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全纳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它旨在帮助儿童在最少受限的环境中,潜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它不仅是全球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时也引领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文章在梳理过全纳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师资培养体系的特点及其未来的改革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纳教育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全纳教育;教师教育;全纳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4-0156-02
全纳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其目的就是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平等地接受促进其自身发展的、适宜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体的潜能,实现个体的价值,推进教育的公平。此外,全纳教育还要求教师帮助那些处境不利的儿童受到同等的教育。2009年,欧盟教育部长理事会出台了《欧洲教育和培训合作战略框架》,并确定了全纳教师的核心价值观和能力领域,并对此提出了诸多的能力要求。2014年又成立了“欧洲特殊需要与全纳教育发展署”,探索了全纳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体系。目前,“双证式”培养模式是世界各国培养全纳教师最常见的培养模式和变革方向,即将普通教育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有效融合,让师范毕业生获得双重从业资格,以满足教育对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同时具备应对不同儿童特殊需要的教育能力。
一、全纳教育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全纳教育的开展相对于欧美国家起步较晚,政府对特殊儿童的安置主要采取“随班就读”的政策。直到2014年,国家颁布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要求各级政府“全面推进全纳教育”,至此,全纳教育才开始在我国从政府层面广泛推进。根据黄汝倩(2015)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政府的大力推进下,各地逐步推进学前和高中阶段的特殊儿童教育,倡导普通学校逐步接纳特殊儿童入校,缓步推进全纳教育。同时,各地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此外,全纳教育的政策由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区差异而带有区域性特色,如北京、上海、江苏、天津等地不仅全面推进全纳教育,同时由于起步相对较早,已进入以提质为主的发展阶段,但其他绝大部分地区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普及水平”。教育部在2015年初遴选了开展特殊教育深化改革的试验区,很多地区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管、部门之间相互合作的工作格局,部分试验区还构建起了“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片区资源教室+普通资源教室”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全纳教育。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要求有条件的普通学校配备资源教室,并制定了相关的资源教室配备参考目录,这些相关举措都是我国政府全面推进全纳教育的政策保障。
从上述政策文件可见,无论对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还是对特殊儿童接受教育权利的规定,国家都非常重视,并且倡导将特殊儿童融入普通班级中接受教育。此外,政府還要求教育要“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不仅要关注残疾儿童的特殊需要,还应关注各类儿童的独特教育需要,这与全纳教育追求“教育公平”的要求和理念是一致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要求下和世界主流教育的导向下,我国全纳教育的推广和全纳教师的培养刻不容缓。
二、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职前培养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教育质量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虽然政府提倡全纳教育,但学校并没有配备全纳教师,所以普通教师缺乏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成为影响随班就读质量的主要因素。政府虽然在2012年颁布的《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倡在普通师范类专业中适当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具备一定的特殊教育教学的能力,但这种提倡依然停留在政策层面,实际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中依然没有进行相应的变革。当前我国师范教育现有的培养模式导致普通教师教育和特殊教师教育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个阶段均面临挑战,无论是培养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我国全纳教育工作开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各自为政,互不融合,在研究层面上虽然倡导全面构建全纳教师教育培养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能力体系,但并没有具体、细致的措施与内容,大部分师范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实践层面上,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专业分离,课程设置互不融合,远不能满足全纳教师教育能力培养的需求。我国大部分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率低,普通教师的职后培训也没有包含特殊教育课程,但普通师范专业学生职前培养所形成的专业素养却影响着其入职后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以及教育教学的技能。在当前全纳教育的全面推进下,普通教师教育体系如何应对全纳教育对全纳教师的专业能力需求将是我国教师教育变革的重点。一方面是政府对全纳教育的大力推进和社会对全纳教师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是全纳教师数量与质量上的极度匮乏,因此,全纳教师的培养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
三、全纳教育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1.加强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渗透与融合
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有大量的问题儿童和处境不利儿童,他们智力正常,但情绪和行为并不完全正常,甚至伴随有轻微的多重发展障碍,其个人教育需求极具个体差异,教师采用普通的教育手段较难满足这些儿童的独特教育需求。如何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复杂的教育环境中从容应对,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最大潜能是教育者应该探索的问题,教育应该关注全体儿童。但当前的教师教育无法满足全纳教育的需求,我们应该打破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森严壁垒,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加强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渗透与融合,实行“双证式”培养模式。当前的师范教育应加强特殊教育相关课程的开设与学习,不仅让师范生树立全纳教育的理念,也让他们拥有基本的特殊教育能力,培养全纳教育的普及型人才。
2.加强教育立法,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应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加强教育立法,发挥政府的主导和监督作用,呼吁全社会都关注、尊重、包容不同类型的儿童,要求各级学校和教育部门遵循教育的自然规律,尊重儿童的个体发展,加快推进全纳教育的发展进程。政府还应通过立法或其他措施,提高教师的准入制度,改革和完善教师教育的职前与职后培养模式,树立教师良好的职前教育理念,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切实提高全纳教育的质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彭霞光.全纳教育:未来之路——对全纳教育理念的思考与解读[J].中国特殊教育,2008(12).
[2]周琴,谭丹.《全纳教师概述》:欧洲全纳教师教育改革新进展[J].外国教育研究,2014(7).
[3]冯雅静.国外融合教育师资培训的部分经验和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2(12).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湖南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学前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湖南省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XJK16BXQ0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肖圆(1981—),女,湖南益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幼儿园教师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0640.htm