风吹拂的柳树下,与学生共同享受春光。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诗歌中的内容产生了进一步的理解,并且能够熟读成诵,背诵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通过诗歌吟诵教学,学生在一字一句中,对诗歌中的文学意境进行了深刻的体会。
三、成语教学,领悟国学经典
成语是汉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学习成语,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对中华文化进行了解,也能够让学生养成使用成语进行表达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成语教学的时候,应该将成语背后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从成语故事中,对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文化进行了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
例如,在一次教学中,学到“废寝忘食”这个成语。大部分学生对“废寝忘食”的意义比较了解,知道这个词用来形容做事非常努力。我向学生提问:“大家对这个成语的含义已经掌握得非常清楚了,并且能够使用这个成语进行造句,那么大家知不知道这个成语是从哪个典故中来的呢?”学生们都摇头表示不知道,但是对成语故事非常好奇。我向学生讲了“废寝忘食”这个成语的来历:“这个成语来源与《论语》,与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一天,孔子和弟子来到了楚国,楚国的官员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孔子,并向孔子的学生打探孔子的为人,但是孔子的学生却不知该如何作答。孔子知道了之后,告诉弟子:你可以跟他说,孔子非常努力學习,从来不厌倦,甚至都会忘记了吃饭。‘废寝忘食’能够表现孔子的生活非常充实,理想非常远大。”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并且深深地被孔子的这种精神所打动,认为“废寝忘食”是学习的一种境界。我对学生总结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求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但是在面对学习、面对生活的时候,应该严肃认真,并且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美好的明天,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在学习了“废寝忘食”的故事之后,学生对孔子的治学精神非常佩服,并且希望自己也能够在学习上更加努力,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还有的学生对成语故事非常感兴趣,希望我能够为学生分享更多的成语背后的故事。通过成语教学,使学生对古代名人雅士的故事有了了解,能够在国学经典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活动探究,提高实践能力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同时,也应让学生将这些基础知识应用在实践当中,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语文知识的工具性。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渗透。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古诗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古诗,根据书中的注释对古诗进行了解,并且在古诗交流活动中与同学进行分享。有的学生喜欢李白的诗歌,与同学分享了《赠汪伦》这首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是李白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汪伦的一首诗,展现了两人非常深厚的友情。在生活中,朋友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与我们分享快乐,承担痛苦,与我们携手走过人生。我希望今天的朋友,也会成为未来的朋友,让我们成为永远的好朋友。”有的学生喜欢《登鹳雀楼》这首诗,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我诵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夕阳西下的景色,仿佛看到了壮丽的黄河水在奔流的场景,也想像诗人一样登上高楼,观赏壮阔的景象。在这首诗中,我感受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乐观的态度,对我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在古诗交流活动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从同学们的分享中,吸收诗歌中的优秀品质,对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进行熏陶,使国学教育能够在学生的思想上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加努力,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
总之,国学经典文化是华夏民族艺术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国学经典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三字经》《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等经典,也形成了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化精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更能把这些民族文化精髓进行弘扬,实现继承与发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深入探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玉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与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29):53.
[2]刘荣珍.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2017,14(12):127.
[3]付晶晶.对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性的思考[J].学周刊,2016,(24):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36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