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困境与对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左林华
[摘 要] 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其有效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探讨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存在的困境,分析导致这些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及建议,以期望对民族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有所启示。
[关 键 词] 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7-0176-02
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国家发展影响巨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新亮点,它追求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同样是新难点,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校管理不到位、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等。
一、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困境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区域特色不明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是实施的基础,民族地区小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中没有凸显其民族地域特色,课程内容虽涉及民族地域特色,但所占比例偏低,最受喜爱的课程内容大部分与体育有关。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民风资源,然而,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课程内容有关民族文化方面的课程内容非常少。虽然四大领域都有涉及,非指定领域也有提及,但都偏重于教师易于指导的课程内容,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高的基本是蜻蜓点水。同时,课程设置随意性大,基本是学科知识的堆砌,没有体现学生的需求。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形式单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形式是内容的具体表现。随着同发达地区交流的深入,民族地区课程组织形式也日益丰富,但社团和课外活动是仍是主要的组织形式。而且城乡课程组织形式大有不同,城郊小学以社团为主要组织形式,而农村小学以课外活动为主。
(三)课时安排偏少
国家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为每周不少于三课时。但民族地区不少小学尚未开设课程,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大多数的课时也是每周一节、两节,课时安排未达到国家要求,并且就算开设,课时被占用的现象也很突出。
(四)师资力量的专业化程度偏低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中坚力量。但是调查发现教师专业化水平低。虽在学历上达到要求,但是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大多教师不是小学教育专业毕业,未接触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
(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影响很大。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未纳入小升初的考试范围,民族地区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高年级学生尤其明显。
二、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重视度不够
1.课程意识薄弱、认识片面化
民族地区小学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理解不到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功能认识不足。大多数学校负责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仍然强调升学率。
2.经费保障不到位
教育经费是保障性因素,用于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资金远远达不到要求。只有县城学校经费保障上基本达标,而学区和村小的经费得不到保障,直接影响硬件设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课程的实施。
3.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多學校没有配备专门的人员进行组织和管理,组织制度没有完善。大多学校随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不具有操作性,课程内容没有体现学生的需求,课程评价不全面。
4.师资力量投入不足
缺乏对教师的专业化指导与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影响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民族地区大多数学校忽视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缺乏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教师专业培训机会次数少,用于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少,在很大的程度上没有办法调动教师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师专业素质偏低,满足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1.教师认识上不足
大多数教师在意识上还处在大学阶段教育,思想上还未真正适应新课程改革。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为什么必须而且首先要在大学进行的主要原因。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多是班主任,或者交给任课教师来辅导课程,教师把综合实践活动视为副科,认识存在误区、认识上重视度不够,单纯地为了应付检查,导致该课程流于形式。
2.理念性知识素养不强
教师理念上的素养主要包括基础性的理论知识、有关学科的教育教学知识、教学管理策略方面的知识等,这些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知识。民族地区大多数教师的专业不对口,导致学生缺乏专业的指导。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偏低,教师不注重对当地资源的开发,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紧缺。
3.实践性知识素养匮乏
一是教师协作意识不强,不懂得如何协作,教师之间很少进行沟通与交流。由于升学压力,大多数教师表示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缺少工作积极性,使综合实践活动如死水,没有显示出自身活力。二是教师课程整合能力不强。教师由于理论性知识素养不高,直接影响课程实践能力。同时,就算拥有了理论知识,但是理论和实践出现严重脱节,理论知识的条条框框无法与本校学生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三)学生缺乏积极性,参与度不高
由于学业压力、教师指导能力、学校开设情况等诸多因素影响,学生处于被动的处境。大多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较低,学习汉语已经产生了學习压力,又迫于升学压力和学业负担,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学习新课程,时间精力感觉不够,这也是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原因。
三、民族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学校要积极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1.转变管理理念,把握办学方向
民族地区各个小学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而一味满足家长不合理需求等原因致使其管理理念落后。因此,为保证正确的办学方向,教育管理部门和校长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要转变管理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教师除了专业知识,更要注重科研能力,注重教师综合素养评价。
2.积极筹集资金,促进教育资金公平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遵循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相关小学教育法律法规,对农村经济条件差的进行财政资助。一方面要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资金分配要兼顾公平,照顾到村小。各个小学要争取各种形式的社会力量资助,比如可争取个人或单位捐赠小学教育教学所必需的图书、教具学具与活动材料等。
3.立足学生社团活动,丰富社团活动开展形式
将学生社团建设引入学校课程改革、校园文化建设,要建设和学生需求相匹配的功能室。对教师来说,参与社团建设研究,也将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及行为;对学生来说,它符合学生个体差异性。立足以学生社团为基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能够更好地合理利用和分配资源。鼓励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和年级选择感兴趣的社团,争取全方面发展个性。
4.完善课程体系,形成民族特色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要与国家要求相对应,不能随意设置课程内容,更不能肆意更改课程组织形式,将四大领域与之对应的课程组织形式结合起来。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准确全面、符合实际,体现民族特色。课时安排弹性化,在保证基本每周三课时实现的基础上,根据各校实际、学生实际灵活地安排课时。乡镇学校和村小引领教师对家乡的文化习俗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整理,充分利用农村家乡特色文化资源,开发流传至今的民俗文化,丰富课程资源。
5.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求教师数量上达到标准,更要强化师资队伍质量。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着重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学习新课程理念。同时注重培训的质量,提高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培养骨干带头教师,带动整体师资队伍。聘请有关专家,以讲座、辩论等多种形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二)提升专业化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提高专业化知识和能力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开展的关键。强化其继续教育和学习的意识,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以讲座、论坛等方式培训教师。让教师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提高其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综合能力。
2.加强区域合作,建设教学团队
城乡、州县、省州各个小学加强交流与合作,定期观摩学习优秀学校课程实施情况;成立本校课程开发实施小组,县城学校以三四个教师为小组,村小以一个中心学校为单位;注重城乡间教师的交流与学习,定期轮流观摩、交流学习经验,培养城乡教师团队意识。
(三)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一切课程目标设定都是围绕学生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定要突出其主体地位。综合实践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它以学生的实践和经验为基础,提倡亲力亲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要转学生变学习方式,提高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突破传统的旧“三中心”,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三中心”。通过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调动积极参与性。
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其发展的特殊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促进了当地教育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希望民族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步伐能够与新课程改革的步调一致,形成其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民族地区小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黎灿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1.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张巳如.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中的问题和对策[J].科教导刊,2012(26).
[5]王亚萍.河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6]苏洁梅.广西崇左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6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